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波
“打波”--么乱悟,广东话是打球。2012年3月24日下午,应深圳横岗同乐社区中凯兴欧总的邀请,咱们武冈人网篮球队一干队友杨军、段贤立、李卫军、王瑞芳、谭勇辉、肖强健、阚武平、朱丛权、段贤明及以人网美女刘姣美、刘银华为首的美女啦啦队,在武冈人网主席黄高远的率领下,不远百里驱车前往横岗,参观欧总的工厂、切磋“打波”功夫。
中凯兴工厂位处一稍偏的大型工业园内,厂区环境优美,厂妹更优美,导致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必须带套,而且是双保险。我们一下车就看到“迎宾牌”上写着,“热烈欢迎武冈人网篮球队莅临指导,”心里很受感动。接着又受到中凯兴欧总及迎宾美女的热情接待,并一一握手致意,更为感动。(注释带套:套--鞋套。)
一声哨响,开波球欢,中凯兴先得球权,由0号队员快攻至底线轻松得两分。接着武冈人网队发底线球,由段贤立带球过半场二传给杨军,杨军接球就直接给底线的谭勇辉,可惜由于谭勇辉抢位受阻,出现传球失误出边线。中凯兴队再得球权,又快攻得分。由于武冈人网队队员客场作战,对场地不适,没有做赛前热身,比赛从开始到打完第一节,似乎都没有进入状态,投球屡屡不中。而中凯兴队凭着主场优势屡屡得手,第一节他们就以26:12大比分领先。暂停休息期间,队长黄高远与助教朱丛权根据双方球员的特点,重新调整上场队员和部署了攻防战术。
进入第二节,在全体队员与啦啦队的“尖叫声”中,比分慢慢拉近。直至上半场结束,比分缩小到51:44.下半场开始几分钟后,杨军才找到手感,在黄高远的两记三分球和杨军的几次大号跳投两分下,比分一度追平。可是关键时刻,裁判的公平心,由于本位主义的缘故,开始出现了偏袒。在武冈人网队员几次上篮动作中,中凯兴队的防守犯规,裁判都视而不见。一次由阚武平带球突破时,对方双队员夹击无果的情况下故意拉手犯规。裁判没吹,而在阚武平重新抢到篮板欲上篮时,裁判吹抢篮板后带球踩底线。阚武平申诉无果尤为恼火,故而在对方犯规队员持球时,也恶意犯规,幸亏其它队员及时制止才不导致现场紧张气氛的产生。第四节,虽然双放队员的体力过度消耗,但防守并没有松懈,最后几分钟,几乎是全场禁闭贴身防守。所以双方进攻都很难得逞,但是拼“波”片刻,精彩纷呈,场边啦啦队员们的喝声四起。最终武冈人网队以89:100不敌中凯兴.
