武冈米花,家乡春节必备食物,似乎还是独有的,地域特色鲜明。
临近春节大约个把月,母亲就开始准备做米花了。有时奶奶和表婶也叫来帮忙。
米花须用上等的糯米,颗粒齐整,清水泡上几个小时后即蒸煮,所用的器物叫甑子,中分为二,可食用的红色染料抹过的糯米,和本色糯米(白色)各半一同蒸煮。
蒸熟后的糯米,彼此颗粒分明,绝不粘连不清,白色的晶莹剔透,红色的圆润鲜艳。大人们用竹制的圆箍制作,白色在下,红色在上,最终成了圆圆的食物--米花。我和弟弟围在大人身边,希望能得到一两个饭团,那真叫一个香,红的似乎更好吃。
接下来就是晾晒,如果天气不好,就得用炭火烤。干爽后的米花放在木制的米桶中,等到年三十时用滚烫的香油来煎炸。
这香油并不好筹办,家贫,父亲颇费踌躇,这是春节前老人家遇到的第一难题。但无论如何,最终得弄上四五斤。除夕下午,父亲就开始忙碌了。将菜籽油或茶籽油烧沸,他小心地将米花从铁锅边沿放进去,用筷子将米花翻来覆去,油炸几分钟后,香脆可口的食物就炸好了。
油炸的米花难免会有破碎的,父亲会惋惜地感叹一两句。有缺陷的米花,捞上来小孩即可当场食用,无疑是开心的。米花炸完后,父亲即油炸豆腐,收工时,常已到凌晨12点,已入正月初一了。
红白相间的圆形米花,意寓红火、圆满,还有一意涵,因其有所膨胀了而人称发物,即发财之物。
春节走访亲友,主人一定会在桌上摆上米花请客人食用,酒醉饭饱后,一定还会馈赠两个或四个米花的,得双数。
有一趣事,值得一说。读高中时,某同学春节后从家里带了点米花来,珍藏于木箱中。那年月,青年人易肚饿。晚自习回宿舍熄灯就寝时,他悄悄地从箱中取出食用,窸窣窸窣的,有同学故作惊讶:哟,有老鼠!他便停下来,过一阵,这“老鼠”又啃上了,我们慢慢地也入睡了。
到重庆后,有时老家会托人捎点过来,为健康计,油炸食物不宜多吃,我也只是稍稍品尝点,算是找了点儿时食用的幸福感了。
堂弟发了个朋友圈,中有发物米花,触发了我的笔端,于是有了以上三言二语。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言宋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