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资讯 从旧武冈的行商脚担说开去(一)

从旧武冈的行商脚担说开去(一)

朱云峰 2016-11-18 12:32 14

前言:今年拍摄的邵阳本土电影<<古道西风>>描写了湘西南一带一群脚担挑夫们的传奇。<<古道西风>>改编自邵阳作家屈国新的中篇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邵阳一带一群挑夫自发抗日的传奇故事。因此特意从故纸堆里把这篇文章翻了出来。

旧武冈跟今天武冈市的地理范畴是不同的,它除了今天的武冈市外,还包括今天的新宁县,城步县,洞口县的全部,以及绥宁县,隆回县,邵阳县的一部分,即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大武冈.    武冈乃湘西南门户,军事重镇,商贸中心,相对于周边地区来说,经济颇为繁荣,活跃.由于交通欠发达,物流主要依赖于人力肩挑手提,因此,一个特殊的群体就应运而生了,这就是行商脚担.

行商脚担其实是两类人,行商是指靠迈动双腿步行走路的生意人;脚担则是"一根扁担盘一家,一双铁脚走天下"的苦力脚夫,他们受雇于行商,挑着货物跟着行商东奔西走,赚取脚力钱.但有时则合二为一,即既是行商又是脚担,肩上挑的是自已的货物,出手后的利润全归自己,我的父辈祖辈中有很多人都做过行商脚担,干的就是这种合二为一的营生.

我的父亲是一名颇有成就的乡村中学教师,但年轻时吃过许多苦头,后来用奶奶的话说是"接政府的光"走上了教师岗位.父亲两岁时,我爷爷横死在"逃壮丁"的路上,孤儿寡母,家境极为窘迫,刚强的奶奶为了父亲能长大成人支撑门户,吃尽常人所吃之苦尽其所能地供父亲读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深知奶奶的不易,在十四五岁的年纪时,每逢寒暑长假时,就放下书本,跟族中大人做行商脚担,出外闯荡江湖,赚取一点可怜的脚力钱!我的有关行商脚担的故事大都是从我父亲那里听来的.

我祖辈父辈中从事行商脚担这一营生,大都是农闲时大伙无事可干,自发组织起成群结队的往外闯荡.过去天下不太平,到处都有小股的强盗土匪拦路抢劫,甚至有地方豪强坐地仗势欺人,因此必须要成群结队人多势众才行.我在读<<贺龙元帅传记>>时,感触很大,贺龙元帅十三四岁就跟着大人赶马帮,我一点也不觉得惊奇,因为贺龙元帅干的就是行商脚担的营生,而我父亲也是在差不多的年纪就同样闯荡江湖,惊奇的是贺老总年纪轻轻敢两把菜刀闹革命,刀劈芭茅渓税务局局长,这芭茅溪税务局其实就是地方豪强坐地仗势欺人,收取行商脚担的过路费,跟那些拦路剪径的土匪山贼实无二致!

旧武冈的行商脚担出外是有很多讲究的,我曾有意向父亲打听过,但他语焉不详,只有他们出武冈后往四向去的讲法倒是跟我讲得很清楚:往北叫"上宝庆"或"上邵阳";往南叫"走广西";往西叫"下洪江";往东叫"吃东安".

为什么叫"上宝庆"呢?这其实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荖名湘籍歌唱家何纪光老师(何老师虽是湘西古丈人,但其祖籍是城步,因此与大武冈也是能牵扯上一些草缕瓜藤一类关系的)那首唱红三湘大地,唱遍大江南北的<<挑担茶叶上北京>>中的"上"是同样的道理,不是地理位置上的"上",而是心理位置上的"上".北京是什么地方?是京城,是皇帝老子待的地方,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高高在上无比神圣的!过去的人传统的尊卑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从一言一行之中流露出来,什么"上省城","上京城"的讲法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宝庆是府城,武冈是州城,府比州大,是管着你的,因此尽管宝庆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要比武冈低,仍然要"上宝庆".

前几年有人撰文解释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何为"北上"时,竟然解释说主要是这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的地势,北方普遍要比南方高,所以是北上南下;二是人们绘制地图时,往往北方在上面,南方在下面,所以是北上南下.我看了之后直发冷笑,也许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但谬误显然是存在的,起码就地势而言,在中南地区主要地理走势还是南高北低。所以在我们湖南境内的大江大河都是向北流去。因此你看不到"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情形,看到的是标心立异的"一江春水向北流"。在学术界,曾有不少专家学者撰文阐述咱"湖南蛮子"性格中独具一格的"霸蛮"性,我常在心中发问:湖南这种山水地理不随主流偏要独具一格的特性莫非也影响到了湖南人事事偏爱独出心裁独树一帜独立自主的性格形成?

又扯远了,还是回到这"上""下"之说来,我认为这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基于人们传统思想中的一种思维定势,也可以说是一种意识习惯.因为一两千年了,中国都城的位置都是在北方,而且风水中也是以北为尊的,这才会有"北上""南下"之说,从隋炀帝下扬州到乾隆爷六下江南,一直都是这么一路叫下来的,这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因此你挑担茶叶不管是从泰山之顶还是从珠峰之巅,只要是到北京去,就只能是"上北京'而不能是"下北京"!