点评:这次武冈人网篮球队 VS横岗中凯兴篮球队的友谊赛,咱们武冈人网输球不输人。其一是,我方队员在裁判屡次吹黑哨时,始终保持理智的头脑控制激动的情绪,没有上演CBA 总决赛第一场广东队主教练李春江的防守战术---“防守给我直接用脚”的场面。其二是武冈人网的啦啦队一直控制着现场气氛,虽然打的是对方的主场,但是武冈人网以刘姣美、刘银华为首的数位美女团队的“尖叫声”可以说,起到了以一敌百的效果。尤其是刘姣美的那个“啊!”极具诱惑力和杀伤力,每当武冈人网队员上篮或者抢断、罚球时,她的“啊”总不失时机地脱口而出,篮球有时在篮框上来回旋转或者跳跃不进时,只要她的“啊!”声一起,篮球总会听话地滚进篮圈。每当对方处在相同境地时,她的“啊!”声也毫不吝啬地响起,可是效果恰得其反。在刘姣美的带领下,武冈人网篮球队的美女啦啦队员们的“啊!”四起,成了球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使得下班路过的工人频频驻足观望。撇开武冈人网篮球队队员的拼“波”精神和拼“波”功夫,单凭我们武冈人网的篮球宝贝的“啦啦”功夫,就足以彰显我们武冈人网波大精深的运动文化底蕴。
吃跳跳蛙
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这边战罢那边登场。所有的队员与啦啦队美女,在中凯兴欧总的带领下启程奔赴下一个阵地---惠阳(淡水),淡澳大道中段的“跳跳蛙”专吃店。“跳跳蛙,”是湖南美食新文化的又一突破,也是湘菜的一主打菜式。欧总目前是惠州地区跳跳蛙连锁店的加盟总代理,淡水“跳跳蛙”是欧总的第一家加盟店。店面不大,双门面上下两层,但装修颇具特色,虽然以快餐店的形式布局,却不失大酒店的豪华。每张台都集全自动火锅系统于一体。等于直接把厨房搬上餐桌,而让人感觉不到在吃火锅。淡水“跳跳蛙”虽然才开张不久,却博得食客的好评如潮,回头客频频。这应该与“跳跳蛙”的连锁店经营模式(所有分店的原材料统一由总店配送,厨师的配备等。)及欧总的先进管理模式分不开的。我们到达淡水“跳跳蛙”时已过食潮,可是待我们进店时才发现“人满为患”。在聊天、洗手、喝茶的过程中,方得在二楼抢得两张“一片狼藉”的食台。
一份“跳跳蛙”跳将上台,只见盆内白里透红一片,红里透白一层。白的是那鲜嫩如脂略带褐色脆骨的牛蛙、红的是那色香味俱全的酒浸辣椒。没有谁打招呼说:“来来来...吃吃吃...”只见勺起筷勇、碗盏纷飞,三下五除二,一份大量“跳跳蛙”就被那么七八张血盆大口生吃活剥了。回味之余,想起了一句广告语:“淡水跳跳蛙,连骨头也不放过!”
来不及品赏,没有了。回味吧!反嚼吧!唯有如此。正准备就汤下面,倒那些牛蛙片、牛蛙丸子等配菜下锅时,欧总声到人未至:“来了!再来一盘跳跳蛙!”
“哇塞!还有一盆!”“来来来...吃吃吃...”这回大家有礼有节的吆喝着,当然,一边吃一边不忘感谢政府感谢党、感谢欧总的热情款待,倒满欧总带来的衡水老白干,跟欧总狠狠地干。干...干...干声此起彼伏,把那一碟碟酸菜炒大肠、芥菜肉沫、拼盘豆腐全部干光光。
悟起捉蟆蝈
少年常思未来,老年常思既往;吃“跳跳蛙”时,我作为一个即将步入老年社会的年轻人,很自然地思既往,想既往我曾经干过嘛?恰鱼冇得捉鱼味,恰蟆蝈肯定会悟起捉蟆蝈。
在穿开档裤那时,蟆蝈没人捉,除非是那些半斤以上的老蟆蝈,人家才会顺手捉回家吃,可是也耗油,煮餐蟆蝈的油可以炒半个月菜。那时我们对吃蟆蝈肉不怎么感兴趣,估计是父母舍不得油的缘故所致。我们只对那张蟆蝈皮感兴趣,因为它敷在一个小竹筒的一端就是一面小鼓,它能给我们带来那“咚敲 咚敲 咚咚敲 咚咚敲咚敲咚敲的快乐。每次只要小鼓晾干成型,我们一干小屁孩,有的拿家里吃饭的筷子,有的拿刨屎棍棍,有的折两根枝条,乐此不疲的敲个不停。
