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老师及其他网友拍了不少屈原庙的照片,也有网友作文说及屈原到过武冈。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在讲解《史记•屈原列传》课文时,也说屈原到过武冈;当时我是很有几分自豪的。关于屈原是否行游武冈,我曾在《〈幽兰传说〉浅注》一文中有过说明,对其涉足都梁是有疑问的。今据手头能搜集到的资料,将此事作一更为详细的考说。
最早说屈原与武冈有涉的,是北宋时期乐史的《太平寰宇记》。该书卷一一五“武冈县”条的记载有二处:(1)“招屈亭”,未见文字说明;(2)“渔父亭,即渔父见屈原处。”这书还载有武冈境内有“沧浪水”。书编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当然是最早的记载了。
王象之作于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的《舆地纪胜》卷六二“武冈军条”载“招屈亭”说:“按招屈亭已见上文,此条重出,故无注。”由于今本前文已缺,所以已难见所注之内容了。此处无渔父亭的记载。
生活于南宋理宗、度宗时期的祝穆《方舆胜览》卷二六也有记载。“武冈军”条:“渔父亭,即屈原见渔父处。”但未载“招屈亭”。
这类志书所载,有二点值得注意:
1、两宋时期,武冈境内确有“渔父”、“招屈”二亭。
2、“名宦”条中,并无屈原的记载,其他如王导、陶侃、柳公绰、曹王皋、王锷这些确与武冈史上有过关系的历史人物,则书写得清清楚楚。屈大夫的名望,绝不在王导等人之下,本不该如此。抑或宋人也不认为屈原到过武冈?
宋理宗时通判武冈的四六名家李刘《贺宝庆李知府到任》语曰:“尚或濯沧浪之缨,叙宗盟而后去。”明人孙云翼箋释说:“沧浪水在武冈州东五十里,有渔父亭,相传渔父与屈原相见处。”(《四六标准》卷二七)明人修《明一统志》卷六三载:“渔父亭,在武冈州东五十里沧浪水,相传渔父与屈原相见处。又郡圃有招屈亭。”是“志”成书明英宗时期 ,此时武冈境内仍有“渔父”、“招屈”二亭,也有所谓的“沧浪水”。清雍正年间修的《湖广通志》的说法与之同,该书卷九七:“渔父亭,在州东五十里沧浪水,相传屈原与渔夫相见处。”这三处的用语就不那么肯定了,用了“相传”二字。嘉庆年间修的《大清一统志》卷三六一《宝庆府志》也记渔父亭:“在武冈州东。《方舆胜览》:‘即屈原见渔父处。’”但“名宦”条,依然是没有屈大夫之名的。
清人蒋骥《楚辞余论》就曾说过:“昔贤遗迹,后人往往多附会。若长沙湘阴之濯缨桥,宝庆邵阳之渔父庙,城步之渔父亭,去沧浪颇远,皆以为渔父遇屈原处。《一统志》又云:‘武冈沧浪水,亦有渔父亭。’然考武冈山水绝无沧浪,亦足征其妄也。”蒋骥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其实,屈原的诗文中只是提到了沅湘,如《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抽思》:“浩浩沅湘,分流汩兮。”并没有说到过资水流域。文学史家一般也认为屈原的足迹所及也只在沅湘一带。距我们武冈较近,在楚辞中提到的地名是溆浦,如“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之所如”(《惜诵》)。
前人在武冈境内的所修的纪念屈原的亭子,只是出于对这位伟大的诗人的尊崇。始见于北宋初期的渔父亭、招屈亭,无疑是武冈文化史上灿烂生辉的瑰宝,她的不存,理应感到惋惜。我虽然不大认同屈原到过武冈,但并不妨碍我爱武冈,因为这一美妙传说已融入了故乡历史文化血脉中。周宜地先生说得好:“我是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便从了老百姓的传说,也好让(屈)大夫久久地留在咱们武冈,也便有了久久的传说,多好!”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言宋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