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图文:刘爱国
早就听说双龙村肖调云回家办了个加工厂,我一直感到纳闷。肖调云的家在双龙一个叫石冲的地方,那地方很是闭塞,只有一条小马路通向外面的世界,怎么把工厂办在这样的地方?但这就是事实。他不仅在家里办了个工厂,而且办得很红火;他不仅自己当老板,而且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村支委的几个成员一行来到肖调云的家里,实地察看了他的加工厂。
厂房是一个简易的铁皮房。走进厂房,只见几百台机器在飞快的旋转,一起唱着欢快的歌。偌大的厂房只有两三个工人在操作,就像纺纱厂一样,工人一般不要来回走动,只需换纱锭。
主人告诉我,这些机器自动化程度还是很高的。哪里出现故障,它会自动停下了。工人只需更换纱锭,它就能自动转动。他说机器每天24小时不停地转动,每年下来,除去工人工资和开支,一般能盈利近20万元。
谈及当初办织带厂的经过,他说:改革开放,他们两口也和其他人一样南下广东打工。他的女孩在一家台商企业做管理。当时厂里效益很好,产品供不应求。老板要他回家办个来料加工的工厂,老板提供原材料,他帮老板加工,利用物流发货,货到即付款。我看了之后觉得可行,因为这样没有风险,我赚的是场地费,加工费,所以成本相对较低。
2013年,我将打工赚来的钱投入工厂建设,修了厂房,买来了机器。起初由于不懂技术,机器经常出现故障,产品质量也达不到要求。后来我高薪请来师傅,现场指导,慢慢地掌握技术,如今对于一般的机器故障,我都能熟练解决。
他的妹夫杜文雄看到了商机,也想办个加工厂,2017年,他帮妹夫在杨木村又办了一家小型加工厂。生意照样很红火。
他说:他办加工厂主要是帮助村民解决留守儿童管理和空巢老人的赡养困难。只要能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自己苦点,累的算不了什么。
当我和厂里的工人谈及在家门口打工的感受时,一个四十岁的中年妇女说,我在家门口打工,可以照顾自己的孩子。另外,我每月2600元的工资,同时还包吃住,收入不比在外地打工差。
肖调云,由一个打工仔蜕变成一个老板,他的成功经历,告诉人们:市场经济要看准商机,要敢想敢干,就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刘爱国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