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记载的《民情日记》登载在12日19日的黄冈日报 上,作为市委书记,能够乘坐近四个小时的公共汽车,三进郑必高村,与村民们说农事,拉家常,的确是一位建设美丽黄冈,落实十八大精神转变工作作风的践行者。
《民情日记》体现了刘书记的爱民情怀。《管子•牧民》有句名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作为刘书记走进农村广阔的天地,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放在群众中,与群众心贴心,与村民心连心,想方设法帮助老百姓致富。使过去的郑必高村从“路难走,柴难砍,水难挑,有女莫嫁郑必高”,到现在的“路通汽车跑,吃水不用挑,村容换新貌,有女争嫁郑必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刘书记的大爱,是共产党人的爱民情怀。
《民情日记》凸显了刘书记的工作作风。作为市委书记,他不高高在上,只听汇报,而是脚踏实地、走出机关、走向基层、走进群众,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感情在一线融洽,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树立。在基层、在群众中,听到的意见更尖锐,接受的批评更实在,谋求的致富之路更加贴近各家各户的实际,可以说各家有各家的致富路,不深入群众是摸不着的,不深入群众,你讲出的话,是官话;不深入群众,你做出的“最高指示”是天方夜谭式的指鹿为马。刘书记与大家一起算了算郑必高村实现村民收入翻一番的发展大账,这帐算到了老百姓心坎上,算得老百姓心花怒放。
《民情日记》讴歌了共产党人为民宗旨。共产党人,特别是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就应该像刘书记一样,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群众利益把在第一位。建设美丽中国,就是为民谋福祉,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如何实现宗旨,就要求领导干部“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用”,让工作在群众中扎根。以民生为重点,以民意为方向,办民想办之事,做民想做之业,美丽中国之日可待了。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胡学政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