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居民郭西灿做了一辈子木工,2005年退休后,他开始制作年轻时在农村做过的农具的缩微模型。他希望留下些东西,让后世的人能够了解以前的农耕文明,知道那时候的农民是怎么生产的。(据11月2日《宜春日报·月都早刊》)
众所周知,木犁、耧、耙、纺线车、石碾、石磨、水车等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农具,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这些农具已少有人使用了,在许多农村早已看不到了——这也许是人们到伟人故居韶山参观时,看到毛家那陈旧的农具和日常用具感到惊喜而非常亲切的原因。因为这些农具不仅反映了毛家世代农耕、勤劳为本的优良传统,而且也寄托着人们对农耕文化的浓郁乡愁。农民们可能欠缺保护乡愁、保护农耕文化的意识,也难以有藏宝人那样的长远眼光、独到见识,善于发现、挖掘一件物品的保存价值,因此他们对没有用处或暂时不用的农具也不善保管,以致于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东西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了。
郭西灿发挥自己的木工特长,把农具做成等比例缩微的模型,是保护农耕文化、保护乡愁的有益举措。如今人们重视保护乡愁,往往是更多地把目光投到古宅、民俗、民风等宏观方面,却对农具这些微观的东西忽视了。殊不知农具是农耕文明重要的文化载体,当然也是乡愁重要的寄托之所在。
农耕文化能丰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古老的农具则可让农耕文化更加具体而充实。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保护古老的农具大有可为。(作者为湖南教育工作者)(“玩转传统农具”有益于呵护乡愁 《宜春日报》2016年11月10日)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林日新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已输入0/200 个字!
最美的麦穗
东院梦忆
青春里的光合作用
展辉学校何子彤同学又获全国中学生作文大奖
春天的第一首诗
武冈历史沿革武冈概况
武冈农村婚礼习俗纪实武冈视频
武冈米花里的年味武冈视频
武冈一中航拍记录片武冈视频
关于武冈市武冈概况
智能母婴站触摸屏玻璃三丰玻璃
滨海真空:干式螺杆真空泵滨海真空
宗氏典藏包装项目文功文创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除作者特别声明原创之外,其他均来自网上,若侵犯你的权益请告知,本站获通知后将立即删除!联系QQ:165410523
Copyright © 2006-2025 武冈人网 ICP证:粤ICP备2023087779号 粤公网安备44190002007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