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在教育模式的反思(之一)
我是历经现在的教育而成长起来的人,然而对于现在教育模式,我一直是耿耿于怀。为教育培养自己的儿子,我经常和妻讨论,现做成一文,以供观瞻。
首先,我认为人生而平等,只要是健康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他们的智力是无甚差别的,是后天的原因导致了差异。科学证明,我们终其一生,对自身大脑的开发利用,不过十之一二,可见,上帝是仁慈且慷慨的。最近适逢高考分数线公布,又风闻各地狂抢“状元”,冷眼观之,这不过是一种当事学校为自身谋利的商业行为。在商品经济泛滥的今天,“高考状元”其实就是一种商品。但某些人却美其名曰:为国家造就栋梁之才,上行下效,趋之若骛。君不见,当年名动天下的少年大学生,又有几个出类拔萃,超凡脱俗。而根据统计分析,随便抽样100名或1000名成功人士,大概只有10%到20%的早期优秀者,而早期不怎么样的也占10%到20%,其他则是处于中间状态了。其实这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正态分布,样本数量越大,越接近于标准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结果昭示了该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即没有必然关联。
我自身的经历也揭示出了这种现象。我读书的成绩一向不错且稳定,基本上是班上前三名。但同时从小学升初中的所谓优秀生,大概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能保持好成绩。再经过初中升高中,那些所谓的初中优秀生,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能够继续拔尖。所以等到考上重点大学时,环顾四周,昔年的小学校友已寥寥无几。我很早就觉察到了这种现象并且深入思考过,得出感概良多。
其一,小学成绩好说明不了什么,其实推而广之,任一阶段的成功都说明不了什么。就如本人,虽然闯过了三关,但生活就只为你设置了这三关么?我一直认为在进入社会拼搏的这一关,我是不太成功的,因为有成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
其二,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祂必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门。人生并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一场淘汰赛。其实每一个阶段都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否则人生便会太多绝望了。现代人崇尚“赢在起跑线上”,“出名趁早”,说穿了,是一种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心态,是一种流毒于全社会的快餐文化,追本溯源,是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对社会上层建筑的异化。
其三是我重点要讨论的,为什么有些优秀者会趋于平庸,而另外一些优秀者会崭露头角。优秀者趋于平庸,是源于他们天生的灵性被超前榨取,又或者被压制。
我是从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到重点大学的,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通常按上述途径上来的人,都会以较高的平均分数考进,而补充进来的新鲜人,则会以较低的平均分数考进。这只是开始的现象,很快这些新鲜人中就有人脱颖而出。这个事例说明:“近亲繁殖”培养出来的品种必然有劣性,他们一时较好表现更多的是外部因素导致的。往往在这种情形下,他们本身的内部因素不但没有得到开发,甚至被忽略和弱化,这才是致命的缺陷。
众所周知,吾国的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但据此而得出城市孩子更有出息或更有前途,恐怕是一个伪真理。城市的孩子固然有着较好的物质条件,但城市这种严重异化和对立于大自然的存在却扼杀了人的天性,对于造就真正的人才来说,这难道不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吗?而乡村大体还保持着大自然的原生态,或许乡村的孩子平均起来在物质上略有缺乏,但他们的本性更接近自然之道,纵使一时蒙尘,只要有了合适的土壤和阳光,就象一粒种子一样,也会茁壮成长,成为一颗参天大树。当然,更多的也可能是永远没有找到合适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把地球撬起来。其实,给任何人一个支点,他都会把地球撬起来!
多年后,我自己也曾从事过业余的教书育人。我是以心为上,取法为中,而分数次之,善待每一个学生,皆是可造之材,就算今天在我这里表现得不怎么样,只要心中留有种子,就没有什么是学不到的。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圣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我为今天之教育叹息!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持节云中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