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青松老师有关武冈“石印局”探索的几个帖子引起了我的好奇,我在百度里搜索了一些背景资料,又在《武冈县志》里的“造纸、印刷”一节里抄录整理出一些有关文字。让我更加疑惑的是县志中“三一、湘中、文雅”等石印局当时在县城内如何分布,“上湘公馆”原址位居今武冈何处,我这武冈人竟一无所知。按武冈县志记载,“石印局”最后一批老职工活到今天年龄至少应在古稀之上,这46名“源头人”应该还有人健在。要知“石印局”详情,非得要找到这些人不可!希望有兴趣的网友进一步提供线索)
石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方法,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是德国A.逊纳菲尔德(1771~1834)于1798年发明的。它是根据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容的原理创制的,其基本程序是:先将文稿平铺在石版上,上面涂上脂肪性的药墨,使原稿在石版上显印出来,然后涂上含酸性的胶液,使字画以外的石质略为酸化再开始印刷。因酸化的石材受水拒墨而无色,未酸化的部分拒水着墨而显色,这样便将字画按原样印在空白纸页上。
用石印方法印刷彩色图画以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鸿文堂五彩书局为最早,该局专印彩色钱票,经理是邬金亭。此后中国人魏允文、魏天生于1882年创设中西五彩书局,专印彩色图画。富文阁、藻文书局及后来的彩文书局、崇文书局等,也经营彩印。俞复、廉泉等创办的文明书局,于1904年开设彩色石印部,印刷彩色课本、图画和地图,色彩鲜艳。中国图书公司也出版了彩色石印地图、教学挂图等。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采用直接照相石印法,次年又采用彩色照相石印法。
从清末到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出现的大小石印书局多达百余家,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石印与铅印曾一度取代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而占居主导地位。20世纪30年代以后,石印的地位逐步被更为完善的铅印所取代。
武冈境内手工印刷,始于清康熙年间。同治9年(1780),赵三爷在州城开办大林堂印刷书店。民国9年,邓中宇等人创办长沙文化书社武冈分社,以后改名为武冈商务印书馆。民国19年开始采用石印和机印。抗日时期,县城先后有三一、湘中等4家石印书局。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县有木版印刷书店29家,石印局(馆)10家。1956年3月,三一、文雅等5家私营石印局(馆)并入县印刷厂合营,走上合作化道路,石印机由6台增至8台,全厂职工增至台46名,厂址迁上湘公馆。(1965年厂址再迁到南门口)石印设备及技术在其间至1962年完全被机械设备(铅印)取代。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波心涛影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