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冈:享受古道鲜香
段术灵 唐滨琼 欧阳德珍
曲折婉转的都梁水,风情万种地绕过城墙、游过古桥,恋恋不舍地在东水门汇入资水,继而气势磅礴的奔着大海而去,把一座小城,独自地留在了喀斯特地貌的连绵青山之中。这就是武冈。一个延绵了6000多年人类文明史的古城,一个有着2200多年建城历史,曾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军事地位的古城,一个有着225年立都历史的“百年王都”。
如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激情澎湃,魅力无限。今天,让我们背起行装,一起去享受她的古道鲜香——
古——
千年武冈,三省重镇
西汉文景置县,明代“岷王”建都,明末清初南明桂王设奉天府,抗战时期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悠久的历史,演绎出武冈城璀璨夺目的文明。遗落至今的古城墙、古街道、古院落,把昨日的风尘沧桑、历史神韵,倾诉得淋漓尽致。
走进武冈城,抚触静静耸立的古城墙,穿行进青石板铺道的小巷,聆听无穷无尽的传奇与传说,感受“三省通衢、黔巫重镇”的昨日盛事——先人在屈原和渔父对话的地方,建立的渔父亭,依然是文人们聊天的好去处;宋代在古学宫内建的文庙,经过维修粉砖黛瓦更加秀丽;同保山麓王安石所题的“砯岩”石刻,并未被岁月蚀去;渗透着浓郁文化色彩 “法相洞天”、宋理宗亲笔题额的“宣风雪霁”等,仍是充满活力;“盖天下”的城墙虽然损毁严重,但根基还在,重建的墙上的箭垛依旧如故;四座城门,历经风雨风采依然;流经城区的资水上的玉带桥、梯云桥上仍是车水马龙;城内渠水上“五龙不出城”的传说,仍然脍炙人口,感动一代代后人。
隐逸在城内的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如织如梭:三牌路、四牌路、旱西门、半边街、由斯街、大郎巷、酱园巷、五显巷、箭道坪巷、升平巷、鳌山坪,这些交叉衔连、互相达通的巷子,组成了武冈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而众多古井 ,如同珍珠般点缀在街巷之中,遍布全城、形状各异、有圆有方,有清澈见底的自然浅井,也有深达余丈的吊井,虽然历经千年,古井依然流淌着甘泉玉浆 ,滋养着一方人们 。最盛名的古都梁十景之一的武陵井,历经千年,至今依然四季盛泽不涸,且水质极佳,甘洌爽口,被誉为湖南二十八座古井之一;古城之中,如今最为繁华的地方,是那些遗存在城内的众多寺庙 ,如高庙 、化龙寺 ,这些古寺香客、游客如流,香火十分旺盛……
明代留下的古城墙、古城楼、古殿宇、古街道,风韵仍存,而浸润着浓郁文化色彩的新风景层出不穷——抗战时期创办的被列为潇湘百景之一的中山堂 、黄埔军校二分校主任李明灏将军的别墅、湖南省第六师范学校等斐声三湘;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肖克将军题字的武冈革命历史博物馆,可以让人领悟1930年邓小平 、张云逸率领的红七军攻武冈城未克而放弃的智慧,可以感受1935年12月贺龙、萧克率领红二、六军团北上经过武冈的豪迈,可以感受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打武城的智勇。
武冈一座不惊艳,不造作,令人身陷其中,不忍离开的古城!
道——
秀美云山,六九福地
走进武冈,感受古城的人文历史之外,还必须去云山。不为别的,就为寻觅宋高宗赵构说的“云山七十一峰,烟云变幻”;就为领略前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所题的“楚南胜境”;就为禅悟“六九福地”、“楚南胜地”的道宗佛法;就为湖南省四大名山之一的名号。
云雾缭绕的云山,以云而得名、以云而著名。清代诗人刘文徽写诗解析曰:山以云名云即山,云生山头山埋云,山静云动云无定,云多山少山难分……宋高宗御书“七十一峰,烟云变幻”。历史已随烟云没,烟云仍在云山飘。今天,我们立于云山绝顶紫霄峰,寻不到帝王踪影,但依然可以在云海中看朝霞日出,在暮霭中赏落日霞光。
叠彩堆翠的云山,林丰水秀、石异山奇。七十一峰,峰峰秀逸,各具芳姿,各显异彩。山谷峰壑,石峻崖峭,流泉飞瀑,多姿多彩。山水云林巧妙地勾勒出云山十景——“一瀑飞涛”、“两华耸翠”、“仙桥横汉”、“崖前帘水”、“云外钟声”、“竹坛风扫”、“丹井云封”、“石畔遗踪”、“洞门余影”、“杏坞藏春”。这些自古闻名的景点,辅上近些年人们新发现与建设的“金龟越岭”、“玉兔听经”、“威溪平湖”、“步云亭”、“云峰阁”、“腾云阁”等景观,让云山五彩流苏,风姿绰约。
千年香火相传的云山,佛、道并行,源远流长。这里的道教有1700多年的渊源,道界誉称云山是“六九福地”;这里的佛教有1500多年历史,堪称邵阳佛教的祖庭。
宋代,云山宗教最为兴盛,当时不仅建有最负盛名的胜力寺,还建有观音阁、玉虚宫、真人祠。元代,胜力寺被大火烧毁。后来,明、清两代,胜力寺三度重建,并增建了伴山寺、三里庵、五里庵、七里庵、别云禅院等寺庵,形成了以胜力寺为中心的云山寺庵群。后因为历史风雨,云山的寺庵大多被毁,胜力寺也在新中国成立初年被拆,直到2000年武冈市佛教协会和国有林场牵头集资,得以重新修复。
古老的宗教文化积淀,让云山人文景观随处可觅:几十尊禅师塔,在寺庵周围组成一片禅师塔林,把佛家独特的葬丧文化,倾诉得曲折悠长;还有秦人古道,自三里庵起,蜿蜒曲折至胜力寺。3.5公里长的山道傍壁依崖,用浅绿色石板铺砌,显得古色古香。
鲜——
美食王城,夜宴天下
走进武冈,不得不提武冈的美食。
