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理堪舆文化景观的继承和发扬
刘昕桦
传统周易易理的堪舆过程,其实就是通过古圣先贤系统的浩瀚理论,剖析与解读宇宙空间里的综合信息,清晰地勾画出与我们身边事态虚拟的整个运行轨迹。而这个虚拟的运行轨迹,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事态已经发生的过去与现状推断,另一部分是事态未来的趋势变化的推论,称为我们现在传承的周易易理预测。
未来是变数而非定数,往往预见须依靠现状,在实际接轨即将发生的往来未知,那么学易目的是改善未来,而非洞悉所有一切。坊间知名的民间堪舆学者苏九皇先生,在参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交流版块栏目中,曾经多次和笔者探讨这个亘古恒心的话题。那么,要怎样才能预先确保这个轨迹的勾画正确无误,以尽量减少事实上的依据偏离呢?于是,古往今来,我们往往在事态还没有形成之前的高瞻远瞩者,包括苏九皇先生也是这样认为,我们必须要以虚拟的图腾根据事态将要出现的现象,勾画出的虚拟的事态搭起过去与现状的信息桥梁,与事态已经发生的过去乃至于和现在的客观事实对证。苏先生打了一个最为贴切的比喻,就如同现代太空中的卫星发射,我们必须事先通过一系列的复杂公式与运算,虚拟出将要发射的卫星全程模拟轨迹,再与卫星过去已有的飞行轨迹数据来进行科学的论证对接加以纠正偏差,进而推测出卫星发射后预计的飞行轨道,已达到最少的误差出现。
易理的博大精深,就像是我们的电脑接收器一样,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与我们的需求完全对接上,那等于是已经正确掌握了需要论证的事态运动轨迹的规律,再以此为基础推算我们所面临的事态的趋势和变化。笔者作为一家腾讯旗下专门网罗传统文化阵地的传媒公司的负责人,我也多次和苏九皇先生在互联网自媒体与爱好传统文化的仁人志士相互交流。我们也知道,一旦在广袤的互联网求证到所需的信息不能与我们客观的事实对应,则要谨慎从事。所以,易理这种符合逻辑的推算步骤,充分体现了易理预测的严谨性。可以说,易理预测是堪舆系统的一门独立轨迹推算学,它不但需要了解事态的过程,还充分对过去现状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对比,完全可以与客观的事实相对应。这样眼见为实的分析,再加上预测的实际效果,足以证明周易预测文化的客观理性。
但是客观地讲,不管这这些预测步骤的要领掌握得如何出色,但实际上要求做到100%的预测成功率,事实上也是不可能达到的,如同太空卫星发射也会出现偏轨的可能一样,周易的堪舆预测也是不可避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差率。苏先生也意味深长地和笔者流露出他发自内心的旁白,因此堪舆预测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只能作为参考工具而不能作为决策工具,尤其是现在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情况下,更是只能作为辅助的求证而取得旁敲侧击的功效。
苏九皇,笔名苏醒,号东坡居士,祖籍湖南安化,民间堪舆风水策划师。他长期致力于国学包括易学、儒学、佛学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他极力倡导用国学的理念,以弥补今天传统文化的严重缺陷。同时,苏先生也根据国内家居建设行业的现状,多年来为其提出一些具有实际价值的堪舆决策和风水方案,为传播祖国优秀的易经文化和建筑风水理论,做出一定范围的努力。他在不少的网络媒体发表了一些专业的堪舆文章,同时也受到了行业内外读者的高度赞誉。特别是苏九皇先生在易理命理相结合的领域,运用数理和意象做出了一些全新的概念理论。从内容来上来说,苏先生向我们公开提出和阐释的这些理念,也是有系统、有角度地把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气场、还有包括我们人本身自己的心态在内的直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一直强调,我们今天的人信仰风水,也要因人而异,我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人文社会角度,还要以易理代表生命哲学智慧的起点为依据。其实,我们无时不刻都为身边的风水所左右,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其实风水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间。
现在的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社会上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向中国的传统文化致敬的时候,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新一代人却不愿意去学习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在这方面笔者和苏先生都有同感。并不是说现在的年轻人功利心太强,缺少文化的熏陶和积淀。苏九皇也作为国内传统文化互联版块网新锐自媒体人,他也经常用一些最独特的角度,非官方的文字,非主流和跨界的原创文章,趣味解读这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化担忧。也许这样的状况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没有专家和学者承前启后的参与和梳理,堪舆易理风水学就很难上升到习古存今的一个高度。这也有些像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些文化遗产项目一样,它慢慢消失成为一种已经失传的文明或者文化遗址。
传统文化遗产,也包括了风水堪舆在内的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遗产项目,它反映了我们华夏古老的人类文明在这里产生曾经有过辉煌的发展。可是时至今日,有一部分这样的文明,或者这样的一个文化,具体到了今天已经变了,甚至已经消失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些灿烂的文化,是我们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存在的一个个不可忘却的历史见证,可以作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就像古代的那些名垂千古的亭台楼阁,那些典型的代表性建筑,能够反映那个时代建筑或者景观的杰出范例。比如像北京的紫禁城,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大家一想到明清厚重的建筑,我们会马上可以联想到故宫,联想到北京甚至沈阳的故宫,它们已经变成这样一个历史挥之不去的象征,已经变成这样一个时代的象征。
正如苏先生所说,如果拿易学风水堪舆作为我们所要面对的文化遗产,它可以作为我们人类传统的寄居地、以及和我们怎么样合理使用土地,我们人类要怎么样居住在这样的一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家居环境当中,特别是在这些方面它都可能反映了一种或者几种文化的积累。我们华夏子孙从刀耕火种开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几起几落之后,然后选择在某一个地方定居下来,然后在这里安居乐业,甚至建造成适宜我们自己居住的村落或城市。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乃至于随着整个人居环境体系的变化,我们脚底下的这些土地的本身,它反映了我们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和怎么样堪舆土地,那么这些都可以验证我们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平衡关系的存在点。
由此可见,易理的风水堪舆的问题,从最原始的公约规定纪念物,然后到群起而居之的建筑群遗址,发展到我们现在昌盛繁华的城市,都是需要像苏九皇先生这些传统文化传承者、身体力行的接力棒的默默传递。传统文化是这样,我们人类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是这样,我们会觉得仅仅有现在的身边的这些环境还是不够的,还希望进一步的扩展。
于是对易理堪舆情有独钟的苏九皇先生提出了一个新的文化品位,或许可以属于文化遗产当中一个新的品位,就是我们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地理堪舆方面的文化景观。他提出了这个必须靠我们这些有识之士、大家共同去维护的传统文化景观的概念。这些文化景观实际上反映的内容,往往是我们人和自然共同作用的一种结果,而产生一种特殊的人类文化的精神面貌。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刘昕桦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