为什么叫"下洪江(这个江字叫武冈老人的口中念gang,一声,同冈同音)"呢?则是表现旧武冈人那种狭隘的自大心理,跟"上宝庆"一样是同样的心理因素在作怪.洪江僻处湘西,旧武冈人认为那地方比武冈要野蛮落后,心理上有优势,有自豪感,因此尽管洪江的地理位置比武冈要高,但我还是认为自己是泰山,是北斗,因此是"下洪江".写到这里,我不禁怀疑那位站在长沙山头写下"日夜江声下洞庭"这样精典之作的前辈莫非也有同样的心理基础?

写到这个"上""下"问题,我的脑海中不由得还想到了杜甫前辈的著名诗句----"即从巴东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是诗圣,但圣人也不能免俗,本来顺江而下至襄阳再至洛阳,一路走来皆是下,但面对东都洛阳,还是颇为敬畏地用了一个"向"字,不敢"下"而视之也!

为什么叫"走广西"呢?则是因为过去从武冈出发到广西去,全程都是崇山峻岭,羊肠小道,毫无舟车之利,都是要靠一双脚板走的,所以叫"走广西".

至于为什么叫"吃东安"呢?我则是满腹狐疑的.旧武冈与东安确实关系密切,非同寻常,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叫"宝庆狮子东安塔,武冈城墙盖天下"就是由这些辗转各地的行商脚担们传播开的,而且东安确实有"东安鸡"这样的名菜令武冈人津津乐道.但"东安鸡"却不是那些靠赚取血汗脚力钱为生的人消受得起的.我曾经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是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讹误,正确的说法应当是"去东安"才讲得通.由于武冈话里"去"与"吃"的读音相近,语速稍快的话读音就基本一致,因此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去东安"相对是"来武冈",一来一去,双方是平等的,这也符合大武冈这些行商脚担们的心理习惯.

阅读 1.3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朱云峰

炸塔之人,当然是武冈历史的千古罪人,但其心中的委屈,其背后遭受的白眼和口水,乃至于我们文人的口诛笔伐,可能也如滔滔资水啊!

38年前

朱云峰

所以花塔倘使没炸掉,如果不加维护和加固,年深月久,捱到现在也会像雷峰塔一样倒掉。炸掉了,既有人背黒锅,又使广大恋乡恋土之人找到了一个情绪的渲泄口。

108年前

朱云峰

花塔之所以变成斜塔,是因为它的基地是泥土的,受压之后会沉降,由于泥土松紧程度不同或受力不均,所以就出现了倾斜,并非有意为之,更非人力之所为。

68年前

朱云峰

东塔之所以选择现在这个位置,是因为它的地下是石头,坚固抗压不会沉。

98年前

朱云峰

<<智取威虎山>>里的黒话还记得吗?"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98年前

朱云峰

过去的人没多少科学知识,一遭水淹就以为是河妖作祟,所以要修塔镇河妖。

108年前

朱云峰

洞庭村地处资水东岸,地势低平,发大水时常遭水淹,尤其是威溪大坝没修之前,十年九淹。

158年前

朱云峰

王先生这个说法有道理,凌云塔就是为镇河妖而修的。

138年前

王业春

笔者听说这凌云塔即叫东安塔,东安不是东安县名中的东安。东安是指东岸安全。据洞庭村的老人讲,资水河道原未至东塔脚下,是治水的人的为了缓冲江水的压力特意引向塔下的岩石的。并且东塔是引流成功后很多年才修建的。所以东塔实际上是东岸安全,不再遭洪水袭击而修的纪念塔。

208年前

朱云峰

泗洲塔即花塔(斜)塔,因在东门外,建成后即被俗称东塔。位于河西云台岭上,距今凌云塔约一里许。后来凌云塔建成后,因花塔在凌云塔西边,故称花塔为西塔,凌云塔为东塔。

98年前

水中月

《武冈州志》载:有泗洲塔,一名东塔,在东门外,宋元丰元年(1078年)建。这里的泗洲塔,东塔指的是斜塔(花塔),而东塔(凌云塔)则建成于清道光年间(1829年)。

108年前

作者回复:

对,泗洲塔即花塔,东门外,河西云台岭上。

2016/11/20 16:31:31

水中月

你去百度一下武冈斜塔,是不是有一个名字叫东塔。

168年前

作者回复:

东塔也是在西岸,斜塔是花塔,东塔是凌云塔,因位于城东而俗称东塔。

2016/11/20 7:49:11

朱云峰

可花塔是座落在资江河西岸上啊。

278年前

水中月

朱老师,我们这里的俗语是武冈城墙东岸塔,桂林山水甲天下。东岸塔指的是武冈的斜塔,而不是东安县的塔。

168年前

作者回复:

是这样吗?

2016/11/19 8:25:57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