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口往事
乡情
那年,在虎门镇口,我进玻璃厂的第三天,从不牙痛的我,突然就牙痛起来。一夜之间,牙龈有一处肿了,牙痛对应的那边腮帮子也肿了,还发着点烧,半边脸又红又热,脑子里像冒蒸气。
拖了两天后,牙疾还是没好,还是肿,还是痛。痛啊,痛啊,钻心地痛啊!原谅我,写到此处,我简直无法淡定,牙痛的记忆已然复苏,牙根似乎又隐隐作痛。
我一边用手捂着腮帮子,一边坚持去上班。搬玻璃、抬玻璃,搬了一块又一块的玻璃,却搬不走一丝一毫的疼痛。一些恶心的同事,脸上泛着恶心的笑容,饥笑我肿得像包子似的脸;一些好心的同事,在关注我痛苦的同时,也小小提醒我,怎么不去看医生?
是的,我得去看医生。可是,钱呢?我进厂时早几近身无分文了。好心的同事,你怎么就不多问我一句,你是不是没钱?要不借点给你。可是,我刚进厂,谁会借钱给我?
又拖了一天,痛得实在顶不住了,我终于决定外出借钱。不过不是找同事,而是找老乡。好久就听说,玻璃厂旁边的台湾电子厂里,有一个既与我同村、又与我是高一届校友的学长雪姐姐,在里面做着总经理助理的工作。
打工,在外面混得不好,其实我是羞于见老乡的,何况是同村且是校友和学长,何况是一个男子向一个女子借钱。但疼痛的折磨,包括疼痛时很怕客死异乡的恐惧,一点点地吞噬了我最后那点可怜的自尊。于是,我终于站到了电子厂的门口,向保安报了雪姐姐的名字。电子厂保安那种积极迅速的反应程度,充分表明了雪姐姐在电子厂的地位和分量。很快,雪姐姐就站在了手捂腮帮子、嘴里正哼哼叽叽的我的面前。
我吞吞吐吐说明了来意,同时也充分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虽说是同村和校友,我和学长雪姐姐,关系也仅只认识而已。她没有义务要帮我,完全有权利拒绝我。但雪姐姐表现得很关切,她问我要多少?我说五十块。然后,雪姐姐就给了我五十块,同时还加了一句,不够再来找她拿。我也回了一句,我发了工资就还你。
写到这里,我突然一下噎住,似乎又写不下去。五十块,多乎哉?不多也!但是,作为当时一个进厂底薪只有320元的玻璃厂杂工,五十块,无疑也算是一笔巨款了。雪姐姐眼睛不眨一下,眉头不皱一下,脸上的表情,也没让我看到哪怕有一丝勉强与为难,让当时身处贫贱寒酸的我,这是一种多么美好而暖心的抚慰啊!
当天,我兜里揣着借来的五十元钱,怀着一种惴惴不安的心情,进了镇口那家有个大大红十字的简易门诊部。我以为那些穿白衣服的所谓医生,会好好询问和检查一下我的病情,给我一些暖心的指导或安慰。哪知她们一瞧我的装扮,首先就问我带了多少钱。我说我只有几十块。刚在医生面前坐了一下,一个白衣天使就过来示意我快过去打针。随后是在旁边的隔间里褪裤子,打屁股针。裤子还没拉好,就叫我掏钱。如果我没有痛糊涂,如果我的记忆直至今天仍是准确的话,那天没拿药,只打了一针,却收了我四十九元九角,简直像事先算好了我兜里只有五十元一样。
看了医生打了针,牙痛仍然没有见好。肿归肿,痛归痛,但我心里已一团死灰。我早咬牙下定决心,再不借钱,再不就医,爱痛不痛,爱死不死,就这么着了。真是我不惧病,奈何以病惧之,苦扛一周之后,最终还是我赢了,牙龈化了脓,流尽脓水后,烧退了,肿消了,我好了。人瘦了好多,体重减轻不少,但恢复能吃能喝的胃口后,我的体重和精神又回来了。只是,从此我对医院和医生就失去了好感,并且养成了就算有点小病,只要人还能走,我就基本自己搞定,不愿再去什么医院和看什么医生。
玻璃厂发我第一个月工资时,钱拿到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还雪姐姐五十元钱。这次我去的不是电子厂,而是去了电子厂为雪姐姐专门租赁的套房公寓。当时雪姐姐全家人都在,她的爸爸妈妈刚被雪姐姐从老家接上来玩耍,她的妹妹刚从武汉过来找工作。她们做了好大一桌子家乡味道的菜肴,刚摆上桌面,正准备开餐。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她们全家人热情地邀我就餐。我也毫不客气,几乎不作任何推辞,就欣欣然入席了。雪姐姐的爸爸妈妈,也认识我的爸爸妈妈,一谈起家乡的人和事,我就越吃越高兴,也越说越兴奋。
家乡人,家乡话,家乡菜,家乡情。在雪姐姐家蹭饭的经历,成了我身处镇口玻璃厂的打工经历里,最为温馨也值得称道的记忆片断之一。
所以,雪姐姐在我所有的老乡记忆里,不止是美女学长的概念,更有神仙姐姐般的神韵,是我在打工红尘俗世里,遇到的救苦救难的女观音菩萨。在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一直在心里默默祈祷,雪姐姐,你会永远美丽,祝你永远幸福!
