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武冈祁剧唱挽歌
——说说祁剧之六
祁剧,一直以来是武冈人爱看的“大戏”。祁剧用她特殊的方式,滋润着武冈人,感化着武冈人,渗透于武冈文化、习俗之中,成为武冈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祁剧扎根于武冈,演出的历史悠久。武冈渠渡庙戏楼上所写“康熙廿五年老春华班来武冈渠渡庙演戏一回”,记载了祁剧与武冈的渊源。数百年内,武冈城乡各地供祁剧演出的戏台有数十座。自1910年起,武冈始办班社,培养祁剧艺人。先后在武冈城外五里牌办过福字班、庆华班、金字班,培养出唐福耀、李福齐等一批祁剧名角。
遗憾的是,曾经风光无限的武冈祁剧,如今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武冈祁剧团的演职员,除了几个早就调离的人,其他的人都散落各处,以别的方式谋生,大多结局惨淡。
为什么会这样呢?历史之必然。
我们先从戏曲本身的结构找一找原因。结构戏曲的,其实就是小说、散文、诗歌。小说成就了戏曲的框架,散文成就了戏曲的讲白,诗词成就了戏曲的唱词。也就说,戏曲原本是小说、散文、诗歌来构成的,没有小说的情节,就没有戏曲的情节;没有散文的语言,就没有戏曲的讲白;没有诗歌,也就没有戏曲的唱词。时至今日,小说、散文、诗歌已经被改革得面目全非,戏曲却仍然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怎么能与当代人接轨?
比如唱词,戏曲中的唱词依然要讲对仗,讲平仄,讲押韵,而现实中的诗早已抛弃了这一切。戏曲却还在说,没有对仗、平仄、押韵,就拗口,就不能唱。小说、散文也一样,与原来的小说、散文已经相去甚远。面在这种大势,戏曲不是太落后了吗?
祁剧要求演员字正腔圆,其唱词自然应该对仗、平仄、押韵,否则你字不正腔不圆,观众就听不清楚。之所以要求戏曲演员字正腔圆,为的就是让观众听得清楚。因为那时没有麦克风,全凭演唱者的演唱功夫将每一个字清楚、准确地送进观众耳里。
现在不同了,麦克风想开多大声音就可以开多大声音,还怕观众听不到?你看那流行歌曲根本不讲什么对仗、平仄、押韵,不是同样唱得十分流行吗?
更重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人享受娱乐的途径多得很。喊一声“看大戏啰”,早就没有了以前那种召唤力了。电视,网络,音频,不知有多少强于祁剧百倍的娱乐节目在等着我们去欣赏呢!
此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让祁剧——也包括其他戏曲剧种——陷入十分尴尬的地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已经与戏曲演唱的慢节奏不可能兼容。戏曲那唱几个字就要带上无尽头的拖腔,大抵会吓跑所有的年轻人的。谁有那闲情逸致,听你在台上啊呀呀半天也不知说什么?
总之,无论本身的原因还是外部的环境,都不适宜祁剧——也包括其他戏曲剧种——生存下去。无可奈何花落去,是其历史的必然。别说地方戏曲,就是国宝京剧,如果没有了国家的扶持,她还能活得那么滋润么?
天时不再,地利不存,人和不予,奈何?
还是让我们为武冈祁剧唱一首甜蜜而又悲伤的挽歌吧!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周宜地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