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地名故事系列
公堂上
周宜地
公堂上,荆竹镇所属之村。
公堂上系武冈周氏发源之地。自650多年前武冈周氏始祖应森公定居于此之后,其居住范围北坻祁山南及茶林院子,东至大路陈家西达白米石。
周室发祥之地为陕西凤鸣岐山,留有"凤鸣岐山"的典故。神奇白的是,公堂周氏始祖应森公森公长眠之处后靠山,竟然也名岐山,安息处亦名凤凰山。
其实,存在于世界却不能解释的事何其多也,用不着寻根问底,信则有。存在,才是现实。
岐山岭的存在,大概无人可以否定。岐山岭如凤凰之躯体,与周围山峦无有相连。站在岐山岭往北望去,左有资水,右有朱溪,两条水龙在岐山岭脚下相聚,往北而去。如此天生地设,非天意而为,凡人何能造就?
公堂上的靠背山——歧山
公堂周氏后裔居业于此数百年,至今已达三十余万人,遍及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现居于公堂村之居民,绝大多数为周氏后裔。相伴资水长年如带,依靠通气山溶洞如串。如能开发出来,一定会吸引各方游客。
旧时的公堂上,有一条南北横贯的青石板大路,叫大东路。大东路与资江河相伴,由北向南而去。大东路由宝庆府而来,往武冈州而去。这条大东路,是旧时湘中一带去往云、贵的交通要道,被称"官道"。北去石下江、桃花坪、宝庆,南往通达洪江、芷江、黔阳,连接云、贵地区。大东路当时的作用,大概不亚于现在的高速公路。 留守公堂上几百年的应森公后裔,每个人心中大概都会有这么一条大东路。尤其是那些散居全国各地的应森公后裔,大东路更是心中挥之不去的归心路。挥之不去的大东路,也见证了一直居住在公堂上的应森公后裔在公堂上创造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公堂古建筑
公堂上几个以“堂”冠名的院子,比如文庆堂、五桂堂、义德堂、三堂尾向兴堂(相城堂),都是公堂上历史上人最多,也最昌盛的家族。公堂上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多“堂”号,而且多庙多庵堂。这种多庙多庵堂的现象,说明佛、道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留下深厚的印记。此外,公堂上历来重视读书识文,历代均有家族书房,公堂上至今还留有书房坪之旧址,卫星地图都标有“书房坪”。
更引人入胜的,还是“公堂上”之命名。公堂上,无论如何考证,也只能理解为审理、办案之地。那么,为什么长达六七百年来一直将一个小村庄命名为“公堂上”?
要想解开这个迷,只能回味一下公堂上流传的一个传说。
公堂上之得名, 源于数百年前的一桩命案。命案发生在周氏居于茶林院子之时。一外姓人入夜之后偷一周家人的牛,周家主人发现后持刀与之搏斗而致死其偷牛者,犯命案而被收监坐牢,发送宝庆府定夺。三更之后有人入室盗牛,主人为之博斗,举刀对仗时将盗贼至死。周家人拦路喊冤,连审三堂,周氏均认为不公。三审之后,押送者带人来到周氏人家居住的茶林院子的。时值夏日,天气炎热,官方人员便停下休息。周氏人从现时尚存在的茶林院子水井取水,送给公差人等饮用,而后与公差说及公案之事,请求观看文书,发现其中有“日出三丈持刀杀人”之字, 观看文书者早有准备,长指甲中沾有墨汁,将日字下方沾上墨,日字变为月字。之后,周家人又在前方拦路喊冤。文书上写的“日出三丈持刀杀人”,成了“月出三丈”。对方又是月下偷周家人的牛,周家人夜色下持刀自卫,官司自然胜了。
福井数百年
一碗水推翻了一冤案,周家人自然高兴,便在水井边栽下一棵柏树,意为清白长在。也觉得井为福井,救了周氏人一命,便将水井视为福井。还在水井不远处修了一个亭子,取名井福亭。后人呼之为景福亭,是不对的。井福亭的那口水井,至今仍在。千年古柏之下,井水清清,从不断流,福佑周围百姓。
从武冈出城后,一个案子连审四堂,更成奇迹。头堂、二堂、三堂,每堂距十里路,三堂至公堂则只有八里路。公堂上,于是因此而得名。森公家族,也因此将重心由茶林院子转到公堂上。头堂、二、堂、三堂、公堂上之名,也就数百年来一直流传下来。
周宜地,湖南武冈人,知名作家、编辑。1972 年起开始在省级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有长篇《红蛇》、中篇《父亲的寓言》、短篇小说《九癫子说书》、《街坊》及戏剧、侦探小说等四百多万字。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周宜地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