电影
好多好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还是这样认为,虎门镇口的电影,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
其实那还不是真正意义的电影,正确的叫法应该是:录相厅里的镭射电影。在镇口文化中心二楼和三楼的录相厅里,一块钱可以看一场;镇口影剧院更绝,逢周六周日晚上大优惠,一块钱可以看三场。
刚进玻璃厂时,我几乎身无分文了。唯一的家当,就是枕边那个石膏的兔子扑满,里面丁丁当当还有一些硬币。那是我以前在灯饰厂打工时,无意收集的储蓄,约有四十余元。玻璃厂工作很辛苦,宿舍里有工资的工友,没有班加时,早就不知跑哪里苦中作乐去了。独守空房的我,一个人实在是呆腻了,有时也出去走走,于是刚好就看到了镇口文化中心贴出的电影海报。
一块钱一场的电影,于我无异是天之福音。我记得看到海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迅速回转身,拔腿往厂里飞跑,进了厂区,还是急跑,“蹬蹬蹬”,一口气上了七楼员工宿舍,“砰”地推开房门,跨腿飚上铁架上床,然后坐在铺上,双手搂过枕头下的兔子扑满,掉转兔子头猛摇,“哗”地一声,一时就掉下来三五个一块或五毛的硬币。再将硬币掂在手心,歪着头想一下,还是只舍得拈了其中一枚,其余仍然统统塞回兔子头里去。
我就这样看上了我来镇口的第一场电影。在这个人头拥挤、座无虚席的简易录相厅里,我自认找到了一种与自我相处的最好方式。我把所有的孤单寂寥、所有的失意彷徨、所有的郁闷茫然,都扔在了这黑暗的放映间里,都扔在了这光与影的剧情交集里,都扔在了这充满汗味、体味、烟头味、酒精味、劣质香水味的男女集合里。
电影再好,也终是要散场的。当片尾主题曲大声响起,放映间的灯全部亮起,我就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有时还双臂高举,长长地伸个懒腰,大口地吐出一口浊气,再大口吸进一口浊气,伸展之间,我已经随人流下了三楼或二楼的台阶,进到了镇口市场的空坪上去了。出了市场,人群就逐渐分流了。特别是看了午夜场后,镇口回玻璃厂的那条街道上,行人又略微显得稀寥了许多。走那段路,是我心情最好的时候,依然还沉浸在剧情中的我,心里会莫名生出一种突如其来的亢奋,此时我往往就会像孩子一样,在街道上撒开脚丫子飞奔,有时还会原地一蹦三尺高,身手自如得像电影中矫健的侠士。只是街边的摊台,总会不时随风送来酒菜的香味,惹得我有些饥肠漉漉。但我又没有钱,我一晚上只花一块钱,我也只肯将钱花在电影这味精神鸦片上。所以,囊中羞涩的我,感觉饥饿后,第一的反应,是跑;第二的反应,还是跑;第三的反应,就是我已经跑回玻璃厂了。
那个石膏的兔子扑满,在玻璃厂还没发我工资的那段空旷的日子里,成了我名副其实的精神上的饭砵。我就靠着她吞吐出来的五毛或一块的硬币,活生生地撑过了入厂之初的最艰苦的日子。她让我深深懂得,有电影看的晚上和没电影看的晚上,确实是大不相同的;有工资发的日子和没工资发的日子,也确实是大不相同的。镇口的电影院,她也像一个扑满,储蓄了我太多的经历与记忆,太多的感受与体悟。
好多好多年过去了,虎门镇口和镇口的文化中心,早就变得面目全非,变得我完全不认识了。我早已寻不到昔日的录相厅和电影的痕迹,我也早已不去那样的场合欣赏电影和寄托情感了。可是,我心里依然还是很固执地认为,虎门镇口的电影,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
黄昏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以为,镇口的黄昏,肯定是我生命里、记忆中,最美的黄昏。
玻璃厂和电子厂,仅只有几巷之隔的。傍晚下班后,我去找她。她在加班,我就等她。
