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网“名人”中的一员,如果不支持,不参与征文活动,就有点不厚道。但是参加征文活动,我得先声明一下,我是学周老师的,有东施效颦之嫌。但周老师作为大内高手,与捕快比武,觉得有点胜之不武,他怕得奖。但他还是参加了,为什么?他是一招一试比划给大家看,起的是模范带头作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告诉我们怎么为文、怎么为人、怎么尽孝效忠。我呢!是怕得不到奖,做为一个“名人”,众目睽睽之下,不捧回个“证书”,有点不好意思。思前想后、考虑再三,最后做出艰难的选择。此文只参加征文,不参与评奖。只要评委能“开后门”能一人多篇,后续我会继续写与征文有关的文章,支持征文活动、支持武冈人网、带动更多的新老网友来参加“华锋杯 E途·回家的路 .有奖征文”活动,争取拿华锋的高科技导航仪,拿不到的,希望能送,送不到的希望能买,买不到的只有去抢,抢也要抢个华锋出品的导航仪到手。把家设置成目的地,常回家看看,看看自己的父母,看他们是否安康;看看自己或者别人家的留守儿童,看他们快乐与否。
给她们营造家的温暖
回家过年,每一年过年前想,每一年过年后就下决心,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回家过年。一年年过,一次次想,回家过年,流浪在外的游子谁人不想?去年,时近年关时,人家问女儿,“今年去哪里过年?”女不假思索地说:“回家过年,回爸爸广东的家过年。”不谙世事的女儿,你可知道爸爸想回哪个家过年?
家,马坪乡下的小楼;家,武冈的出租房;家,东莞的暂住地。儿女的印象中,东莞的小窝才是她们的家,因为这里她们生活得最久。女儿因学费问题,曾经好奇地问我:“爸爸,我们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怎么还不是本地人啊?”那时女儿还小,我无法跟她解释,我只跟她说,我们就算把户口迁来这里也不是本地人,只能算本地户口,我们只有回家后才是本地人。“那我们怎么不回家呢?看他们本地人多好,不用交学费......”多年后,妻儿子女终于回家了,租住在武冈临时的家里,终于变成了本地人。不知她们有没有感受到本地人的荣耀?
虽然是民工的孩子,可是这里照样留下她们的足迹、撒下她们的欢笑。我不能给她们异乡的美好童年,但不能说她们没有美好的回忆。就如我每次梦中的追忆,依偎在父母的身边,儿时的每一次哭与笑、苦与乐、吵与闹,都在父母亲手垒起的,红砖青瓦的院子里缭绕。每次梦醒时刻,眼前一片漆黑,脑子一片空白,记不起自己身处何地?想,拼命地想,总想起睡在儿时的木架床上,忆起在门背后尿桶上,撒尿的味道。
家,我常回,走到村口,最先张望的是,父母留给我的两间瓦房,已经是残垣断壁。映入眼帘的是房前屋后,父母亲手栽种的果树、松柏和白杨。那婆娑的树影,恍惚就是那熟悉的身影在守望。
家,我经常回,在梦里,在村口我无数次,向我亲手垒起楼房的位置张望,怎么还是那绿油油的稻田。七八年了,那张属于我的大床,有几晚我从那里走进梦乡?
家,武冈城市的边缘,人家屋檐下那几十个平方。两张简易的木板床、一套餐具,供儿女求学解决温饱之用,条件不如路边旅馆。
家,在东莞,其实就是本地人以前的养猪房。上盖红瓦、下铺水泥、有门无窗,透过两片模糊的亮瓦,也能看到丝丝光亮,能遮风挡雨,也是我这个一家之长,可以“耀武扬威”的地方。
既然她们把这里当家,那么我这个家长得担当起做家长的责任,我得让她们迈进这个家的一刻起,让她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其实我一直在准备,春节前我就网购了几床棉被。我要让我儿时那日长没饭吃,夜长没被盖的记忆,不再创伤她们幼小的心灵。寒假将至,我把她们所需的日常用品全部购足,床铺整理好,保暖鞋、毛巾、茶杯、牙刷、纸巾.......放在她们记忆中的位置。
老婆孩子候鸟般如期而至,带着大包小包、带着欢笑和唠叨。时近凌晨,老婆兴奋得睡不着,摊开拉箱与背包,十几平米的小屋里,显得有点散乱,却又充实,有浓浓家乡的味道。
凝视着女儿睡梦中的微笑、感受到儿子轻微的鼾声、深拥那久别数月的糟糠之妻,寒夜的温暖油然而生,洗却白天的劳顿之苦。
我虽然工作卑微、能力有限,不能给她们撑起一个宽裕的家,可是我用心、用我的全部,为她们营造一个简单的家,让她们感觉到虽然简单,但也幸福。点点亲情、滴滴父爱虽然微薄,但是足矣弥漫这十几平米的有限空间,我想妻儿会觉得很充实、很温暖,有家的味道。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老特务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