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山面山的山城武冈,偏偏水多。水多,就必然桥多。
一条浩浩资江,自西而来,在山城南面环绕半圈,东向而去;汩汩渠水,也自西来,笔直穿城而过,在东边注入环城的资江,这就使古老的城区,成两片被裹在一大一小的两条河水之间。那古老的青石城墙,东、西两处都是跨水而筑,而南边是平静地傍水,北边却透迤于山坡。由于它曾经是王城,所以有个内城。内城有两道城门,通大街的叫老南门;通王府衙门的,叫衙门口。内城外是商业闹市区;内城内是政治、文化中心区。
因两个区域中间隔着一条不算仄小的渠水,为着频繁、方便的沟通,只能靠桥。于是渠水之上,就有了三座主桥、三座辅桥。三座主桥是:沟通商业主街的骧龙桥;与政府衙门直通的攀龙桥;连接油盐米肉、香火纸烛小街的化龙桥。其中骧龙桥和攀龙桥是石拱大桥,化龙桥却是有精雕细刻阁楼的庙宇桥,其上有祭祀观音菩萨的观音庵,且香火十分旺盛,所以桥面很是宽敞。从骧龙、攀龙、化龙三个桥名,就显示了古代武冈文化人的匠心独运。为着人们办事快捷、方便、省力,在这三座主桥之间,还架了三座木桥,这是一种用粗树干联成桥板架在河中巨石礅上的简便桥,没有名,武冈城里人泛称“浮桥”。
除城内的商业区外,在东、西、南的城门外,还有四个长达两三华里的农贸区。东边的一个叫东门外;西边有两个,靠渠水的叫水西门外;不挨河的叫旱西门外;南门紧挨资江,农贸区在江对岸,街是沿江而建的,叫半边街,想成街之初,只是面向河的一边有铺店,以后生意繁茂起来了,才在沿河一带增修了对面街,因地基的缺乏,只能悬河而建,便修成格局独特的吊脚楼。半边街也就再也不只是半边了。要去半边街,必然得过河,这就有了一座横跨资江对岸的高大石桥——水南桥。
横在资江之上的,还有几座大桥。东边的,是挨近城边的玉带桥,和十几华里外的石洋桥;西边的,是离城稍远点的渡头桥,和二十多华里外的“木瓜桥”。
过玉带桥南行,在约十里地之间,有一条小溪和一条小河。小溪上的桥叫落马桥,小河上的桥叫烂木桥,又叫断头桥。这玉带、落马、断头三桥,都是因一个故事而得名的。传说明皇朝曾经将一位皇亲封在武冈为王,百姓喊他“朱王”。此人暴虐无道,十分残忍,除奴役百姓,强暴民女外,还在自已的豪院内专修一座蚂蝗(水蛭)池,强抓民间幼童,抛入池中,以观赏幼童在池中痛苦挣扎取乐。民众恨之入骨,群起反抗,愤而追杀。他慌忙骑马逃出城,在玉带桥掉落玉带,在落马桥边落马而逃,在断头桥丢了狗命。这是与桥有关的的惩恶的故事。还有个与桥有关的褒善的故事。那就是渡头桥。说是武冈曾经出了一个姓刘的爱民、护民、救民的读书人,人们尊称他为刘家圣爷。刘家圣爷为民、护民的行动,大大伤害、激怒了残暴的朱王。朱王巧计把他诓进王城,加罪于他,将他斩首。刘家圣爷是成了圣的人,虽头颅落地,然精神不死。他双手端着自已的脑袋,缓步转回自已的家乡,黄昏时间,来到资江渡口边。对岸的渡子隐隐见到一个人的身影,却不见人头,心中害怕,提出条件,先只渡头,待认准是刘家圣爷后,再渡身子。刘家圣爷听从了,这样才过了渡。以后,民众在渡口之上修了这座跟化龙桥一般有精雕细刻楼阁的大桥。
这些故事,不知地方志上有记载没有,我没查过,也不想去查。因为这些故事我纯然得自口头文学。这是少年时我从托坪石井庙的鸭农杨德生口里听到的。杨德生是个瘦小的年轻后生,背微驼,所以得了个“德生驼子”的诨号。他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却有满肚子的故事,而且嘴巴子很会讲。他每到春末夏初,就在石井庙前面的水塘边安下一座饲养七、八百只仔鸭的鸭棚(也就是广东人称呼的“鸭寮”。)水塘边有两棵几抱粗的大树,一棵是樟树,一棵是枫树。在樟树下,有一块足可躺下三四个人的大青石板。每当月明星稀夜,我都喜欢邀几个小伙伴,躺在鸭棚边悠凉的青石板上,听德生驼子哥哥讲故事。可以说,我最早的文学洗礼,就是在德生驼子老师名下领受的。这种与乡土、人心紧密揉合、经过千百人不断加工而成的口头文学,无须勘查、考证,也永远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2009年2月6日 广州平沙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鲁之洛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喜相逢
