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夫妻见证真情
□ 胡南春
灾难突降幸福家庭
1934年,曾赤心出生于湖南省武冈市马坪乡大水村,16岁那年应征入伍。
1957年,23岁的曾赤心从部队回家探亲,经人介绍认识了马坪乡陈龙村的段凤珍,那一年她18岁。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同年底,他俩在老家举行了简单的婚礼。1970年,曾赤心携段凤珍随军守卫祖国边疆。
1976年,曾赤心为照顾在老家的儿女,从部队转业,夫妇俩一起回到了武冈市司马冲镇的邵阳市大圳灌区。一家人团聚,倒也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7年冬,段凤珍在上班时突然发现左手食指不怎么听使唤,原以为是搬货扭伤所致,慢慢地便有隐隐的痛,可她却不当回事,甚至都没向丈夫曾赤心提起。
1988年冬天,段凤珍在医院护理生病的儿子时手脚突然僵硬而跌倒在地,医院检查的结果是她患了类风湿病。曾赤心知道后,立即请假来到医院护理母子俩。直到3个月后段凤珍的病情有所好转,母子俩才出院回家。而段凤珍的病,总是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这让曾
赤心防不胜防。
患难见证坚贞爱情
出院后,段凤珍又开始强撑着上班。随着病情加剧,左手食指的疼痛相继蔓延至指间、掌、腕等小关节,甚至累及膝、髋和脊椎等大关节,反复发作时导致关节屈曲畸形或强直,关节周围组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
1990年12月,本身免疫力低下的段凤珍,终于抵不过严寒天气的侵袭,瘫痪在床上。曾赤心同子女们把她送到了衡阳一家医院,自己也请假陪护在旁边。半个月后,尽管医生采用药物、针灸等相结合的治疗方案,缓解了症状,但段凤珍的双脚双手还是失去了知觉,怎么也动不起来,若是强制搬动,她就痛得尖叫,甚至还出现间歇性昏迷现象。医生告诉曾赤心,类风湿的顽固性令人担忧,世界上根本没有完全治愈的先例。尽管如此,曾赤心还是不相信眼前的事实,他下决心要帮助妻子战胜病魔。
为此,曾赤心去书店买了按摩人体穴位、舒筋通络之类的理论书进行研读;另一方面又采用热湿毛巾、热沙或热水袋等置放于妻子病变部位的皮肤上,不断变换角度揉擦,用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炎症消退。除上班外,曾赤心的时间都用在段凤珍身上,洗漱、冲凉、喂饭夹菜、接送便桶等等。半夜三更听到段凤珍疼痛的呻吟声,他都要起床进行护理,晚上很少能睡安稳觉。儿女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每次要代父亲去照顾妈妈时,曾赤心总是婉言拒绝:“你们要上班,而且都已成家,照顾孩子也很重要,我现在身体还好,能够护理好你们的妈妈。”
在对妻子实施按摩和热敷过程中,曾赤心还念念不忘问寒问暖,不时还说些结婚前后发生的趣事、笑话,不断激励妻子,让近乎崩溃的段凤珍看到了希望。
天道酬勤。在曾赤心精心调养下,不久以后,段凤珍竟然能够独自下床走动,虽然动作缓慢,但毕竟迈出了瘫痪后的第一步。
诚心感动上苍
为了照顾病妻,曾赤心就像一台机器似地转来转去,他还自学理发,每天都把妻子收拾得整洁卫生,自己却瘦了十多斤。2005年3月的一天早晨,长年操劳过度的曾赤心,终于因急剧的疼痛倒在了地上,不省人事。子女们租车回到老家,把他送到长沙进行长达三小时紧急抢救。7天后,医生才确诊他是胆结石与胰腺炎急性并发症,必须立即做手术才能挽救生命。曾赤心喃喃自语:“我不能走,我走了,她怎么办啊?”这句话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在曾赤心被送往手术室的那一刻,仍念念不忘非要与老伴通电话,一再嘱咐子女们要照顾好妈妈,得到他们的肯定回话后才肯进去。所幸的是手术很成功,虽然他的胆被全部切除掉,但,生命保住了。
出院后,曾赤心一见到老伴,就询问她的病情,全然不顾自己还是个在伤口处安插了排血液和胆汁的两根塑料管的病人。
2008年2月,曾赤心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苍,段凤珍的顽固性类风湿病竟奇迹般地得到控制。现在的段凤珍,全身各大小关节的肿胀疼痛已然消失,四肢也恢复到灵活自如,尤其在生活起居上还做到了样样自理。为推进康复进程,曾赤心每天都领她外出锻炼身体。曾赤心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征服此病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彼此同心协力,战胜病魔也不算什么奇事。”眼看步态稳健的老伴眉开眼笑,曾赤心终于松了口气。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胡南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