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素有“中国卤菜之都”美称。近年来,武冈在卤制品产业发展上真抓实干,打出了一套支持卤制品集约化生产的“组合拳”,使得卤制品产业连年攀升,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2023年,武冈卤制品总产值达到48亿元,今年预计产值将接近60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武冈市豆制品创新集聚产业园内,现代化的厂房、仓库等建筑错落有致,污水处理和锅炉房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豆制品生产企业厂房内,工人忙碌地将一块块新鲜的豆腐切割、烘烤,制作成色泽金黄、香气四溢的豆干。
楚昱食品曾是一家手工作坊,以前家庭作坊每天仅生产400片豆干,还要担心原料供应、环保和产品质量等问题。2023年搬迁至集聚产业园,该公司整合带动40多家小作坊一起生产,统一材料、生产标准,该公司负责前端豆干生产,集中精力开发新产品,由小工厂迅速成长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规模工业企业。
楚昱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向东平说:“在现代化工业园区内生产,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都大幅提升,现在我们豆干的产量是以前的750倍。我们还开发出都梁楚昱系列、湘菜原材料系列、麻辣熟食系列等30多款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
为了推动卤菜行业的转型升级,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特色产业发展中心,每年安排1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卤菜和铜鹅等特色产业。2023年,聚焦卤制品行业的产品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措施,推动卤菜行业向产业联盟、产业集群迈进。豆制品创新集聚产业园成为了卤菜集约化生产的重要平台,已有40余家豆制品企业入驻生产,并带动其他小作坊抱团发展,园区一期日产豆胚 2000 多锅,需消耗豆子 7 吨多,为全省豆制品加工企业供应原材料。
据了解,园区实行统一采购原料、统一污水处理、统一能源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废渣利用的“五统一”生产原则,规范生产经营,推动产品品质升级。同时,通过整合资源和科学管理,有效解决了地方豆制品企业、作坊长期困扰的环保和散乱问题。
集群化发展推动武冈卤菜产业规模加速扩大。目前,武冈卤制品企业发展到76家,其中规模企业38家,年产值过亿企业4家。全市豆制品个体经营户增加至106家,家庭卤制小作坊306家,产业带动5余万人增收致富。已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豆制品加工50强县市”,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市”称号。今年,预计集群可完成产值超60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提升到26.1%。
市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曾小容介绍:“传统手工生产效率低,机械化生产又难以保留传统口味。为实现两者兼顾,我们通过与高校合作,技术创新,建成3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科技小院’,推广新技术56项,促成科研成果转化20项,使得武冈卤菜新产品开发、杀菌保鲜、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目前,市卤制品产业拥有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112项,全行业自动化生产率提升到70%。科技创新助力,武冈卤菜产业总产值也由2011年的5.2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48亿元。
武冈还以品牌开路,抢占海内外线上线下市场。通过培训电商人才、开设专卖店和经销网点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如今,武冈卤菜已经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武冈卤制品出口总额为5066万美元,成为出口创汇的“香饽饽”。
武冈融媒记者:王茜霆刘洁
初审:李焱稠丨二审:周维胜丨终审:肖晓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新武冈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