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入赘情意浓
作者:杨进文(苗族)
招郎入赘之俗,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已有数百年历史。
入赘对象的选择和确定形式多种多样,或青年伢子主动上门求婚畅叙衷肠;或年轻姑娘自己物色“公开招标”;或经红娘牵线搭桥;或是父母与女儿共商大计,结为百年好合。
于是,苗乡城步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嫁崽”、“娶郎儿”的喜人场面。一些有崽有女的人户,亦心甘情愿地让儿子外出“落户”,让女儿的心上人“进门”,成了苗家山寨里的一道特别的民俗文化风景线。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苗乡入赘之俗也在不断更新完善。无论是纯女户,还是青一色“带把的”(男孩),只要一对恋人你情我愿,全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为其大开绿灯。并能享受一系列优惠条件。
譬如:男女经过相恋,到了瓜熟蒂落时,一旦选择了良辰吉日,女方父母则要宴请亲朋戚友前来“提亲”,鞭阵阵,祝福声声,双方的长辈团聚在一张大圆桌上,握手言欢,举杯共祝:“新婚夫妻早生贵子、白头偕
老!”
吃罢早宴,新郎迎着朝阳,迈着健步,带上大量礼品在兄弟姐妹们的陪伴相送下,一路上说说笑笑、高高兴兴地来到女方家了。
女方家人热情的放着鞭炮迎接,由德高望重的族长将新郎官带到堂屋里,休息片刻后,就给入赘者“妆郎”——从头到脚更换新衣服,并扯着长声,唱起《妆郎歌》:“放喜炮吔喜洋洋,请来新郎坐华堂。亲戚朋友来祝贺,看我今天来妆郎。头上加冠状元相,身穿马裤福禄长。一根玉带软绵绵,系在腰间生状元。袜子一双绣鸳鸯,左鸳右鸯配成双。一双登云鞋,仙女做下来,新郎穿过后,步步踩金阶。百般式样都到齐,妆就新郎貌堂堂。今日恭喜你新婚夫妇白头到老,天长地久”。
接着由新娘的父母主持婚礼,由家户长作证婚人,新婚夫妇相互表硬态:将自己的爱情进行到底!然后,一阵鸣炮过后,父母当着众人开诚布公:我娶来的郎崽就如同自己的亲儿子,任何人不能另眼相看……!
洞房花烛之夜,女方家长取得新来初到的“儿子”同意,就邀请同族父老为其按女方姓氏和辈份重新取名,同辈男女以兄弟姐妹相称。上门女婿享有女方家庭成员同等的财产继承权。所生的子女既可随母姓,也可以随父姓。所以,不少人家三代男女,均为同姓氏。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情意浓浓!
苗乡入赘的历史已久,过去由于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山寨里的青年男女在生产生活之中擦出了爱情火花。经过一来二往,相互倾诉衷情,谈婚论“赘”,坠入爱河。其时,男方父母也就“网开一面”。有的家庭连续二、三代都是上门入赘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我有一位堂伯父是从邻县武冈的石铺头夏家来上门入赘。他从小练武学医,后来成为当地有名气的“水师”,精通治疗跌打损伤,擅长于草药治病,具有药到病除之奇功,尤其是对骨折损、无名肿毒、烫伤及绝蛇单,俗称虫疮,具有独特的医术。那时,周边几个县的患者来登门求医。
光阴荏苒,时至八十年代,伯父的女儿杨小凤长成一个落落大方的姑娘,时有牵红线者上门,但她总是“不满意”。两年后,人们才知道她的“小九九”,原来,杨小凤是一个好孝女,她心里想:父母养育了我,理应赡养老人度晚年。与她青梅竹马一块儿长大的现役军人肖国华善解我堂姐之意,他俩常书信传情。对越(南)自卫反击战胜利之后,国华探亲回家,遵守承诺与小凤喜滋滋地到当地民政部门领回了结婚证,踏上了红地毯。
入赘是苗家的一种传统习俗,而如今注入了现代元素,入赘者改姓换名无所谓了。男到女方家入赘成婚,早已成为苗家的一种正常婚姻关系。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先进文化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