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往事重拾:推荐知识青年上大学的大会上我“放了一炮”

往事重拾:推荐知识青年上大学的大会上我“放了一炮”

俗素者 2022-10-06 11:38 5
言宋点评:有一段时间,知识青年不用考试,经基层推荐即可上大学。

一个武冈人,在当年推荐适龄知识青年上大学的大会上“放了一炮”

    我们这一代人还能清楚地记得,从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六年这十年中,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大中专学校限量招生。在这十年中,当时二千一百多人的邓家铺人民公社的石龙大队,曾经先后4次推荐了4个适龄知识青年上了大学和中专。我依旧记得,在1975年前,推荐了第七生产队的肖春兰上了中师,第七生产队的沈上培上了大学,第五生产队的肖春妹上了大学。

    1975年我正在中学代课,暑假里的一天,有消息说,邓家铺人民公社分配到了3个上大学的指标(包括中专),我们大队分得了其中一个指标,因推荐一事,我们大队召开过两次会议。

    1972年冬高中毕业两年多以来的我,深知在我们大队这些知识青年中,自己虽然优秀,但并不能位列第一,且自己又无背境,没靠山,没关系,现在自己正在中学代课和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觉得还能适应,境遇尚好,二则一个生产大队也不可能这一次有两个上大学的指标。虽然生产队长通知了我,我还是缺席了第一次推荐大会。

    大约过了一两天,大队部决定召开第二次推荐适龄知识青年上大学的大会。因自己第一次会议的缺席,引起了大队部的注意,大队副书记周易德叔亲自登门提前通知了我,在他的再三催促下,我参加了那天下午召开的推荐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大队两委成员11人,招生组人员,驻队干部,适龄知青十多人。这里的适龄知青是指高中毕业已满两年,两年以上的青年。

    会议上,首先由招生组的同志做了有关招生工作的一个简短讲话,紧接着是几个大队干部的发言和推荐上大学的名单,被推荐的知青有:老屋片的肖某某、沈某某和肖某某,正堂石桥栗山院子的肖某某、周某某、张某某,唯独滩里院子的4个大队干部一言未发。然后是这些被推荐的知青一 一发言。在这些适龄青年的发言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都想去读大学。

    这一次滩里院子的我和张明扬参加了这次会议。几个同学发言后,我接着发言说:“适龄知识青年上大学是一件大好事,是党和人民对我们广大知青的莫大关心。对于一个高中毕业两年多的我来说,所有的基本条件都符合。上大学是每个知青梦寐以求的事,我也一样,很想去读书。由于名额有限,这一次上大学的指标只有一个,我还是选择放弃!我个人觉得,从政治思想,在校学业成绩、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来看,张明扬同志比我们所有的知青都强些、优秀些,我同意推荐张明扬同志上大学!”在我发言的时间里,会场十分安定安静。我话音刚落下,驻村干部李昌发马上发言,得到了他的赞同与认可;招生组副组长、谭太斌也认同我俩的意见。这里还得说一句,他为啥能任招生组副组长,因他是省劳模,石龙小学校长兼邓家铺人民公社革委委员,威信很大。最后是大队书记一锤定音,张明扬同志为最佳人选。会议很快就结束了。

    会议结束后的日子里,人们在传闻:说我周某人在这次大会上放了“一炮”,一炮就中的,这个推荐适龄青年上大学有了一个定数。

    在后来的岁月中,我的同学明扬同志不负众托,在校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在工作岗位扎实工作,大显身手,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和人民,工作尽职尽责、业绩显赫,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赞赏和肯定,职位正处。

    几十年过去了,自己每每回想起来,自己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也可以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年纪轻轻的我,没有多少犹豫,没有多少杂念,实事求是把自己的心中想法,大胆地说了出来,当时最大的效益是能让会议在实事求是中尽快地结束。

    也许从那时起,几十年来,自己奉行与坚持的是党的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为人耿直、坦率,光明磊落,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2022年10月6日


阅读 3281 6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先进文化

往事悠悠,写一些回忆文章让后人知道,是一桩好事!

32年前

俗素者

感谢唐教授的关心关爱。 感谢大家的阅读、评议。

2年前

俗素者

王老师过奖了。 我与张明扬同是滩里人(滩里以周张姓为主的一千多人)。我与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同校同年级(只有两人同在武冈一中读初中一级没同班)我俩在五中上完了初中,在五中上高中时,他的成绩位于同年级第一,优于我,所以毫不犹豫地推荐了他。 我俩在学习从未有嫉妒之心,互为榜样,步于社会后我永远地落后于他,但自已觉得很安定。

12年前

王忠义

周老年轻时就高风亮节啊!

12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