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那些消失的古井,是一个挥不去的梦

那些消失的古井,是一个挥不去的梦

大海34 2020-05-18 11:36 1
黄高远点评:很多古井也都干涸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念着老屋,念着旧院,时常回去看看,破败的古院在风雨中飘摇,摇摇欲坠的老屋在沉闷的寂静中呻吟,垂暮的老人在无奈的坚守中心如枯井,每去一次,心里除了伤感还是伤感,除了失落还是失落。


一切都荒芜了,那口埋入土中半截的古井,水已干涸,似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奄奄一息,更似一具僵尸的标本证明自身的存在。


凝望着古井,往事的烟云飘然而来。古井之旁,那株高大叶繁花茂的柚树散发出阵阵花香,将清澈的井水注入香魂,井水的香甜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


那些忙碌的吊水挑水的人影中,有我的奶奶,我的母亲,我的青梅竹马,我的童年,我的青春。


吊水的水桶碰撞声,水桶的落水声,绳索磨擦井沿的吱吱声,倒水的哗哗声,扁担的嘎嘎声,老人的喘息声,男孩的欢叫声,少女的欢笑声,这些声音汇集在小小的井台,让生活的舞台有声有色,古院的生命生气勃勃。


这种穿越时空的声音,在脑海里起了一个旋涡,随即沉入水底,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叹息着,哀伤着,不忍再看那埋了半截的古井,心里流着泪郁郁离去。




1988年,家里空坪处打了一口摇水井,出水量大,水清冽,生活方便了很多,随时可以取水。因为方便,院子里很多人都来我家取水。


摇水井虽然水清冽,但却少了井水的那种甜味。有人说,不见天日的水是不甘甜的,想想也许有些道理。


后来,院子里又打了几口摇水井,渐渐地不再去井里取水了,井水慢慢静寂,慢慢枯涸,好像离开了人们的休养生息,它便失去了生命。


又后来,通了自来水,古井便彻底荒废了。随着院里人的增多,房屋的增多,地基的提高,那口古井也慢慢沉下地去,更有甚者,有人为了排水的方便,竟将生活污水排入井内,井内的水变得又臭又赃。


那口养育滋润了几代人的古井,被人们无情地抛弃,像一个弃儿无人过问,更像一个孤魂野鬼无处寻家。


整个城内的古井,都与这口古井的命运一样香消玉殒。

细数城内的古井,三元宫巷三口,西直街二口,王坊巷一口,茅坪里二口,乔家湾一口,银家庄一口,文庙街一口,木货街一口,伞铺街二口,石牌坊一口,三角坪一口。众多的古井中只有最有名气的武夷井,因名气太大而幸存下来。


一口口古井死了,一座古城也没了生命。最能体现古城风貌的是那些古街,古巷,古院,古井,古桥,古城墙。


如今,古街没了,古井死了,古院一座座被毁,古巷失去了原来的样子,古桥再无桥的诗意,古城墙只剩几处残壁断垣。古城在拆修,修拆的折腾下变得面目全非。


近几年,政府拆巨资修缮了木货街,寿福寺街,西直街,但远远做不到修旧如旧,看上去不伦不类,有点滑稽。


刚修复的几段古城墙处,上张贴着警告:此处城墙开裂,行人请绕道行走。看看那济川门城门洞,线条分明,弯曲有规,数百年风雨,竟无一处开裂,现代工匠竟远不及古时工匠,应该汗颜。


一任官员,一任思路,城市建设的规划是每任官员的规划,老百姓戏称鬼话。


你看,花巨资修建的博物馆,连成一片古建筑群,因缺资金搁在那里任日晒雨淋。武冈有多大,哪有那么多的物可博?


再看,花巨资拆迁,修复古城墙,城墙还未修,先富了那些拆迁户。


那些修在城墙原址上的民居,不知是怎么获得规划用地审批的。古城墙上的第一块巨石又不知是被谁拆的。


我不是说要用这些钱去修复一座座古院,救活一口口古井,起码这些钱可用在最实际的地方。


木瓜桥陈旧破败,满目凄皇,这座承载红色基因的桥,郝水上的唯一一座廊桥,是不是该彻底整修了呢?


还有那渡头桥,这座充满神话色彩的石拱桥,曾经是那么风姿妙曼,如今己成危桥,那楼台亭阁,栅栏玉柱,青砖绿瓦早己成梦,修好这座桥,既是追思幽古,又方便行人休闲观景,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一切都过去了,人们的怀古只是一种情结,他们无力改变什么,更无力决策什么。况且,那种情结随着那代人的离去也会烟消云散。


就像我一样,深深地思念那些古井,其实更是在深深思念那过去的生活及人和事,古井只是一个平台,让我的思念在这平台上风云际会,愉悦和沉醉灵魂。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变化,观念在更新,一座古城在历史的长河中兴兴衰衰,是发展的必然。抱残守缺,梦想去恢复原貌,到头来是一个历史的笑柄。


就像我,现在只能凭吊那口口古井,追忆那往昔的旧事,因为我清楚,古井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进入了人们心里的博物馆。

文/大海

图/网络


阅读 2.1万 2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黄高远

很多古井也都干涸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4年前

作者回复:

武冈的地下水资源也逐渐被破坏了

2020/5/23 8:21:29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