我在对面的糖水店等她。我坐着,发现黄昏的街道,已经分出了阴阳。糖水店这边,已经阴着;电子厂那边,夕阳正照着。她披着一身阳光,有时会出现在大门口,有时会出现在电子厂二楼的窗户口。她是品检,会到大门口出货处取样,取了样,再去二楼实验室做试验。
等她的时间里,我会在糖水店点一杯红豆冰。红豆是相思的象征,我喜欢这个寓意。等她,虽然近在咫尺,但我知道,我停止不了想她。我想,她也会想我吧?是的,她会想我,她来大门口时,低头取样的刹那,她的目光,会迅速向我扫过来,像温暖的阳光。我也迅速地把目光对接上去,感受她暖暖的蜜意。她在二楼做试验时,经常会将头探出窗户外,向我看过来,以眼神招呼。我也以眼神示意。阳光斜斜地照着电子厂的房壁,像柔情的隐喻。她缩回头进去了,我就低下头,用汤匙轻轻搅动着杯中的红豆冰。红豆一颗一颗的,我总想寻找出最圆最润的那颗。我想起她的眉心,有一颗红红的圆痣。人家都说那叫美人痣。是的,美人痣,像最圆最润的一颗红豆,一直种植在我的心里。
无数个黄昏,我就这样等她,直到她忙完一切,披着一身阳光向我走来。她的脸颊,总是红红的,像胭脂的桃花,还有细细密密的微汗,闪着细小露珠的莹光。她在我面前站定了,和我并肩,慢慢在镇口的街道上走。我多想,突然就停下来,在她愕然的目光中,用手轻抚她腮上的桃红,擦去她额上的汗珠,点亮她眉心的红痣啊!可是,我没有,我只记得,我们一直在向前走,向前走,走着走着,就慢慢走不见了。
可是,我总是记得镇口的黄昏,记起镇口那条半阴半阳的街道,记起披一身阳光的她,记起她从阳光中向我走来,我从阴影里向阳光中走去。她就是我的阳光,与我的人生短暂交汇之后,点亮了我爱的梦想,点亮了我青春的萌动,点亮了我打工的岁月。
隔了好多年后,有一天黄昏啊,下好大的雨,我从沙田坐车去虎门,车子又一次经过镇口。迷糊着的我,突然就变得清醒,朝车窗外一望,啊,这是镇口了。是的,到镇口了,电子厂不见了,糖水店不见了,她不见了,只有模糊的暴雨,没有晴朗的阳光。可往事,却像一团火,刹那间,燃烧起来了。车窗外的雨,再大,也洗刷不掉我这段往事、浇不灭我这团心火啊!
我的心,突然就大哭起来,虽然别人看不到我的眼泪,但我知道我已大雨磅礴。
夜街
“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偶然读到以前上学时课本上学过的诗句,我突然又想起了虎门镇口,想起她夜幕降临下的街市。
那时候,每天傍晚下班后,我从玻璃厂食堂吃完晚饭出来,不管有班没班加,我总习惯先跑到厂门外,靠墙坐上一阵子;同时用我的眼睛和思考,默默打量着临街的玻璃厂,这片围墙外面的热闹世界。
玻璃厂旁边不远处,有一家较为正规的台湾电子厂,并排有A、B、C三个分厂,众多的俊男靓女在里面打工。我坐在厂门口时,正是电子厂白班下班或晚班上班的时候:男女三五成群、呼朋引伴,身着整洁的工厂制服,正慢慢从我眼前走过,或者快速从我眼前晃过。这是一片美丽的风景,我总是特别记得他们当中我认为最为特别的几个,比如其中几个据说是办公室白领的清秀出众的小女孩,我总是特别留意着,心里像小时候在家乡看鸭子数鸭子一样给她们做了对应的标记。如果要是连着几天没看到她们中一个二个没从玻璃厂旁边路过,我的心里还会莫名其妙地恐慌失落;要是过了一阵我又看到她们中不见的一个二个突然又在我眼前出现,我的心里更会像是见了熟人一样欣喜若狂。其实,我和她们,她们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她们;我不知道她们的名字,她们也不知我姓甚名谁;我们从没有过交集,我却莫名对她们存着牵挂。
时间一点点变晚,夜色一点点加深,从我面前鱼贯而过的行人,面部的轮廓慢慢变得模糊。街道两边的路灯次第亮起,两侧店铺和路边摊位上的灯光,也慢慢变得透彻分明,在我眼里呈现一片浑黄的光带,间或夹着霓虹的色彩。我从墙边欠起身子,双手拍拍屁股上的尘灰,要么是进车间拼命加班,要么上宿舍冲凉睡觉,要么是在既不用加班、又不想早睡的夜晚,脑子里突然涌过一个外出的念头,往往就鬼使神差,一个人慢慢沿着街道,向着镇口中心区的夜市方向走去。
