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城-铜仁梵净山-怀化芷江自驾游游记
苏九皇
五
一路上走走歇歇,驱车几个小时,来到了湖南湘西地区的怀化市境内的芷江。时至中午,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我们吃了怀化有名的芷江血鸭。
怀化芷江鸭在芷江已经是一张非常有吸引力的王牌,若干年来,芷江鸭独到的烹调技术吸引着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如果来到芷江,不去吃芷江鸭,一定会让您遗憾的,就像来武冈古城不吃血酱鸭一样,如今芷江鸭已经名闻天下、世人皆知。
吃完饭,稍作休息,虽然有点倦意,但大家还是兴致盎然,把芷江最热闹的街头溜达了一遍,还到了芷江最有代表性的风雨桥。
芷江也是侗族世居之地,舞水河畔的万和鼓楼钟声,伴奏着雾霭中的江水悄悄地流淌远去,十分悠长。一座古老木桥横跨江上,那就是闻名遐迩的龙津风雨桥。我在旁边找了个停车的地方,带着家人沿着江边的小路走了一陈子,风雨桥的秀美风姿逐渐展现在眼前。
走到“龙津桥”, 看到街上的吊脚楼此起彼伏,桥头一座铜犀牛雕塑,还有一个“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牌匾,其实风雨桥全长有200多米,有廂式店铺接近100间,设3层檐口长廊,上置7座5层檐口凉亭,整桥为木质结构,都是榫栓勾连,看起来显得相当的古朴端庄。
芷江自古以来也是湘黔驿站、是草市商埠,是湘黔通衢的商业重镇,也是湘西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一大批风格各异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寺院庙宇、会馆钱庄、客栈茶庄、青楼烟馆错落在古冲老巷之中,走在街头巷尾,我们似乎穿越时空,进入了明清时代,我们眼前似乎浮现出当时芷江非常繁荣的景象。
“步行街”,许多富有侗族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蜡染布做的挂饰、竹制的侗族图腾、还有闻名遐迩的,在这个湘西南的芷江小城里,仿佛《九歌·湘夫人》中的“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站在河道岸边,一睹桥下长在水边的香草,在秋高气爽也就让人里嗅到丝丝的清凉了。
据说芷江古时属“五溪蛮地”,据楚上游,滇南贵州之往来其途,其名声大噪还是因为近代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由于芷江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军事基地,芷江机场保卫战和芷江受降,就芷江名噪一时,为世人所瞩目。
“芷江受降”是国民政府在芷江受降地建的“受降纪念坊”,文革曾经毁于一旦,位于芷江七里桥。不一会,我们就开车来到这个让人仰慕的旅游胜地。
好不容易把车停在外边的停车场,进入受降园。我与孩子和家里老人兵分两路,在里面流连了将近一个多小时,当我们看着那一幅幅记述当年战火纷飞的历史图片,而我又是抗战老兵之后,我的父亲当年就是在这样的腥风血雨中走过来的。我默默地望着那像血字一样的受降纪念坊,耳边仿佛又响起父亲生前难忘的回忆。我带着两个孩子踏着新修的和平之路,一步步迈上受降亭,一个劲的牵着女儿的小手,心里在默默念叨:“和平真好、和平真好”。
经过时空隧道一般的战争洗礼,看战争往事、忆峥嵘岁月,和孩子们聊起那段水深火热的历史,还有联想起他们的爷爷当年投身军旅,抗日救国,后入中国远征军出国抗战,可谓一生传奇。参照大量的写实照片和传奇画面,两个孩子肃然起敬。儿子还以以标准的军姿在这些革命前辈的历史画面前合影留念,将满腔的爱国热情荡漾在这些弥漫着战争硝烟的激情之间,感受到庄严的敬意,仿佛一瞬间来到了战争现场,热血沸腾、激昂慷慨。
芷江之所以在抗战末期让世人皆知,主要是芷江机场和雪峰山战役和侵华日军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日军惨败,芷江是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第一个驿站。就今天的那一座四柱三门“血”字的大受降纪念坊,这就是近代中国的凯旋门。
走在主道两旁,周边树木高耸,地上花草郁葱,显得非常的庄严肃穆。这时候,读高中的儿子,好像亲历了历史书中一些脍灸人口的历史事件和名人:如美军援华飞行大队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还有一些革命标语,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侵华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奉冈村宁次之命,飞抵芷江无条件投降,特别是展览馆内再现的“八军抗战”和“芷江受降”的历史,能激发两个孩子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参观完毕已近下午,又途径历经沧桑的龙津河流,一边感受苗侗族风土人情,一边缅怀抗日民族英雄为我们所贡献的一切。在记住历史、珍爱生命、热爱和平的信念中,好像我们虽然在这个不算熟悉也不算陌生的车来人往中,坚定了我们一致的爱好,一致的信念。也许我们这些游客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有着相互的爱心,相互的激情。
旅行者毕竟是随遇而安,不管世俗亵渎与雍容,哪会顾及那么多的身外之物。或许就是喜欢这样的一份安然与自在,一路返回武冈的途中,好在都是高速公路,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都感觉到一份风景这边正好的惬意和轻松,享受着自驾车旅游带来的美好。
回到武冈,还不算太晚,结束几天的旅程,终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感觉还是回家真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