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开心与热闹是其它任何一个节日无法比拟的。
渐近岁末,见面、网络上大家相互聊天的话题无非这几句话:你今年回家过年不?准备在哪过年?年假有多少天?
还是04年在家里陪爸妈过了一个热闹的团圆年,加上今年,一晃整整5年没在家过年了。光阴荏苒,时代更迭,老家的年关旧事仍记忆犹新。
办年货
临近农历十二月的中旬,每家每户都在备置年货,有些会提前购买,价钱会便宜些,嘿嘿,我可敬可爱的妈妈就是那样想的,她说越到后面物价越贵,年货都在中旬前就购买好啦。在农村,大多人家都会养一头大肥猪过一个热闹年,今年我家的“过年猪”是十二月初一就宰杀的,现在可能都变成腊肉了,说到腊肉,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听说“过年猪”要等到立冬后宰杀腌至腊肉,这样会放得更长久,若是立冬前做腊肉不宜放久。
做豆腐、烤酒这两件大事是少不了的,豆腐是论砸(是不是这样写的?呵呵)数的,一般每户最少都得有三四砸,多的都有七八砸、十来砸的,烤酒我不知道,做豆腐的程序倒是略知一二。头天晚上就得把黄豆浸泡在桶里,使之发涨便于磨碎。第二天一早,大伙就开始忙乎上了,大人推磨,老人或是小孩就干烧火的活儿,待豆腐磨好,水烧开,就用一个专门过滤的布袋子,透气有细小孔的,装着磨好的生豆渣放置袋子里,再灌上开水,用手使劲地揉或是挤压袋子,溢出来的则是豆浆,留在布袋子里的就是豆腐渣,豆腐渣可以吃新鲜的,也可以做成霉豆腐渣,不想吃的则是很有营养的猪食料。然后再把豆浆倒在荷叶锅里煮开,再盛至一个大木桶内,放点石膏粉,稍过片刻就变成一砸“懒”豆腐了,然后把“懒”豆腐倒在砸里,上面放一块木板压着使之成块,让水流干,过几个小时后就是一砸完整的豆腐了,俗称“水豆腐”。水豆腐可以做油泡豆腐,也可以烘干做腊豆腐,还可以放些猪血、瘦肉、晒干的桔子皮等揉成一个椭圆形,就是家乡另一特产---------猪血饼。没豆腐那么嫩,粗粗硬硬的,我不太爱吃。
集市上最热闹的就是卖瓜子与糖果的,记得小时候集市上只是卖生的,自己要回来炒至后才是香喷喷的熟瓜子、香花生。鞭炮更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现在流行放烟花,以前都是买大炮仗、小炮仗,大炮仗也得买几十或是近百个,小炮仗也要买个一二十来挂吧。我最怕放炮仗,那声音震耳欲聋够吓人的,妈妈看到我总是被惊吓,后来就要爸爸放炮仗时打声招呼,先让我有心理准备,把耳朵捂住以免被吓到,但是在别人家,或是家里来客人时,免不了又会被吓。
大扫除
大年二十几,妈妈就会把所有的被子、厚些的衣物拿出来清洗,晾晒。在二十八那天,家里要大清扫一遍,每个角落都不落下,能搬的则搬到外面禾堂里暂放,不能搬的也会稍稍移位,把一年未清理的地方要打扫干净。小时候,没力气,只得拿块抹布帮妈妈洗碗筷、杯子、擦玻璃窗户,爸爸的任务则是拿一个自做的长扫把,踩在椅子上,头戴一个斗笠,清扫屋顶角落上的蜘蛛网,各处堆积的杂物都要归类摆放,用不上的农用家什暂存在某处,自认为是垃圾的一概清扫出门。外面的禾堂也打扫得干干凈凈,要忙个大半天才能清洗收拾完毕,搬出去的物品又要放置原处。听老人们说,这样大扫除是为了来年盼个好运头,其次才是给自己一个舒适宽敞的环境。
贴对联
二十九的上午或是下午,就忙着贴对联,这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我家的对联都是爸爸自己所想所写,爸爸的文笔很好,有时也会在书上抄写现成的对联。爸爸从不购买年货,但是写对联的红纸都是爸爸亲自去街上挑选的,爸爸会买好几张大红纸,自己家要写三副对联,贴在堂屋的那副最大最显眼,多的纸张爸爸就会擅自作主写好后再送给邻居或是堂叔、堂爷爷什么的,一般是他们自己买好红纸放在我家,待我爸爸写好后再拿回去粘贴即可。玩得好的或是家里没人会写字的,亦或是自认为字写得不怎么样的,全拿给我爸爸代写,爸爸都是来者不拒,笑呵呵的乐意而为。
爸爸写对联时会摆一张很大的正方桌子,截好纸张,纸张的宽度与高度,字与字之间的距离,爸爸从不含糊,戴一副眼镜,认真折迭,摆好砚墨。最喜欢站在旁边看爸爸那副挥洒自如的气魄,最自豪的当然是爸爸能写得一手很漂亮的毛笔字,很有笔锋,在邻近无人不晓。爸爸在任教时,粉笔字也是写得相当不错的。爸爸写好后再在字体上洒一些糠,我问爸爸“为什么这样做?”爸爸说“呵呵,这样更容易吸干墨水,而且像是涂了一层“金粉”一样,会更好看。”
