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裔作家孙博印象记
鲁之洛
我之认识孙博先生,缘于对加拿大华文文学的兴趣。
那是四年前的冰天雪地时节,我探亲抵达多伦多。来多伦多前夕,我偶然想到一个问题:加拿大的华人多达百余万,而且是百多年前就有华人踏入这片美丽的土地。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度里,肯定融合着中华文化的精华,那就必然不会缺少作为文化标志的华文文学。而通过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社会的最好渠道。所以我一到多伦多,就急迫地想方设法要对加拿大华人文学作一些了解。
首先想到要了解的,是多伦多有哪些华文作家,有哪些华文文学作品?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网上查到多伦多图书馆有华文作家孙博的长篇小说《茶花泪——一个跨国风尘女的心灵跋涉》。几天后,又见到一则文学消息,报道作家孙博正在与一位学者策划一部《加拿大华文文学史》,还留有电子信箱。我大喜,一边要女儿去图书馆借回《茶花泪》,一边按那个电子信箱寄去一信,表达我对他们那部文学史的关注。很快就得到孙博热情的回信。他告诉我:那部文学史尚在构想中,最近他是忙着写一部长篇小说。他说待长篇写完后,就找机会与我见面细谈。
就是在这个空档,我细细将《茶花泪》读完。这部小说留给我的印象,如同热情的作者孙博一样,是美好而难忘的。我觉得这是一本纯净而好读的书。尽管写的是跨国风尘女子上海姑娘章媛媛的浪漫故事,但作家着眼的是命运与生活的严峻面,而很少负面渲染。作者的文字也明丽、畅达、且规范,加之故事的社会背景宽广,涉及上海、东京、台北、多伦多等多个繁华城市,而且又是放置在一个侦破案件的框架下结构故事的,其可读性的增强,是可想而知的。这应该是一本能拥有读者的书。也让我明显地感觉到作者的机敏、智慧、明达和坦率。
也就是在这有着良好最初印象之时的一天,孙博驾着他的黑色小车,突然冒雨来访。出乎我意料的是,站在面前的,竟是一个一米八高个、相当英俊的年轻人。他目光炯炯地看着我,脸色白晰而文静,令我禁不住在握手后的第一句话是:“上三十了吧?”他答:“四十一!”我莞尔一笑:“真是中国人长不老呀!”也就是这句话,扫除了初次见面的腼腆、客套,给了我俩随意、自然的谈话气氛。他侃侃而谈,谈加拿大华文文学状况,谈自已的经历,谈自已的创作。很快,就匆匆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从这以后,我渐渐了解了这个精力充沛的上海年轻人不乏艰辛的人生经历。知道他接受过系统的中国文学和心理学教育,大学毕业后曾任讲师,后移居加拿大,从事新闻传播工作。但他喜爱的是文学,在繁忙的求生职业之余,钟情于文学的他,仍争分夺秒地挤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先是写散文,后来写小说。运气好,写得很顺,短短四年中,已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加上才杀青刚寄出的《小留学生泪洒异国》,已是四部了。第一部是《男人三十》、第二部是《茶花泪》、第三部是《回流》。其中,《回流》影响较大,是国内外首部写“海归”的长篇小说,已改编为广播剧,影视版权也早已被上海一家影视公司买断。
这样一年一部长篇的创作量,使我十分叹服,当我得知评论家对这些作品作出一部比一部好的定评后,更是佩服不已。因为这样的创作数量和质量,对于国内由国家供起来、吃穿都不愁的专业作家来说,尚属不易,而对一个首先要解决生计问题的业余作家来说,就更属不易了。可那种不用理会生计问题的作家,在海外几乎是没有的。这里的作家首先得先有一个职业,解决好衣食住行问题,而后才能怀着对文学的热诚,从事写作。孙博首先是一家大型中文日报的新闻编辑,然后才是文学作家。加拿大的中、英文日报新闻编辑都是上“小夜班”的,他晚餐后上班,下半夜回家,而他妻子在一家公司是做白班。两个孩子下午三、四点钟放学回家,他还得花时间照料,所以他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见缝插针地从事文学创作。
面对孙博这番经历,使我不由想起胡适先生二十年代在美国说过的一句话,那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业余爱好中取得好成绩,才是最可钦佩的。为什么呢?原先我并不理解。现在我终于懂了:因为这不仅需要有对所从事的事业的钟情,而且还要对所从事的事业付出特殊的辛勤。能做到这样的人,难道不是“最可钦佩”的吗?
在我回国不久后,孙博也回到上海。他是为第四部长篇小说的出版事宜回国的。我们很快又联系上了,而且较频繁地互通讯息。至今,我们常有伊妹儿来往,也在MSN上谈天说地,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学忘年交”。
随着他的东来西飞,新著也接连而出,先后出版了纪实文学集《枫叶国里建家园》、《小留学生闯世界》,散文集《您好!多伦多》,旅游文集《多伦多》、《上海》,等等。
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孙博近年也开始“触电”了,对影视写作也付出了极大的热情,2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情归中关村》就是他在影视创作上富有代表性的成果。他还在百般忙碌中,积极参与并担纲加拿大的华文文学的组织工作。他除了担任加拿大中国笔会会长,成为加拿大华文文学的领军人外,还积极进行华文文学作品的编辑工作,由他主编的集子,计有《西方月亮》、《叛逆玫瑰》、《枫情万种》、《旋转的硬币》、《走遍天下》等。这些可观的成绩,如果没有对文学无比的钟情,如果不是对文学付出无比的辛勤,是决难获得的。
对文学无比钟情,对文学无比辛勤!这,就是孙博先生留给我的印象。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鲁之洛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