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我写作的起点应该是城步县广播站与县文化馆主办的《苗岭文艺》。1979年,县广播站初次播发我写的第一篇新闻稿子《记工员细心记考勤》(编辑:邓星林),同年在县《苗岭文艺》首次刊发了我创作的一首新民歌《不怕波浪万丈高》(编辑:肖占文)。凡是属于我“头一次"所发生过的事情,一辈子也忘不了。初学写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一位报社编辑给我的回信里边的一句话。当时我对文学充满了热情,写了无数的稿子全部投给当地的一家报社。一位编辑见我急于求成时,便给我回信了。信的内容记不太清了,但是信中他引用了这句民间谚语来引导我,告诉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写作迟早就会见成效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反复修改“多读、多记、多写”,这点一位文学前辈,九十年代在《湖南日报》当编辑的尹岳中(邵东市团山镇人)老师来信辅导我如何在"三多"方面下功夫。那时,我30多岁,精力旺盛,尹编辑是属离休返聘人员。他已临近古稀,相差三轮的我俩算是忘年之交。他每次在给我寄样报来时,都附上几句话,至今令我感动不已。他的那些话对我影响特别大,后来我一直按照尹老师传授的“三多"去践行,那几年报刊杂志社寄来一张张稿酬汇款单像雪片一样从邮政局飞来我家。"创作犹如武术人,要经常(动笔)'练功`才会有成就………"这是九十年代曾经在《城步报》社当编辑的叶飘老师趁我去报社送稿件时,对我这名普通工人作者鼓舞与希望的话。舞文弄墨常“练功",则是"学无止境,学海无涯"的诠释。因为知识是在于日积月累。社会上有一些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没有文凭有水平。笔耕不辍但是之后的日子里,一段时间因忙于生计,特别是2个小孩读大学期间,我一门心思钻到"钱"里面去了,无心”练功"动手笔,只在《今日头条》里玩玩。心感愧对叶老师!今年春天,我有缘进入了县作家协会微信群,文友互传作品,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文友们的高度评价犹如资江春水滋润了我的心,我立即行动起来,参与"练功",把自己曾经"亦工亦农"、打工生涯作了温馨忆往;把农村即将消失的老物件拍照,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看图说话",让我们这一代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让年轻人记得住乡愁、让小孩子们了解曾经的历史。想不到,我的这些文章竟获得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很多读者还成了我的粉丝和朋友。马上快到退休的年纪了,但是我心中还有个“小九九"——等退休后空闲时间更多了,我便可以舞文弄墨常"练功",堆码文字不停休啦!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先进文化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