爸爸贴对联时,我就成了他的小帮手,贴至最上面的,爸爸得架个木梯子,站在上面,我就站在下边扶着梯子,一只手要拿着桨糊瓶举得高高的做传递员,爸爸用刷子蘸些桨糊涂在对联底部及墙壁上,刷子刷干后又要往瓶里蘸桨糊,小手举得累了,趁爸爸在涂刷时稍作休息。爸爸要我站在椅子上这样会高一些,手就不会那么累,但我不肯,尽管那时还是不懂世事的小孩,力气又小,但还是有点安全意识,我会用脚尖用力的顶住梯子的底部,以免梯子打滑,爸爸说不会滑的,但我害怕,害怕梯子万一滑了爸爸会摔跤。记得每次做小帮手时总是问爸爸:为什么您的字写得那么漂亮?而我怎么就不会写一手好看的字?怎么没有遗传?爸爸总是笑笑地说“呵呵,多练多写就会写好的。”爸爸的脾气相当好,言语不多,平易近人很随和很亲切。
对联贴好后,站在几米处一看,“烫金”大字耀入眼帘,句句都是催人奋进吉利的言语,美好的祝愿。红色,给整个屋子增添喜庆的氛围,迎接新年的到来。
吃年饭
我们是大年三十早上吃年饭的,桌上的菜肴特丰盛,鸡、鸭、鱼、豆腐、蔬菜、牛肉等等摆上一大桌,应有尽有。吃饭前,会先供祖先供神,摆上几双碗筷,盛上小半碗米饭,架一双筷子放碗上面,爸爸在嘴里念着“保佑全家平安健康,人旺财旺”等等一些吉利的言语,再默等一两分钟就可以放开肚皮吃年饭了。那天吃饭时特讲究菜名的叫法,诸如:鸡爪应叫“抓钱手”,鸡头应叫“凤凰头”,鸡翅叫“满天飞”等等,这些吉利的称呼可见前辈们的睿智。酒足饭饱之后,大人忙大人的,小孩就随便玩,平时不敢玩的,大年三十那天你怎么样玩,就算玩得再疯,爸妈也不会说更不会骂,一改之前严厉的“苦瓜脸”,和善着面容叮嘱小孩不许吵架不许骂人。到了傍晚六七点钟时,全家洗个热水澡,个个穿上新衣服,围坐在一起,一边烤火,一边谈笑风生、一边嗑着瓜子、吃着糖果、水果坐在电视机旁守候春晚。听老人说,年三十晚上睡得越晚,示意越健康越长寿。
拜年
大年初一,才是孩子们最期盼的。老家说:一年有三宝,即:生日、尝新、过年。但是大家最盼望的还是过年这个隆重的日子。记得每年的大年初一,天蒙蒙亮,妈妈就把我们从美梦中叫醒,揉着朦胧的双眼洗漱后,爸妈就给我们每人派发一个红包,一拿到就急不可待地把红包撕破,享受压岁钱带来的满足与快乐。然后一家人坐下来,与吃年饭一样,也是先供神后才能正式动筷子,这顿饭也是相当丰盛的,样样俱全。鱼是绝对少不了的一道菜,所谓说年年有余。其实看到那么满大桌的饭菜,还真吃不下多少,因为平时没什么零食吃,到过年时猛吃猛撑的,等到正式吃饭时肚子早已填饱了,慢悠悠的吃完饭,天才微微亮,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早起床吃饭?
好不容易盼到大天亮,妈妈则守在家里以便招待来拜年的客人,我与妹妹就跟随爸爸去“一代家人”那里拜年,如堂爷爷、堂叔叔家等。从小我就不太喜欢热闹,包括过年,也不像别的小孩那样,特期盼着过年,唯一盼望的就是那套新衣服,其它的没什么,我还是喜欢安静,直至如今。走完“一代家人”,我就回来与妈妈待在家里。妹妹喜欢到处去串门拜年,约上几个同龄小朋友,我们村大约有一百来户人家,说一句“拜年了”就可以得到主人的几个糖果、一两把瓜子花生或是几个饼干之类的,几乎把全村走完,收获也是不小的。更好笑的是,她们几个小朋友会相互炫耀自己的“劳动成果”,比谁的花生最多,谁的糖果最多,谁的糖果纸最漂亮,呵呵,想来真是好笑。
大人都是几兄弟或是几个堂兄弟结伴而行,一般去走走村上年老的或是辈份最高的老人家,快到主人家屋子前,就会放几个大炮,听到炮仗声,主人便知道自家来客人了,于是笑脸相迎,相互说着祝福吉利的好话。大人去拜年,不像小孩子,说句“拜年了”拿到糖果立马走人,大人们还会坐在一起,烤烤火,喝喝茶,喝杯烧酒,来碗甜酒,聊聊天,说说去年的收成,谈谈今年的打算,兴致都非常之高,整个屋子充满着欢声笑语,如同烧酒一样香醇醉人。
老家流行此说法: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初一崽表示在家里也就是村上拜年,初二郎意思是要去岳父岳母家拜年了,初三初四则是去自己的姑姑家拜年,呵呵,挺有意思的。我们大多也是按此进行的,初一都在村上邻居家拜年,初二则全家去外婆家,初三后就是自由安排,走亲访友的。反正元宵前,家里都是人来人往,相互递烟敬火,笑盈盈的,一切尽在新年的喜庆中。
过年,尽量选择回老家与家人团团圆圆过个热闹开心年,不像我们身处他乡,感觉不到一丁点过年的气氛。临近年终,家里忙着购置年货,我们呢,忙着写年度总结,天天忙着开会,一天几小会,两三天一大会,烦得很。
过年?在哪过年?不经意间的问候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淹没在这座热闹、喧嚣、物欲横流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