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
舟子点评:这文章让我心中涌起了儿时和少年时的吃肉记忆,感触良多,共鸣不已,我狠狠地顶!
八十年代初,农村经济还不好,农民不会天天有肉吃。家境好一点,一个场吃一次或是十天八天买一次肉;家境差一点一个月吃个到把肉,倒倒荒,沾点油水,免得肚子里长草。
我三岁大的时候。家里穷得菜里连油星都难看见几颗,别说肉了。父亲那时是乡中学的民办教师,每每学校打“牙祭”,分个二两肉。父亲都一丁点没动,用报纸包着捎回家喂我这只没沾晕腥的小馋猫。那时的我,用沾满泥巴的小手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可每每吃肉之后就会拉肚子,至今村里的赤脚医生,都会笑我。这个话题,父母至今也会说起,而且说到动容处,还会掉泪……
再大一点,盼着吃肉的心情更急迫了。赶场的时候,父亲会称回一斤肉,一般都是腰方肉,肥肉多,解馋。这肉从一到家里,我们俩兄弟就围着父亲。看父亲洗肉、切肉、煮肉,这肉皮上有毛,先烧红火钳把皮上的猪毛烧掉,然后用刀刮干净、洗干净,切成小块。把锅烧热,下肥肉炸油,再下瘦肉炒。这肉肥,油多,夏天就去地里摘点青辣椒放入肉里炒,要是冬天就切一个白萝卜放在里面,这样吃起来肉就不显得那么油腻了。这肉一出锅,两兄弟就坐在餐桌旁,盯着那盘肉,生怕跑了似的。父亲一声令下,就你一块我块地抢着吃,生怕别人多吃一块,这时父母总是吃点辣椒或是萝卜,这肉总得先让我们兄弟俩吃剩才吃,吃肉的时候,父亲总是对我们俩兄弟说:“这肉里的辣椒就是好吃,不辣又有味……”。
到九十年代中,这肥肉吃起来就不那么好吃了。父亲每次称肉都要屁腿肉,瘦肉多,有时候,还得放油去炒。这肉也就天天吃了,也就吃不出小时候那种味道了……
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先是和院子里的人到靖县山区造林,在山区生活艰苦,菜都得到场上去买,可来回得几十里山路,一个场的菜就得管五天,而且是几十号人的生活。没菜吃,天天就是些萝卜、白菜,腌菜…吃得肚子真的长草了,每次赶场打“牙祭”分到手那一斤炖肉,也都是三下五除二,狼吞虎咽。这肉味又找了回来……
再后来,来广东了。在所谓的经济特区打工,可怜的饭菜里就几块长满猪毛的肥肉……但是这肉还得吃,这人还得活。总比小时候十天吃次肉强……
昨日,母亲和我唠叨,说我那小孩子不肯吃饭。本地鸡蛋、瘦肉、牛肉、鸡肉……什么都不吃。我想了好久,说:“妈,你和他讲讲我们吃肉的故事。要是再不吃,就饿他三天再说。”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乡巴佬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