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荫家堂走笔

荫家堂走笔

舟子 2022-11-26 08:33 2
都梁月点评:沧桑走笔,荫家堂风物尽在目前; 兴衰命运,难言说商海风云万千!

图片

1

荫家堂的位置,实在是够偏僻的。

要是没有现在方便的乡村公路,如果按照旧时走乡间小径去觅她芳踪,一定得让人大费周章,肯定会累得腰酸腿软。

抵近荫家堂的时候,试着问在路上随缘遇上的几个本地乡间老人,荫家堂在哪里?他们似乎还一愣一愣地反应不过来。但若你问他们“108间房”在哪,他们倒是一下子很欣喜地就给你指出了准确的位置。

荫家堂,似乎是乡里一个人近乎陌生的官名,乍闻之时让人记忆触礁而张口结舌;而“108间房”似乎又像这个人特别好记的绰号,一提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022年中秋节的下午,我一个人驱车,从邵东市区寻到了杨桥镇的清水村,站在了荫家堂的古建筑群前。

老宅前鞍马稀的冷清,比我想象中更要冷落些。

荫家堂,在网上、在抖音、在地方志的典籍和官方的文化新闻里,显然要比我此时看到的现实热闹太多。

图片

2

荫家堂,传说中的深宅大院,好大的一个院落,坐落在矮山之下的洼窝处,而宅前静静流淌的蒸水河,正好在此转了一个大湾。

经文物部门精心修缮后的古建筑群,绵延一片,白墙青瓦,飞檐挑角,此时正四平八稳、低调笃实地静默在我的面前,像打开了一本精装的古版线装书。

建筑,是凝固着的音乐。

建筑,也是默默诉说着的历史。

108间房,以宅院正中的大厅为轴线均分,堂屋8间房,左右各50间房。这就是荫家堂建筑群的基本格局。

萌家堂,是当地申家族人的祖屋。

萌家堂,也是一部当地申氏兴衰更替的历史标本和族谱家史。

听当地人讲,此地大多姓申,荫家堂,也称“申家大院”或“申家院子”。

高峰时期,荫家堂曾经住下过申家70多户家庭300多名族人。

图片

3

民间俗语有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关于邵东杨桥镇荫家堂申氏一脉发家的历史,网上和民间有多种版本的流传。

我是属田野派的,我更愿意四处寻找民间流传的故事。

民间的掌故,虽无确凿证据可考,但听起来耳顺并深感精彩绝伦。

那时候,衡宝公路还没有开始修,蒸水河的水面宽又深,通湘江达洞庭,依然是连接宝庆、衡阳的重要水道。

那时候,申家还没有修建荫家堂,只有最早的老屋余庆堂,离此三华里处,也是在蒸水河畔,宅前的青石码头,经常停靠着来往的经商船只。

那时候,后来修荫家堂的主事人申承述还很年幼,而他好命的爷爷申蓝田正当年,申家当时也还没有大富,最多算得上是当地的殷实人家。

关于蓝田公的好命,民间是素有传闻的:申蓝田是“财发星”转世,钱会跟着他走。他有一个放钱的箱子,夜里会响个不停,钱在里面生崽,日放五百,夜长五百。

正是有着这么夸张的命格,看来不发横财都不行了。

有一年,宝庆大旱,就像现在的2022年一样,几个月没下一滴雨。

蒸水河都快干得见底了,本地一个外号叫“地家子”的米贩子,收了几十船的米,因为蒸水河没水,船发不出去,就停泊在余庆堂门前的码头边。

船工舵手几十人天天坐吃山空却久不见雨,这么下去该如何是好呢?

“地家子”心急如焚,但要找到能吃下这几十船米的受家,当地除了申家,也没有其他人家了。

此情此景,蓝田公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他不动声色,怕主动找“地家子”说这事,被人说成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直到“地家子”主动找到他:申老爷,你把我的米低价收了吧?我实在是做不下去了!

申蓝田说,我也没这么多钱呀?要不,我给你一部分钱,再把房屋抵押给你,好不好?

”地家子“千恩万谢,立即签了协议,拿了钱先回家了。

果然,蓝田公就是财发星的好命,钱会跟着他走。

签了约的当天晚上,邵东全域就下起了大暴雨,蒸水猛涨,粮船可扬帆直下。

申蓝田将几十船米直接运到武汉,因久旱米少,价高一倍,不出十天,全部脱手,获得买价三倍的利润。

回来后,申家不仅还清了”地家子“的米钱,还自己买船做起米生意来。

第二年秋收时,衡阳大甸久雨不晴,农民冒雨打回的谷子晒不干,眼看着发芽发霉,大家心急如焚,要求申蓝田收润谷,只要三分之一的价。

申蓝田想,这样的价运到家里去晒也大有赚头,于是就大量收购润谷。

也是天公相助,衡阳下雨,邵阳天晴,这一年申蓝田发了大财,于是就在衡阳、长沙、武汉、宝庆等地都开起了米行。

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赚越多了,申家就开始在家乡买田。

经过申蓝田和儿子申源斋两代人的努力,到孙子申承述当家时,良田已达9000亩,人称“万石田”,申家成为宝庆府三富之一(武冈邓、南路伍、东路申)。

这就是民间传闻的申家如何赚到第一桶金然后发家致富的故事,虽然魔幻,但如同寓言。

图片

4

申承述主持修建荫家堂时,申家已经是富过三代的大家族了。

建荫家堂,申承述一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命,《宝庆府志》载,他的父亲申源斋“承父业,善经营,复扩先畴”,诰封奉政大夫佐鳌。生前应该是看好了荫家堂屋场的风水,要求儿子们去那里修屋并开枝散叶的;二是申家此时人口实在太多,申承述有五兄弟,家人、长工、帐房先生、米店店员共200多人,在家长处的也有近百人,余庆堂老屋实在是住不下了,也需要另修一处大宅院对家人和工人进行安置。

