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

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

大明王 2017-08-15 18:58 1

1/21

诸葛亮北伐失败之原因

1. 实力不够,穷兵黩武;

2. 时机不成熟;

3. 内斗严重;

4. 人才短缺;

5. 用人不当;

6. 过于谨慎;

7. 包袱太沉重。

2/21

1.实力不够,穷兵黩武

人口数量对比图(万)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魏 吴 蜀

人口(万)

吴 蜀

人口(万) 440 230 94

1)人口稀少,不及魏国1/4

3/21

1.实力不够,穷兵黩武

0

10

20

30

40

魏 吴 蜀

三国兵力对比图(万)

兵(万)

2)兵力不足,仅魏国1/3

吴 蜀

兵(万) 40 23 10

4/21

官兵比例对比图

0.0%

5.0%

10.0%

15.0%

20.0%

魏 吴 蜀

3)官兵多,民众少,赋税重

吴 蜀

官兵比例 10.2% 11.3% 16.0%

人口(万) 440 230 94

官兵(万) 45 26 15

1.实力不够,穷兵黩武

吴 魏 蜀

人口(万)

官兵(万)

5/21

? 经济、军事综合实力均不如吴魏;

? 重要谋士及良将数量上远不如吴魏;

? 相比吴魏,适合耕种之良田少,即产出少;

? 水军作战能力不及东吴,骑兵实力较魏国弱;

? 官吏及兵力所占比例大,赋税及徭役繁重;

? 长年用兵,消耗大,补给困难。

4)实力相差悬殊,三国中最弱者

1.实力不够,穷兵黩武

6/21

1)不具备天时

“隆中对”中诸葛亮曾述“南抚彝、越,外

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

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

而诸葛亮连年用兵,急于求成,希在有生之

年实现一统天下,完全违背当初之构想及计划,

多次北伐之时,吴魏均政通人和,虽曹氏新贵

与司马懿相互间信任度不够,但并未发生内讧

或有导致曹魏力量削弱之突发事件爆发,也就

是说,天下未曾有变。

2.时机不成熟;

7/21

2)也无地利-1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地势险要,虽易守难

攻,可也极不利于进攻。

如关羽未曾大意失荆州,相距许都及东都洛

阳都非常近,若从荆州进军不但速度快,可水

陆两军齐头并进,给魏国防备造成极大困难,

且补给也毫无困难;而从蜀道运粮,须劈山搭

桥,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也无法提供大部队之

给养,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难以成功,很大

程度上都是供给出了问题。

2.时机不成熟;

8/21

2)也无地利-2

诸葛亮在陇上装神弄鬼,迷惑司马懿,目的就是为了

抢割卤城刚熟之小麦;

发明木牛流马,且巧设机关,表面上是解决汉军运粮

问题,其实为骗取司马懿大军之粮;

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因筹粮不力,加之苟安运粮不及

时,受罚叛国,直接导致北伐无功而返,事后李严被诸

葛亮贬为庶民;

姜维为解决军粮问题,不得不效仿曹操当年屯田之办

法,在沓中发动五万大军屯田搞生产。

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粮道不通,毫无进攻之地利,

很大程度上是导致北伐屡次失败之直接原因。

2.时机不成熟;

9/21

1)诸葛亮与庞统之矛盾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言“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

天下。”

为何刘备得到两人却无法得到整个天下,主要原因在

于诸葛亮与庞统之间有矛盾。

当然,他们之间的矛盾表面上看不出,而为暗中较劲,

抢功争强。

一山难容二虎,庞统深知,后来居上者必须立大功、

立奇功,要想超越对于已为刘备谋得荆州的诸葛亮,须

尽快夺取西川,再为刘备谋求天下方可。

3.内斗严重;

10/21

2)荆州派与西川派之斗争-1

以诸葛亮、赵云为首的荆州派与以李严、许

靖为首的西川派矛盾重重。

刘备攻下西川后,为笼络当地人心,对当地

名门望族加以高官厚禄,并委以重任,而对荆

州过来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赵云等人,授之职

位均偏低,当然,结义兄弟关张除外。

定军山战役,汉中争夺战中,军师为法正,

先锋为黄忠、严颜,法正、严颜均为西川旧主

刘璋部属,黄忠虽从荆州而来,但刚投刘备不

久,不属刘备旧部荆州派系。

3.内斗严重;

