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系列散文:武冈地名故事之七------文家坪朱家的王家屋场(三)

系列散文:武冈地名故事之七------文家坪朱家的王家屋场(三)

朱云峰 2017-01-03 15:43 2

  王昌龄在后世诗评中"诗家天子"的称呼,有的版本中叫"诗家夫子",我想二者应是书写时笔误的原因,叫"夫子"的可能性更大更合情理些,毕竟"天子""帝王"的头衔不是乱叫的,现今网络段子里卖糖的就称"糖太宗"卖药的就称"六味帝王丸",搁过去是有可能剁脑壳的,我讲的这个故事就与之有关。

  话说这位朱姓童靴,人虽聪慧,却不是一个专心读书之人。人家王童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却读书以外,多方涉猎,尤其是格外喜欢人家王童靴先祖王昌龄的诗作,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此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在后来朝廷举行的公务员招考中,王童靴金榜题名,年纪轻轻就远赴外地做官去了。朱童靴参加了好多次公务员考试,屡试不中,遂无意仕途,放弃功名,专心致志一头钻入王昌龄的诗作里去了,并集其毕生心血,完成了一部有关王昌龄诗歌全集探究的文稿。
  有一年清明,王童靴衣锦还乡,省亲祭祖。朱童靴知道了,带上自己毕生心血写就的这部文稿,前去拜访昔日同窗,其用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请老童靴指正。
  二,自已穷,无力出版发行,请老童靴付资刊印发行,并宣传发动扩大其影响。
  三,当然也不乏得瑟显摆炫耀才学之意。
  王童靴接过书稿,粗略一翻,立即连连称好,当即答应,一定出资刊印发行。
  王童靴携走书稿后,可怜巴巴的朱童靴就满心期待着自己的书稿能刊印发行。却一直杳无消息,后来偶然从别处得来一本与自己心血内容相同的书籍,一看作者的名字,竟然就是那位王童靴,什么都明白了!蓝瘦,香菇!
   怎么办呢?忍气吞声算了,朱童靴根本就不敢去告官。为什么呢?
   原来他们这些姓朱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江西填湖广"的"沛国文公朱夫子朱熹"的后裔,而是官府正在通缉追杀的"岷藩宗"的后裔。据说崇祯皇帝的儿子"朱三太子"隐姓埋名躲在大户人家教私塾,几十年后,七十多岁了,最终还是被官府揪了出来满门抄斩了事。
  这位朱姓童靴就是有十个胆子也不敢去告官啊!
  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富戏剧性了。

阅读 1.1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言宋

朱老师:提点个人意见,像地名这样的严肃的事,用编撰的方式写,可能不合适哟。

398年前

作者回复:

谢谢言宋老师,我有些随意了,只觉得讲故事好玩。

2017/1/4 10:12:01

水云生

不错呀,这个故事编的好,读来饶有兴趣!

518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