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激烈的竞争及金融风暴的影响,各国各行业为了提高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无不在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公司也不例外,从去年开始已建立了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计算、成本分析的成本管理体系。同时,公司内部各部门提出不少新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约束理论、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等。而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抑制报废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进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是我们应该如何去实现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本呢?具体从以下六方面去开展工作:
--全员全过程控制。
--精细管理,从细节入手。
--竞争是成本控制的基准。
--整合优化内外部资源。
--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1.全员全过程控制。即我们每个岗位上的公司成员必须响应和参与成本控制,产品的每道生产工艺必须受到成本控制和统筹。我们可以想象,没有成本控制意识的公司成员,他们所运作的公司将不知如何是好;我们可以想象,没有成本控制意识的生产工艺设计,它完全有可能天马行空,令人惊目嗔舌。全员全过程生产成本控制,将是一条现代企业生存的生命线。
2.精细管理,自然离不开生产现场管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间接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实的,要想获得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只有到现场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
现场包含着大量的信息,现场是问题萌芽成长的场所。无论什么问题,在现场都会表征出来。出现问题时如不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放任自流而任其发展,向着好的方面发展的概率要比向坏的方向发展的概率小得多。
现场最能反映出员工的思想动态。我们员工不是螺丝钉,不是PVC。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哀伤喜乐,有自己的意识形态。这些精神意识层面的东西,总会在工作中自在和不自在流露出来。往往、也只有抓住在这些细节的东西,才能揪出隐藏的问题,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总之,到了现场才能清楚地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才能因地制宜,很好地引导广大员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经济合理地完成目标。
3.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是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提高产品竞争力,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然万物之变化,既囿于量,也囿于度。切不可一味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恶性的降低生产成本。应以比较优势的竞争力为基础,进行产品生产成本控制。
4.毋庸置疑,品质是产品的生命。好的产品品质,必然需要高的生产成本来保障。那么提高产品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如何来平衡呢?这时我们需要去整合和优化内外部有效资源。
大家都明白产品质量是生产环节中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我们生产人员在每个工位对每一道生产工序进行自检互检,既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了报废率,要大大减少质检部门的工作量,从而降低整个公司运作成本。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内部资源整合优化的例子。再提个极端点的说法,如果整合到好的外部资源,快报废的产品人家客户也会照收。这就是资源整合和优化所具有的深刻的现实意义。
5.公司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放眼全局,构建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
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五花八门的成本有这么多,就好像在你所经过路上的随便一块石头,只要你种地要用上它,它就是你的生产成本。因此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非有不可。
6.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对于价值的衡量标准,对于价值的多元化。我们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一个500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来审视和理解它们。这样,生产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才有意义,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有意义。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云山书颠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