11/21

2)荆州派与西川派之斗争-2

当然,将战功卓著、实力过大的荆州派分权给西

川派,乃刘备平衡两派力量,防止一方坐大,危险自

己的绝对领导地位而做出的一项决策,可谓用心良

苦 。

为分权、争权,李严提出将益州一分为二,另设

巴州,李严任郡守,益州牧依然由诸葛亮担任,朝中

诸葛亮担任丞相,李严任尚书令,无论是职位或爵位,

平分秋色。

白帝城托孤,托孤大臣仍然为两帮,先是李严,

后才是诸葛亮;交待给李严的使命主要是监督诸葛亮

等人,防止诸葛亮废后主而自立;托付诸葛亮之事为

早日北伐,一统天下,实现刘备毕生未竟之事业。

3.内斗严重;

12/21

2)荆州派与西川派之斗争-3

攻取西川,争夺汉中,刘备对诸葛亮、赵云等人并不

重用,特别是刘备自封汉中王,以报关张私仇为名义之

先伐吴、后攻魏,与诸葛亮、赵云之先攻魏、后取吴之

策略截然相反,更是对诸葛亮、赵云等人弃之不用。

总之,因为荆州派与西川派的斗争,先是刘备74万大

军伐吴大败,自己也因此一病不起,无脸面见西川父老,

半道崩卒于永安白帝城,并将蜀汉精锐断送殆尽;再是

李严为阻止北伐,运送军粮故意拖延时间,导致诸葛亮

无功而返;街亭失守,诸葛亮为避免李严等反对派朝中

弹劾自己,不得不自降三级,挥泪斩掉自己的关门大弟

子、未来的接班人、高级参谋马谡,对于人才凋零的蜀

汉,无疑雪上加霜。

3.内斗严重;

13/21

1)蜀汉人才凋零

由于长年征战,不注意人才的培养,随着庞统被射杀,

法正、马良病亡,加之马谡因失街亭被正法,诸葛亮几

乎没有得力之谋士及助手;

武将随着关羽失荆州被吕蒙斩杀,张飞因鞭挞手下遇

害,黄忠因刘备伐东吴战死,马超、赵云相继病逝,作

为一流武将之五虎上将,已无一人在世,即便是二流武

官,随着周仓、关平荆州战死,刘封因对关羽见死不救

而被处死,糜芳、傅士仁、孟达相继叛汉,关兴、张苞

英年早逝,已剩无几,善战之将领除魏延、姜维外,已

难以找到第三个;蜀中无大将,廖化任先锋。

4.人才短缺;

14/21

2)曹魏人才济济

与此相反,曹魏人才济济,名将辈出,文武全才之能

臣干将比比皆是,比如:前期的曹仁、张辽、夏侯惇、

夏侯渊、李典、张郃等,后期的曹真、曹休、郝昭、郭

淮、邓艾与邓忠父子、文钦与文鸯父子等;前期五大谋

士:郭嘉、贾诩、程昱、荀彧与荀攸叔侄,后期五大谋

士:司马懿与司马昭父子、贾达、贾充、钟会。可谓人

才济济,江山代有人才出。从治国用人及个人能力上看,

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远胜于刘备、刘禅父子。

蜀汉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及挖掘,善谋之士,能战之将

死一个少一个,亡一批少一批,青黄不接,无以维继,

岂有不败之理!?

4.人才短缺;

15/21

1)纸上谈兵的马谡

战国后期纸上谈兵的赵括让赵国40万大军惨败,继而

被秦将白起全部坑杀。

三国时期蜀汉的马谡如出一辙,自幼饱读兵书,熟谙

战法,平时能言善辩,为诸葛亮南征出谋划策,深得其

赏识。

但是,关键时候掉链子,痛失攻取长安之咽喉重地街

亭。

失去街亭很可惜,为严明军律,挥泪斩马谡,更是可

惜,但主要责任在于诸葛亮,连能力不怎么样的刘备都

能看出马谡言过其实,难道诸葛亮就一点也看不出来?

从未上战场指挥过兵马,一下被安排至战略要地担任主

将,焉能不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就是

常人也不会犯此大错,太可惜了!

5.用人不当;

16/21

2)失宠的魏延-1

魏延,是一个悲剧式之人物。因为他的耿直,没有像

黄忠一样装B式的忠于旧主韩玄,也许形象长得差些,

被诸葛亮一眼看出“此人后脑有反骨”,不可重用,且

只能刘备与诸葛亮罩得住他,其他任何人无法约束。

与“五虎上将”唯一可以媲美且能力不在“五虎”之

下的魏延,在刘备死后,一直不为诸葛亮所重用,但凡

大战,能派其他人上阵,就绝不用魏延。

蜀汉后期,单挑能胜张郃者,非魏延不可。能守街亭

者,非魏延莫属。魏延的能力,诸葛亮不是不知道。可

惜,因诸葛亮的用人唯亲,明知不可重用之人却重用,

明知可用之人却弃之不用,结果只能是街亭失守,前功

尽弃!