如果武冈水多的话不是这个穷样子了,武冈水少地溥,按风水学来讲:存不到水发不了财,就是这个样子,李朝都说对了。
316年前
伪老板
还有罗岚桥,听说有“罗岚桥,百步三拱桥”之说,但后来听说是这罗岚桥这边有人在外边落难了,去化缘编造的。但确实罗岚桥主桥上下各有一座桥,也不过一百米左右,只是桥不大而已。
716年前
王爷
回文坪-李朝都:资江及其支流,本就含水丰量,近年可能受到污染或其它自然因素,所以让变得干涸与肮脏。但与鲁老爷子的记忆并不矛盾。毕竟,因水而桥,没有水是没有人修桥的。当然现代的高速公路高架桥例外呢。
516年前
未来世界首
武钢 还 有这样一个故事啊 我 还是第一次听说过列 受益匪浅
416年前
无为
文章是得比较好,但是写我不现实,怎说武冈“水多就桥多呢?”应当是桥多水少。
邵邵
第一次听说玉带桥的故事!
616年前
波心涛影
(续上)为锁住龙脉,他在水渠上依次修建或整修了5座以“龙”命名的桥:兴龙桥、攀龙桥、游龙桥、骧龙桥、化龙桥。岷王在武冈世袭9代,历时219年。五座桥几经沧桑,多次改头换面,如今返本归原,恢复了原来的名字。
1616年前
“五龙不出城”的典故出自朱元璋的第18子朱楩,原封为岷王居云南。其兄朱棣(朱元璋的第4子)就是历史上创造著名的“诛十族”记录杀方孝孺的篡位皇帝——永乐皇帝明成祖。永乐21年(1423年)朱楩迁至武冈,日夜梦想夺回皇位的朱楩在武冈大兴土木,修建王邸,开挖护城水渠。
1216年前
云中乘风
如果附上实地照片,更好!
916年前
芒果.
玉带桥的故事在读小学的时候听老师说过
1416年前
烂木桥是否和断头桥有关我是不清楚,不过一楼所说的离安乐桥不远的那座桥也不是真正的烂木桥,桥身上写的好像是革新桥,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听前人说烂木桥好像是在革新桥再下去一百米的位置,至今留有搭建木桩的石块在那里,是否属实未曾考究,听说而已
有感而发
看过鲁老师的散文集《绿色的梦》,感觉挺不错的!慢慢品尝,仔细咀嚼,其味浓淡相宜也!
风来过
我也曾能在读大学的时候研究古文化史,尤其喜欢探讨怪事,曾写过武冈的婚丧习俗,也略微的上网查询了武冈许多桥的来历,网上曾记载武冈的桥多与明朝,一朱姓王侯有关,朱王侯因与皇兄不和,贬至武冈,后其在武冈自立为王,曾有五龙桥之称,分别为梦龙(梦想成真龙)、化龙(化成真龙天子)、还有三个以“龙”命名的“桥”名给忘了。
王孝波
新城后人皆华楼,古塔楼塔比逍遥。
言宋
同宝云岭郁岧峣,资江渠水宛转绕。惩恶扬善昭日月,玉带落马渡头桥。古城先民多奇志,骧龙化龙竞娆妖。
蛮哥
搞错一个地方,烂木桥不是断头桥。烂木桥现在还有,就是安乐桥上面的那一座
1016年前
已输入0/200 个字!
头堂小学:清明祭英烈 赓续百年红
晏田乡中心小学:白菊慰忠骨,陵园祭英烈
法相岩小学师生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
十中:清明缅怀先烈志,传承红色爱国心
清明追远•薪火长存------邓元泰镇中学开展“缅怀英烈志 铸就中华魂”祭扫活动
武冈米花里的年味武冈视频
武冈历史沿革武冈概况
武冈一中航拍记录片武冈视频
关于武冈市武冈概况
武冈农村婚礼习俗纪实武冈视频
重负荷车辆齿轮油宏源石油
快巴、红钢纸介子三雄电子
生金科技园生金物业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除作者特别声明原创之外,其他均来自网上,若侵犯你的权益请告知,本站获通知后将立即删除!联系QQ:165410523
Copyright © 2006-2025 武冈人网 ICP证:粤ICP备2023087779号 粤公网安备44190002007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