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读书和情趣有关吗?

读书和情趣有关吗?

李锋 2015-03-18 12:11 5

 

一个人的读书多半和这个人的情趣有关。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些文学方面的书籍,因为怀里揣着一个早在少年时期就埋下的梦想。但是因为书读的不多,也不深,所以梦想没走多远就被自己扼杀了。因此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除了自己,谁也扼杀不了你。就好比一个寻短见的人,倘若真的想放弃自己的生命,能够拯救的依然只有自己。别人的挽留、劝阻都起不到根本性作用。

读书的人,每一个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阅读变化。我不再阅读小说、写小说,大概是从四十几岁以后。我觉得阅读小说开始耗费我的时间了,而我,已经从小说里面汲取不到我要的养分,于是我的兴趣转移到歌词上来。我一边阅读歌词,一边学写歌词,慢慢咀嚼到,每一首好的、短小精悍的歌词,其实也是颇要灵气、颇有讲究的,更需要打磨。真正把一首歌词写好,情要更真,也要更深。拿我的一首《如果》出来,与各位一起回味一下当初对歌词的痴迷吧:

“我决定不了自己的方向/因为我不是风/我不是风/我是一棵无名的小草/只能随风飘荡/无力对抗//我有过快乐的流浪/随风飘零到城市的某个地方/灯红酒绿的日子虽然胜过天堂/我找啊找/找不到自己的土壤//我要的土壤在寂寞的荒原/我要的土壤是每座山岗/我要的土壤或许充满艰辛苦难/但那里流淌着坚强和希望//从此我不再失落和忧伤/当风儿把我抛弃在无人的荒原/如果能够伴随寂寞的驼铃/我一生无悔无怨//”

很遗憾,我只写了几年歌词,虽然写了近两百首,我还是封笔了。封笔的原因与心境有关。我是个闲不住的人,竟又鬼使神差地喜欢上古诗词来。这个年轻人看都懒得看一眼的体裁,蛮适合我今天的心境。

写古诗词需要平和的心境。尤其是当下,万万不可以有半点功利心。如果想赚稿费,建议去写网络小说,去赚点击率,据说那是跟网站按比例分的。也不要去想出名,因为能够发表的阵地极为有限,就算哪位编辑大发慈悲帮你发表,愿意读的估计也是寥寥几个。相当于领导在台上照本宣科、唾沫四溅,而台下的掌声,多半是应付式的、被动的。那么就全当自娱自乐吧。说的文雅点,用自己的文字,陶冶自己的性情还是可以的。把自己的火气降下来,把自己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纷乱的世界一下子就宁静了。

比如我写《中年抒怀》:“碌碌无为半生悲,心若云英乱纷飞;弃武从文三十载,长恨洛阳纸未贵”后,我的忘年交黄三畅老师指出,我的火气还没有完全降下来。我赶紧吃了半年“降火药”。直到后来写出《自得其乐》:“都梁新村一渔翁,半生垂钓两袖空;漫不经心大小事,也有收获是清风”,三畅老师才笑了。我也笑了。因为我把好了自己的脉,感觉平和多了。

当然,读书还是要读好书,好书就是所谓的“降火药”。也要有目的性。这是我向来的感悟。打个不雅的比方,读书就好比盗墓,如果里面没有东西,还不如泡一壶茶,就着冬日的暖阳慢慢品茗。所以,对于阅读,我的针对性很强,不合胃口,或者没有教益的,我根本不会去翻。合胃口、有交教益的,我一定不会一目十行的浏览。到目前为止,我的阅读习惯还是多年前的细嚼慢咽。比如前段时间看毛泽东选集,看得很慢,因为老人家的文字相当生动,不宜跳跃性去读;每一个高深的理论,他都会用群众的语言讲出来,让你觉得他把大道理不当大道理讲,所以听起来格外轻松,格外好懂。

最近我又找出一套兼具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白话史记》来阅读。爱好读书的人,尤其爱好史书的人,千万记得读一读。我若不是因为搬家,可能还在书柜里躺着。所以在这里,我强烈推荐一下,这本《白话史记》,好读,不费脑,忠实于原文,具有普及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尤其适合常坐办公室的人阅读,它毕竟比我们长期看电脑有营养。

阅读 8203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卢小兰

读书和心情有关,和状态有关,和爱好有关。信息时代,想好好看书不容易。

329年前

乐子

好多年没有看书了,有时是真的看不进。

389年前

言宋

一毕业,也只是偶尔看点小说了。三十多岁后,几乎就没看过一部稍长的小说。现在读的几乎全是古籍,兴趣使然的同时,同样也有功利的因素(吃饭的工具)。

339年前

言宋

读书的人,每一个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阅读变化。----我很认同这句话。早年,也读过很多小说,那时媚外,读过相当多的国外小说,而且是名家名作,既有完成功课的因素(学中文,有外国文学史一课),也有想借此认识西方社会的目的。

369年前

言宋

史书,如果没有太多的精力,是可以好好读读史记的,如再有余力,就读读前后汉书和三国志。传统文化的根,可于这几部书中寻觅不少。

449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