武冈好吃的东西太多,单说小吃,武冈老街里的人,便可唱民谣似地随口给你念出一大串来——太平门的洗沙(即豆沙)包子、南门口的米粉、水南桥的米豆腐、旱西门的蕨粑粑、老南门的烤红茹、骧龙桥的油炸粑、四牌楼的卤味、高庙下的发糕(即米糕)、刘满驼的凉米粉、鸡丝馄纯;陆二吾的绿豆糕、玉壶春的大片牛肉面、火神庙的蒸蛋糕、九华园的烤乳猪、双麻荸荠丸……
因为沾有“皇城”的“血气”,武冈便拥有了许多久负盛名的美食。比如说,武冈米粉,早在清光绪六年(1881)就有了“专卖店”;历史悠久的血酱鸭,是武冈宴席上的一道名菜,以香、甜、脆、辣闻名遐迩;品种繁多、品质独特的武冈豆腐,畅销省内外;而创造于汉代的“都梁米花”,至今依然是武冈群众家庭的传统茶点,和招待客人的佳品。武冈特色食品还有空饼、发糕、葱花饼、米豆腐、油炸豌豆饼等等。
当然,武冈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应属卤味。武冈是“中国卤菜之都”,做卤菜、吃卤菜,在武冈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的产生还得追溯至秦朝——相传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丹,遣卢、侯二生入东海求仙丹。卢、侯二道自知无法炼出长生不老丹,便逃居云山。深入简出,他们就地取材,采用宫廷饮食配方,结合炼丹的中药配方,始制豆腐和食品,这便是武冈最早的卤菜,之后由于口味独特,卤制方法逐渐传入民间,成就今天大家品尝到的色美味香,口感独特,回味无穷的美食。
武冈人喜做、且会做卤菜。无论是鸡、鸭、鹅,还是牛、猪、羊,还是豆腐、鸡蛋,都可入卤,而且卤得外乡人无法从色泽、吃味上进行仿制。卤菜加工,大多为家庭作坊式,每家有自己独特的秘方,不传外人。目前,全市拥有初具规模的大小加工企业、作坊、个体经营户三百多家,卤菜行业从业人员5000余人。
武冈美食,让人艳羡垂涎,商机无限。武冈市委、市政府在定位旅游产业发展时,也着力提出塑造“山水王城、夜宴天下”的旅游品牌形象。明天的武冈,将成为一座让人“吃得不想离开的城市”。
香——
书香侯国,文化名城
武冈,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在这里繁衍出了灿烂的“都梁文化”。
屈原、陶侃、郦道元、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文天祥等众多名家,为武冈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瑰宝——战国末年,屈原流放沅湘间时,就从溆浦穿雪峰山脉南下到武冈,再随资江辗转到汨罗江;西晋的陶侃,在武冈创办了学宫;让武冈自豪的是,唐宋八大家中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王安石,“四位大家”写过关于武冈的文章,或者在武冈题过字。公元811年(唐元和六年),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为了表彰叔父柳公绰不用武而平定苗瑶人民起义中立下的赫赫功绩,撰有《武冈铭》一文,为使文章千秋相传,当时的政府官员找来能工巧匠,将这篇铭文全文刻于同保岩;边塞诗人王昌龄送好友程六回家时,途经武冈,满怀深情地写下:“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鲶橙齑;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后来,他在《送柴侍御之武冈》一诗中,再次写道:“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宋代的爱国主义诗人文天祥,在武冈写下了《武冈军学奎文阁记》;就连宋徽宗、宋理宗也分别为武冈云山、宣风古楼留下“七十一峰 烟云变幻”和“宣风雪霁”的笔墨;明清之际的潘应斗潘应星兄弟、王夫之,清代的何绍基、王闿运、左宗棠、曾国藩、郭松焘、邓辅纶邓绎兄弟,现代和当代的欧阳东、邓中宇、吕振羽、艾青、晏阳初、厉以宁等,或是武冈本土人,或在武冈做过官、做过客,他们都留下了关于武冈的诗文。
历史中,武冈“最文化”的地方当属文庙。文庙是祭祀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地方,又名孔圣庙。处于攀龙桥与骧龙桥之间,背靠宣风楼,西邻武陵春色,南与济川回舟相邻,东与法相洞天仅隔一公里。文庙始建于宋绍兴8年(公元1138年)历元;明清推崇儒家文化,也带来了文庙的鼎盛。现在的文庙是清道光十五年复修,保留了宋明以来许多建筑构件及宫殿式建筑风格。这种宫殿式古建筑,在邵阳仅此一处。文庙门口有陶侃亲手栽的银杏树,那树经过17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还生机勃勃,为文庙添上了精彩的文化血肉。
走进武冈,探寻都梁文化,不能不去法相岩。因为这里存有许多具有文史价值的摩崖碑刻——芙蓉洞旁的石壁上,镌刻有1207年(宋开禧三年)都梁郡幕吴中所书《金刚经》偈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字体隶中带篆,苍劲雄健,历经百年风雨,笔划清晰如故;宋代翰林学士、著名书法家楼钥,在石壁书有“碧玉簪”碑刻;明岷藩王朱彦太,留有《题宝方山》题刻……石壁上,唐、宋、明、清各朝代名士留下的墨宝,相互映衬,熠熠生辉。
走进武冈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永远探究不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秋一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