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魂牵梦萦的大东路

魂牵梦萦的大东路

周宜树 周宜地 2015-01-29 10:16 24

魂牵梦萦的大东路

 

周宜树

 

 

十九岁时考上大学离开家乡武冈的我,游走于天南地北,不知走过多少大大小小的路。但是,记忆中最难忘情的,还是武冈老家门前的大东路。

1940年冬,我出生在武冈大东路公堂街上的一间铺子里。学会走路后,第一次走的就是街上那条青石板路。刚满五岁的那年冬天,父亲在天生福那块稻田开始盖新屋,屋前立柱外就是这条路。

记忆中的大东路,大多是用鹅卵石修筑成的,只有武冈城边和石羊桥、公堂上、朱溪桥等集镇所在地,舖的是青石板。

解放前,大东路是武冈上去云、贵,下通湘中的交通要道,通往桃花坪(现今隆回县城,那时还属武冈管辖)、宝庆。大东路是何时修成的?无从考证。据民国时期修的武冈周氏家谱记载,武冈周姓始祖周应森于明朝洪武年间(1380年前后)由武冈都梁郡紫阳乡(今桃花坪)迁徙落户到武冈城东双井舖。我想,祖先们走的应该是这条路。由此可见,大东路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大东路大体上是沿着武冈的母亲河——资江的流向修筑而成的。出武冈城东迎春亭向东北方向延伸,从石羊桥过资江后一路向北到公堂上、荆竹铺、马坪、黄桥铺、桃花坪,直达宝庆府。

那时,从公堂上步行到武冈城38里,这段路我多次走过。1952年春节后,我和几个初小同学步行到武冈城里的省立六师(今武冈师范)附小,参加高小升学考试,走的就是这条路,也是我离家出行第一次走得最远的路。其后在武冈二中上中学,一直行走这条路,直到1957年武冈城至荆竹铺的那条毛马路修通,才没有了大东路。

旧时的大东路,相隔十来里就有一个集镇或大院子。每逢集镇或大院子,必修有过路亭。过路亭两边设有长长的条凳,专供挑夫、行人歇脚。去往武冈,公堂上、景福亭、三堂上、石羊桥等处都有这种过路亭。最热闹的集镇,要属公堂上和石羊桥。古老的公堂上,有一条小街,大约四五十户人家。街道的东西两边,有肉店、杂货店、药店、染房、伙铺。修得十分壮观的周氏祠堂,就坐落在东面街的中央。据史载,1938年3月,黄埔军校第二分校(又称武冈分校)迁至武冈,校本部设在武冈城东南的法相岩(今武冈二中)。因招收的学员很多,住房紧张,好几个教学点只好安置在武冈县城乡各祠堂里。公堂上周氏祠堂和石羊桥杨氏祠堂,都曾被征用做了教学点。从公堂上到石羊桥,有13里路。石羊桥桥东头是一条小街,桥两边封闭,桥上有小货摊、小吃店、供祭菩萨的香堂,还有不少算命先生。大路经过石羊桥、二堂上后,在托坪田凼拐了一个大弯,过星子石通到头堂上。后来修建武荆公路时,在托坪田凼那里削弯取直,使武荆公路缩短了几公里。

旧时的大东路,除了集镇和路边有房子的地方外,大部分地段十分荒凉,路边小树木、竹子、刺藤、茅草丛生,道路坡坡陡陡、坑坑洼洼。两边的山上,树木林立,郁郁葱葱。在那些荒凉地段,相隔几里,就有一个土地祠。每年春节,父母亲带我们去外婆家拜年时,都要给土地公公婆婆作揖、上香、烧纸。

在这条古老的大东路上,发生过千千万万的事情。我亲眼见过的,记忆最深的是武冈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路过时的情景。

1949年9月末,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学校放假。一天上午,父亲和几个朋友坐在屋门前“谈白话”。突然,我看到他们急忙往屋背后走。一队国民党军人,从公堂街上往武冈方向走来。两个兵跑到屋门前的田埂上,用枪托打一个正在晒稻草的农民,要抓他当挑夫,挑着枪支跟他们走。这时,母亲怕吓着我,立刻叫我和父亲一起到牛栏草楼上躲藏。我从土砖墙缝往北看,只见一队队军人走过,稀稀拉拉,过了几个小时。其后连续三天,白天都在过“粮子”(当地称当兵吃军粮的人为“粮子”)。父亲为躲避他们“拉伕”,又怕吓着我,早上就带我到附近山里躲藏。后来听大人说,这是国民党白崇禧的部队向武冈城进发。10月6日,解放军打响了解放武冈的攻城战斗,在公堂上也听到了隆隆炮声。10月10日,武冈城获得解放。那几天,下着连绵细雨,被释放的国民党官兵,有的还带着家属,从武冈城往宝庆方向走来,身上披着稻草,如落汤鸡一样狼狈。武冈解放后的一天下午,十几个解放军军人牵着高大的蒙古马从武冈城方向走来。也许是不想让老百姓感到害怕,他们没有骑马而是牵着马走。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人民解放军,人民子弟兵和国民党兵真是截然不同啊。