当人民的生活水平步步高升时,蟆蝈也跳上了人民的餐桌,捉蟆蝈不仅能改善生活,还能带来经济效益。白天,田垄里手持钓竿,腰背竹篓的吊客络绎不绝,晚上,一束束雪亮的强光电光,刺穿乡村宁静的夜晚。那会我们正处懵懂年少期,对新鲜事物忒容易接受,而且还有那金钱的诱惑。白天也弄个花线“叫叫”憋着气“唧唧哇哇”在田间地头“勾引”蟆蝈。砍根小竹竿,系一根母亲用来做鞋的麻绳,绳子的下端结一个小棉团或者一只小青蛙。站在田坑上,不停的抖动竹竿,可怜的嘛蝈以为是害虫,一跃而起死死地咬住绝不松口,直到被提进纤维袋子里面,才知道上当受骗,“呱...呱...的叫个不停。”有一次,我如此这般地在田埂上吊蟆蝈,一阵抖动后,突然绳子一沉,心里一喜,肯定是只老蛤蟆。奋力一起,一条长长的老蛤蟆从稻田内腾空而起。妈呀!瞬间就飙近跟前,黑白相间的一条银环蛇在空中盘旋。晕倒!手中的纤维袋子不知去向,事先吊到的蟆蝈见机集体逃窜,冰凉的蛇尾巴掠鼻尖而过,连同手中的钓竿一起没入身后的稻田。
晚上,也隔三差五地拿着手电筒,约三五个小伙伴一同外出捕捉蟆蝈。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屁孩由两个大哥哥带领,长途通宵捕捉,准备第二天由那两个大哥哥拿去高沙卖钱。那晚我们至少捕捉到几十斤青蛙和蛤蟆,可是那两个大哥哥回来告诉我们,那些青蛙全部是胀气蛙,人家不要,一分钱也没卖到。为了慰劳我们几个,在他们家打了个蟆蝈牙祭。到稍微大一点,我们自己能去卖蟆蝈时,才知道那次被骗了。但那晚的一件趣事,缔造了一个坊间典故。上半夜经过一池塘边的草地时,我发现一只至少有一斤多的蛤蟆墩在草丛中,我小声地告诉不远处的大哥哥,一只老蛤蟆!大哥哥叫我么动,由他来捉。结果由于牵动了南瓜藤,惊动了老蛤蟆,“咚”的一声,蛤蟆钻进池塘没入水底。我们都怨大哥哥冇晓得捉条卵还要充能干,要是我们下手也许不会逃走。大哥哥反驳道:“你们晓得条卵,等下它会再上岸的,下半夜回来时再来捉。”
拂晓时分,大家又原路返回。经过那个池塘时,大家都蹑手蹑脚地在岸边的草地上搜寻。我当时心想,要是再给我看到,绝不声张,自己去捉。没走几步,突然发现三四米远的草丛内,一团黑影,隐隐中好像黑影边的草也在微微蠕动。老蛤蟆!内心窃喜。猫着腰、屏住气息,小心翼翼地向老蛤蟆挺进,一步、两步、三步,每走一步,心里就“哐嘡”一下。还有一米多的距离,又是一条该死的南瓜藤绊住后面的脚,一个趔趄身体失控,手中的捞网也失去控制。在这电光火石间,我没有顾忌自己的安慰,一个信念就是要捉住那只老蛤蟆,来向他们证明我是行的。在倒地的那瞬间,前面的那只脚再一发力,奋起一赴,学杨文海烈士赴手榴弹的革命精神,用胸脯压住那只老蛤蟆。结果稍稍差力,胸脯没压到,脸不偏不倚地砸在那只老蛤蟆身上。“噗通”一声,大家寻目我这边,大声地问道:“捉到么?”
我趴在原地一动不动,不是我不想动,是我不敢动;不是我不想说,是我不想回答。他妈的,脸下面的不是刚才逃脱的那只大蛤蟆,而是一堆才拉出不久的黄牛屎。生吃“老蛤蟆”的典故现在还在坊间流传,再吃蟆蝈肉时,我能不悟起捉蟆蝈的那历历往事么?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老特务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