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应朋友之约,去了一趟武汉,所见所闻很多,印象颇深的却是两件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
1、长江大桥的小碑
我是第一次去武汉,所以尽管武汉长江大桥已经在心里萦回了半个多世纪,这回才真正有幸零距离品味到她犹存的风韵,颇感到“后睹也快”。
在南岸的桥头堡刚下了车,我就被一种坚不可摧的钢性氛围震撼着:屹立在江心的九个颀硕的桥墩犹如九条巨臂,托起一条钢铁巨龙由蛇山头昂然飞向龟山,教人油然领略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情画意与雄伟气派。而当我登上黄鹤楼,俯瞰着她繁忙的身影时,更加抑制不住心潮激荡。公路桥面上,是两股南来北往车的激流在奔涌,估计至少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流量和流速不会下降;铁路桥上,列车不时风驰电掣呼啸而去,或龙腾虎跃逶迤而来,安全而正点地融汇进全国交通大动脉之中,年近花甲的她,竟如此矫健、苍劲,不知疲惫,毫不松懈,风雨如磐!
而我这难以抑制的心潮,是桥头堡上日夜为她站岗的武警战士那威武的形象和锐利而坚毅的目光激发的,当我从他们身边走过,向他们行注目礼时,心中浪花飞溅;也是被一块普通石碑激发出来的。
那是一块充其量5、 6公分见方的汉白玉,镶嵌在南岸引桥的左边桥栏内侧,上面竖排镌刻着“武汉长江大桥”六个楷体中字,落款是“一九五七年十月建造”。这块碑,与巍峨壮观的大桥比起来,是那样不“协调”,不“般配”;比起别的新近修建的大桥,动辄就请伟人名流大书特题桥名,飞扬跋扈、金碧辉煌地或镌刻在宽阔的石块上,或连篇累牍地铸造在桥梁上,更是芥末般微不足道。然而,正是这样一座“低调”的大桥,几十年来却为沟通大江南北立下丰功伟绩!据导游小妹介绍,武汉的其他几座长江或汉江大桥,算是她的孙辈了,可是这些晚辈体质欠佳,五年一大修,三年一中修,小修小补更是家常便饭;而这座老桥历年来小修的次数屈指可数,大修则几乎没有过。
一座桥的优劣,不是凭招牌冠冕堂皇与否来定的,而是凭建筑师们品德、技术和建筑材料优良与否来决定的。对于优质工程的评价是不分国界的和阶级属性的,当年苏联专家们精心设计与中国工人们的辛勤劳动,共同打造出武汉长江大桥这座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在世人心目中竖起一块不会坍塌的丰碑,就是证明;而当今一些贪官与奸商为了中饱私囊,置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不时炮制出一批批豆腐渣工程,垮塌工程,正在或将要被人民钉上历史的耻辱板,也是佐证。
诸君,物质的工程质量如此,人生的工程质量也如此呢。
2、老年乐队的乐谱
我“下榻”在汉口一个叫百步亭花园的社区,她是全国百佳文明社区之一、全国宜居环境试点单位,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过该集团董事长,温家宝、吴邦国等国家领导人多次去视察、调研过。这个社区和其他花园、社区相比,基础设施并不占优势,建筑物反而显得相对陈旧过时,但是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和谐的氛围却是一般地方望尘莫及的。
一滴水足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闲暇时我偶尔去社区内的一个“生育文化公园”观光、散步,这里是小孩和老人的乐园。儿童们在大人的看护下尽情地游戏、玩乐,老人们则成群结队地唱歌、跳舞、打拳、练剑,其乐融融。
一天下午,我去欣赏一个老年乐队的表演,想用数码相机摄下他们的绰约的风姿和优雅的乐声、歌声。还没举起相机,我却被一页乐谱吸引住眼球:一位满头银霜的二胡手跟前,立着一个不锈钢乐谱架,架上夹着一叠厚厚的乐谱,当我的目光扫描到乐谱上时,心里不由一阵颤动,原来那些乐谱打印在一些机关办公室废弃的文件稿的背面。在摊开的乐谱上,折过来的一面是文件的内容,有醒目标题的封面,也有报送XX报抄XX字样的封底;正的一面才是有使用价值的曲谱。我抬眼一看,其他几个乐手的曲谱也是一样的风景。
我在扫描的同时,做出判断,这个老年乐队的乐器都是规格较高的,他们根本不在乎花钱买打印乐谱的A4纸。那么他们的这种举动,是刻意而为。我的脑海里映像出一则关于节约用纸的电视公益广告。我感叹着,公益广告的主题内容被这些老头子们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来了,真不愧文明社区的居民啊!感叹之余,我举起相机,设置成动画模式,摄下了他们的音容笑貌,并把其中文件和乐谱并存的一页做为特写镜头,以表达我的欣喜和敬佩之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营建节能环保型文明社会的进程中,或者从事任何工作时,我们何妨从自己做起,从眼前的一张纸起步。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黄三丛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