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曾明山,70后,出生于湘北,现供职于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政府,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93年开始撰写散文、小说、评论和报告文学。曾获2008年中国散文年会一等奖、2008年安徽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作品入选2009(上半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多篇散文和小说入选《2008我最喜爱的散文》、《2009我最喜爱的散文》、《新世纪精美散文随笔选》、《小说精品》等选本。
随行而懒散的写作者,在思想的废墟中游走,在黑暗冥游中记录一些文字。关于心灵,关于爱,关于人生。
——摘自曾明山《一个人的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和白居易诗中“日出江花”、“春来江水”一样美丽的江南,却不是苏杭,是曾明山笔下的荆楚大地,他的故乡,那个同样让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无数在外游子为她魂牵梦绕。
一个并不美好的时代,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江南生活了二十三年,经历过春种秋收的艰辛劳动,社会动荡的时代苦难;去到异乡后,在繁华发达的城市里,在衣食无忧的日子里,却花了十五年去追忆和赞美家乡的美好,并将一直追忆赞美下去。
这个人就是曾明山,他对家乡的追忆和赞美如绵绵细流柔软奔泻,变成一行行饱含深情的文字。
2010年8月,他的《一个人的江南》付梓出版了,挑起了多少在外游子的情思,那一个个文字就如同敲打在他们心上。
收录在《一个人的江南》里的文章有些已经发表过,有些是近年来工作之余写的,时间跨度近20年。
第一辑“我的江南情节”,是童年时的一些往事,第二辑“忧郁的背影”是大学时期的习作,一些描写江南景物的散文,一些心情随笔,作为青春印记的纪念;第三辑“我的湘里乡亲”是出来工作以后写的,记述亲人和乡亲,记述亲人的文字都是真实的,描写乡人的文字却是揉合多个面孔和故事;第四辑“逝去的乡村时代”是他对人生的一些思考,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没有走出江南。
家乡的一切在曾明山的文字里都清晰可见,仿佛是他在记载昨天刚看到的景物,刚经历的故事,《结绳记》让我们看到了稻草堆上扑腾的母鸡,和那些向草垛发起冲锋的孩子;《打谷记》里,我们能看到金黄色的稻田,“大哥”麻利的身影,“我”手腕上的血口子、额头上的汗水和那张极不情愿的痛苦的脸,那不是文字,而是一幅幅画面,真实而鲜活。
书里,江南的柳树妖媚而多情,江南的四季清晰分明、各有情致;江南的人朴实大气、醇厚善良。还有那些关于人生的思考,深邃而又引人入胜。
以前,人们说“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出书的”,现在人们说“不是每一本书都可以有读者的。”
一本好书能让人安静下来,找回一些缺失的东西,发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萌生一些探寻的冲动,那是心弦随之拨动的共鸣或者是认同。
《一个人的江南》里丰富的内容都蕴含在那些文字里,清新自然,平淡真实,毫不做作。能让人安静下来的首先只有文字,爱上文字之后才有可能有后面如此多的“找回”、“发现”、“萌生”。
“沐浴着山野晨风,朝曦晚暮,生活中充满质朴和野趣,阳光灿烂,却也并不觉察到艰辛。”
“一个转身,只是生命之中一瞬。你从此离开,历经千山万水,或者将不会回到你曾经站立过的地方,再也回不到生命之中的那个原点。或者将再也无法重逢曾反复上演的情节。”
这就是曾明山,这就是他一个人的江南。
来源:《潇湘文化》第18期B4版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罗建云 夏德辉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