那时的镇口,街道两边有很多仓储式的卖场,一到晚上,喇叭就拼命地喊、死命地叫:泣血大甩卖,跳楼大减价!说句实在话,在这些卖场里,不乏有价廉物美的好东西。在夜市上瞎逛的我,确实也在那里淘到了中意的生活用品。唯有一次,我买了一种便宜得想哭的洗发水,回宿舍抹上后,一冲水,头发就大把地掉。当时气得我直骂娘,恨不得马上跑去一把火烧了那个卖场。但嘴上说归说,到底也没敢前去理论,只是将洗发水丢到垃圾桶里了事。
很多时候,我在镇口的夜街上走着,其实根本就没有一个具体的目的。我只是东看看、西看看,像一条孤独又无聊的流浪狗,这里闻闻、那里嗅嗅,是好奇,也是无奈。因为有好多东西,都是我想要的;但也有好多东西,是我要不起的。就好像街上不时走过的靓女,我心仪她们,但我却无法拥有。逛得累了,有时我也会在夜市上找点我买得起的东西吃。印象较深的是镇口市场十字路口那里,一对四川夫妇用木笼蒸售的梅菜酥肉,味道极好。一小陶碗,薄薄五片的样子,好像是一块钱,也好像是两块钱。反正每次我吃上一碗,那种舌尖上的余味,总是要让我忍不住重复舔上几回嘴巴。打工好多年后,我条件好一点了,在别的地方逛街,我差不多逢蒸菜馆必进,而且点明要吃梅菜酥肉,但很可惜,我似乎再也找不回当初在镇口吃肉的感觉了。
再后来,我竟有幸认识了一位电子厂的美女,并且慢慢交往起来。我们一起看电影,一起逛夜街,一起在电影散场后,漫步在午夜的街头。我们有时是并肩走,有时是一前一后。街边的灯光,将我们的影子,拖得好长好长。有时我走在她的后面,故意将自己的影子覆盖在她的影子上,心里想象我和她已合二成了一个人。但事实上,那时候的我,连她的手,也不敢试图去牵。只是将一些好与不好的想法,郁积于胸,任它们在里面左冲右突,却不让它们喷泻出来。
有一天,我随工厂的车子外出送货、验货,很晚才回到镇口。当搭载我的货车,驶过镇口的夜市时,我透过车窗玻璃,望着街道两侧站岗、睁着昏黄眼睛的路灯,我突然想到了前途未卜的爱情,突然就有了想写诗的感觉。回到玻璃厂后,我顺手从车上扯下来一张垫玻璃的牛皮纸,就着七楼宿舍走廊里的灯光,写下了一首叫《路灯》的小诗:
路灯
一切都睡了
独有你们醒着
你们的眼睛亮着
深夜的孤魂啊 我
在渺茫的夜歌中
行着
夜色凉如水啊
虽然不是天街
可灯的昏黄柔色
还是被我想成
我依恋的人
她曾经的一瞥温柔
现只剩我的影子了
灯下的影子
我的影子
一个影子
一步一步挪动
仗量着孤独
它的长度
我的人
我何曾怕你是一个幻像
在灯火阑珊的路口
静静地站立成
一盏灯的形式
指示我情感的方向
后来,这首小诗,首发在《佛山文艺上》;后来,这段感情,也以我的预感和直觉,终于无疾而终;但是她,在我心里占下的位置,却仍然很重很重。有天晚上,我读到了湖南老乡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其中有那么一句:“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当时就木了,人一下子变得呆怔怔的,但我知道我在心里,正在不停地默默对她说:“我进过好多地方的厂,认识好多不同的人,打过好多门类的工,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个人,就是你呀,是你呀!”
我在心里默念她名字并喃喃自语的晚上,是在玻璃厂七楼宿舍楼上的走廊里。我倚着栏干,俯瞰着楼下喧嚣的夜街和熙攘的男女。越看,我眼神越发迷离。我已经向工厂领导打了报告,准备悄悄离开镇口,自告奋勇作为工厂首批动迁人员,调到邻镇沙田新建的玻璃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