1823年,申承述在离祖居三里的“燕窝形”土地上,前后历时六年,建成了荫家堂。

到过荫家堂的人会发现,荫家堂的风水很好:

选址背山面水,呈负阴抱阳之势;

建筑布局结合自然,坐北朝南,地势选择后高前低,把人居生活和自然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背枕燕王山,左带黄土山, 右拿凤凰山;

大屋背依“龙身”,正屋“当大门”处在“龙头”前面;其正门中轴线直对一公里之外的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佘湖山,将当地负有盛名的宗教圣地作为“对家山”;

屋前池塘水波潋滟,田野开阔,且有蒸水河蜿蜒流过,俗称“金带环抱”,象征着纳气聚财。

民间传闻,申承述兄弟和他们的父亲,本身就对堪舆风水学有较高的见解。当初修荫家堂时,申承述还专门请了著名的地仙前来察看蒸水河边的这块地基。

地仙说:“此地最宜你家,按五行看,你家应是遇水而发,遇木而衰,凡粘‘木’字的都要善待,切记切记。”

申承述牢记地仙的嘱咐。

在堆头买一个单身婆的一山树时,申承述问你家有多少树,单身婆问他有多少钱,申承述说你只管你的树,莫问我家有多少钱。

后来,单身婆讲要多少钱,申承述就给多少钱。

单身婆发了财,见申承述如此大方,她就在另一块山上选了两棵最大的树送给申承述,荫家堂的堂屋里两根最大的柱子就是那单身婆送的。

接着,申家请来了百里之内有名的木匠、砌匠。匠艺、杂工每天两百多人吃饭。

按邵东地方风俗,工匠上门,每天四酒三饭(除三个正餐外,上午还要吃一次点心),每餐三牲、素菜不少于八个碗上桌。

时间一长,招待自然就不如初了,后来伙食越来越差,工匠们个个心怀不满。

那掌教纳总的刘木匠更加愤怒,他背地里说,我要让他难富三代。

刘木匠是看过《鲁班书》下册的人,会施一些邪门歪道之术。

他用一张纸,画了一杆烟枪,上面写了四句话:“鸦片鸦片特别香,男女老少卧横床,万贯家财随烟去,卖尽田土卖家当。”

堂屋上的梁树,中间要凿一个长方形的孔,内放金银和文房四宝,以状大富大贵,人才辈出,然后用红绸子布包好钉牢。

此孔要掌教的木匠亲手封钉,刘木匠就将那张纸偷偷放入梁内,在摆好三牲祭梁时,刘木匠口中念念有词,就是默读那四句话。

大院告竣后,唱了七天七夜大戏,好不热闹。

申承述牢记地仙的嘱咐,善待了木材主人单身婆,却忘记了木匠也是带“木”字的。

因伙食差引起了木匠的怨恨,刘木匠暗施的邪术,果然灵验,搬进新屋后,申家就走下坡路了。

那时地方兴起鸦片热,吸鸦片是富人的时尚,人们论富时,首先问你家有多少杆烟枪。

申承述的儿、侄们都在米行做老板,怎能不赶时尚呢?

于是,个个都吸上了鸦片,接着全家老少都吸上了。

申承述死后更加无人管了,只吸的满院烟雾缭绕、天昏地暗。

申承述的一个孙子吸到太阳下山了,才出来透透气,他说:“今天还早,太阳才出山。”留下了千古笑话。

后来,申家生意做不成了,把米行全卖了。田产分到各家各户,不几年,全都卖得精光。

荫家堂这座大院,一来无人买的起,二来兄弟叔侄统一不了思想,无法卖成,所以就保留下来了。

这就是民间流传的申家从盛到衰的故事,成也风水,败也风水,貌似荒涎不经,其实深刻现实。

图片

5

参观荫家堂内部房间的时候,有几个在门口售卖绿豆、干笋等农产品的乡下老妪,不停地追着我和另外几个游客,极力推销她们手上的东西。

聊天,她们说自己都是申家的后人。

我说,啊,太好了,我可以给你们拍几张照片吗?我可以和你们合个影吗?

你买我的东西,我就给你照!

你买我的东西,我就和你合影!

一听这话,立马心中就索然无味起来。看来,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那句话可能竟是真的。

莫名,就想起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来。

回来后,继续在网上搜索关于荫家堂的介绍,很惊喜地搜到一副名家题荫家堂的对联,觉得挺应景的,就摘录下来作为此文的结尾吧!

《题湖南邵东荫家堂》联

数十尾粮船,承载神奇故事,财源滚滚,岁月沧桑,但看蒸水前流,杰构犹余商贾梦;

百八间房屋,排成富丽迷宫,院落深深,廊檐苔藓,相问主人安在,轻舟已下洞庭湖。


阅读 1.5万 1
分享到:
评论列表

王忠义

从容走笔,娓娓道来。兴衰沉浮,天意也?人为也?

1年前

都梁月

沧桑走笔,荫家堂风物尽在目前; 兴衰命运,难言说商海风云万千!

11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