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日新
记者近日在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北古石村和上营村调研了解到,以宅基地为主的农村建设用地浪费现象触目惊心,近两成院落房倒屋塌、长满荒草。当地基层干部认为,农村大量闲置、废弃宅基地一直处于沉睡状态,盼望国家出台引导和支持政策,盘活这块资源。(5月5日《经济参考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想当初,这样的美景在乡村随处可见,而如今却在大量消失。五一假期,笔者回湖南乡下老家,发现老家及相邻的几个自然村大多破败不堪,没几个人居住,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有的村庄虽然建起了不少新房,但大多建在公路边或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哪里有空地,哪里就建房,整个村庄没有规划设计,房屋错落无序,朝向不一,不仅破坏了村子原有的自然美感,而且还会造成交通不畅,排水不利,引发邻里纠纷,影响环境整治。
有人概述农村房屋建设乱象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村外是越来越多的耕地被滥用成宅基地,村内却是由诸多危房构成的空心村——自然村“空心化”,农村大量闲置、废弃宅基地一直处于沉睡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部分在外打工的农民,由于受身份的限制,只能离土不离乡,即使是在城市买了房子也不敢卖掉村里的老房子;二是留守在村的农民们在村外修建了新房,可旧房不拆,一户占据了两个或多个宅基地。这种大量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并非是某个地方或少数地方的个案,而是全国农村的普遍性现象,亟待政府着手规范和整治。
首先要加大普法力度,特别是对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的宣传,好让农民知法懂法维法,并依据法律监督村干部或其他特权阶层的违法占地行为;其次,基层领导应当有所作为,严格推行“一户一宅”措施,杜绝“一户多宅”的现象,对于旧宅基地应该实行“有偿收回”等政策,从而有效地激活“沉睡的土地资源”,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农村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后,政府要加强农村建设的规划布局,让农村建房科学有序,更好地建设美丽的乡村,重现“世外桃源”美景。(2015年5月10日《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