5.用人不当;

17/21

2)失宠的魏延-2

大将之材的魏延,诸葛亮委派的任务基本上是巩固后

方,或驰援,或阵前辱骂,或坚守,冲锋陷阵打前锋,

出其不意攻陷城池基本与他无关。

想想刘备在世时自己的辉煌:与黄忠共取涪关,协助

张飞攻占瓦口关等,一直活跃在前线的身影随着刘备的

去世一去不返,魏延不得不怨气十足,到处乱砍树。

诸葛亮死前号令全军在其死后全部退守汉中,因魏延

长期被压制,待诸葛亮死后,自以为出头之日已到,急

不可耐地继续北伐,因不听诸葛亮死前最后命令,被诸

葛亮之遗计斩杀!魏延的“背叛”,与诸葛亮的第一眼

感觉太有直接关系了,不能不说是一曲闹剧、悲剧!

5.用人不当;

18/21

纵观诸葛亮一生,谨小慎微,从不弄险。

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火烧赤

壁”、“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纯属虚构,如

有雷同,实属巧合。

“火烧博望坡”真实历史上是没有的,“火烧赤壁”

是周瑜之计,“草船借箭”乃张冠李戴,实际情况是孙

权趁大雾至曹军水寨探营发生的故事,与诸葛亮毫不相

干,“空城计”更是子虚乌有,第一个写此故事的人为

南朝一文人,诸葛亮之铁杆粉丝,为美化诸葛亮之形象

而胡编乱造。

真实的诸葛亮并非是军事家,只能说是一杰出的政治

家、纵横家、外交家,联孙抗曹,舌战群儒,说服孙权、

周瑜等东吴君臣共同抵抗北面曹操,确属诸葛亮之最大

功劳。

6.过于谨慎;

19/21

诸葛亮实为政治之战略家,前线具体排兵布阵乃高级

参谋庞统、法正、马良、马谡、姜维等人。诸葛亮与蒋

琬、费祎一样均为相才,并非将才,也就是说并非前线

作战之直接指挥者。

三国演义为小说,三实七虚,情节之需要,并非历史

真实描述。

蜀汉相比吴魏,本来力量就十分之微弱,纵观历史,

但凡以少胜多之战争,必须善于把握战机、巧设计策方

有取胜之可能,如过于谨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司马懿后来感叹,如诸葛亮采纳魏延之计,带精兵几

千出子午谷,奇袭长安,再攻宛城、洛阳,或许光复大

汉的梦想也就如愿以偿。后来直接导致蜀汉灭亡的兵力

也不过就是邓艾成功偷渡阴平的几千人而已。

6.过于谨慎;

20/21

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道:“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

付托不效”,自白帝城托孤以来,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

之恩,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曾骂死魏司徒王朗,又派杨仪送妇人衣服给司

马懿穿,以此激司马懿出战,谁知司马懿欣然接受并当

着杨仪之面穿上,并和颜悦色问杨仪有关诸葛亮的个人

生活情况,杨仪告知:“丞相日夜操劳,郡县诸事事无

巨细,均亲历亲为,每餐饭量不多。”由此,司马懿推

断诸葛亮死期不远,坚守不出,蜀兵必退。

长年的精神压力及劳累,不但累垮了自己,也导致留

守儿童诸葛瞻未能及时得到良好教育,与其子诸葛尚被

邓艾父子几千人打败,血溅绵竹,兵败自杀。

7.包袱太沉重;

21/21

也许诸葛亮明知刘备不可能一统天下,但因曹操、孙

权手下名士谋臣众多,如去投靠,不一定能得到重用,

至少不会像刘备一样重用自己,故能施展自己心中理想

及抱负者,非刘备不可。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叹息道:“孔明生不逢时!”但,

如一生躬耕于南阳作隐士,满腹经纶岂不浪费?!

不以成败论英雄,虽然北伐失败,但诸葛亮留给后世

劳模及忠臣之典范,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统治者,或者小到一个公司,更需要诸葛亮式的

人物为其效劳。

不管怎样,诸葛亮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及干劲

至少感动了我。

结束语


阅读 1.1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大明王

PPT格式,发布不了,直接拷贝,变成了这样。

567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