1957年秋天,在大东路的基础上开始修建武荆公路(武冈城至荆竹铺)。这条公路的土基,是沿途社员分段修的。城里的几个中学(一中、二中、三中、武冈师范)的师生,也参加了修建。我们武冈二中修建的,是石羊桥街口至拦马江那一段。那时,回乡度假的学生也得参加生产队劳动,但不计工分。我记得,1958年暑假,参加母亲她们妇女队修建新铺里的那段路,是景福亭与公堂上的分界处。以后,每当我乘车回武冈家乡,路过这段路时,当年修路的情景就会浮现在脑海里。

自古以来,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变,不少地方历经繁荣和沉沦的变迁。武荆公路修通后,其后又延伸到了马坪,大东路变成了武马公路,古老的家乡大地上第一次通了汽车。武马公路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促进了沿途经济的发展。六十年代初,公堂上、荆竹铺等处开设了赶场的地方,每个月几次“赶场”延续至今,活跃了当地经济,功不可没。

武马公路是一条沙石路,历经了40多年也没有得到多大的改进,实在是不堪重负。天晴扬灰,汽车后面总拖着一条长长的灰白色“尾巴”;下雨时满地泥桨,汽车一过,路边行人如躲避不及,全身就会溅满泥污。我家房屋紧靠马路,天晴时关闭大门也免不了灰尘遍地。路面坑坑洼洼,人们说“汽车跳,武马到”,确实是这条马路的真实写照。路边山上的树林不见了,沿途只见是光秃秃的山头,大跃进时遭破坏的绿色环境,至今也没有根本的改观。

本世纪初,武马公路进行了第一次改造,沙石路面改造成了水泥路,与武马公路相连的乡间小道伸入到各个村庄,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快致富。从武冈人网上得知,2014年武马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了。路基将扩宽,并且将变为水泥土路面,可以与邵怀高速相接。这样,又可以称之为“上去云、贵,下通湘中的交通要道”了。

远离家乡的游子,期盼现代的“大东路”完工。祝愿家乡,越来越美好!

阅读 2.2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唐卫平

老舅你记性蛮好,把我也带回到童年回老家時走过的大东路上了。

209年前

巧克力就是

给周老先生点赞!!

349年前

三湘田园

路的变迁,是历史的见证,了解一条路,了解了一段历史。

379年前

欧阳勇

一段历史,娓娓道来,就像亲历者。

299年前

唐栋

这是一段很有意义有的往事回顾,既了解武马公路,又了解武冈历史!

379年前

dxcforever

多谢大师,让我这个荆竹人了解了一段如此不为人知的沧桑历史!

399年前

周宜地

大哥没有注册人网,不能一一回复,让我在此感谢人网朋友们的关注!

379年前

周民波

老先生 的大作,拜读了,好文章啊!

429年前

白云浪子

曾经1860(S219)被挖烂而无法通行的时候,走过这条路。从武冈到大路坪,一路颠簸要四个小时,记忆犹新呀。。。。

369年前

田元小娟

了解一段武马公路的历史,很有年代感。赞。

439年前

兵子驼

楼主,你是想家的男人,支持大家回武冈进行养老.

169年前

张铮_36161

老先生的大作,拜读了。这是人网近来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超赞。

69年前

钟文晖

嘿嘿,赞一下宜树先生大作!周宜地先生常说的“一门四右派,一曲六月雪!”屈指可数的农民右派的后人都不错!不过,宜树先生较之宜地先生运气稍好,提前鲤鱼跃龙门。

59年前

马鑫

看到牛文了,掷地有声的牛文。周老师家全是大作家。

389年前

蛤蟆

值此武马公路重修之际,此文意义重大!

329年前

故乡的云

头堂——二堂——三堂——公堂,串串熟悉的地名。赶场两地方:石羊桥、公堂上。石羊桥赶场,早已撤了;公堂赶场,如今仍保持。

449年前

开拓无限

六十年代初,公堂上、荆竹铺等几个地方开设了农贸市场 那个时代是集体经济 怎么会有农贸市场?

329年前

开拓无限

东大路大体上是沿着武冈的母亲河 应该大东路

339年前

开拓无限

隆回桃花评 应该是桃花坪

349年前

周光佐

谢谢宜树老爷子的乡情记忆美文!浓浓的乡情气息扑鼻而来!故乡和故乡的人没有忘记你们!唐老师的离去也是我们心中的痛和思念!唐老师是公堂上我们的开蒙老师!!也代向周忆,周磊问好!!!祝愿您和宜地,宜礼老爷子长辈健康长寿!!!!!!!!!

359年前

言宋

周老师:让你大哥直接注个册吧。多写写多交流。

389年前

言宋

大东路上故事多,大东路的游子情。

389年前

周宜地

大哥少小离家,人老了,也就喜欢忆旧,时而敲点文字,委托我贴在人网,供人网的朋友指正。

489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