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纳米是怎样炼成的?(三)
持节云中
云中乘风
2010-09-25 14:51
舟子点评:好东西,很好的科普读物,云中日后如有兴趣,继续写啊!
在这一部分里,我来介绍一下影响飞行高度的几个因素,只有弄清楚了这些,才知道怎么去控制,改善,达到要求。
首先是关于硬盘分析器的机械组装精度。根据大量的试验和统计分析,大约每0.01毫米高度方向的误差会影响到磁头约0.5纳米的飞行高度。所以,对于硬盘分析器组装精度的最终控制是:平行度和高度尺寸误差在0.005毫米以内。以我们的技术而言,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是这其中要引进一种激光测距设备,做非接触式或无损检测,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这种激光测量设备是如此的高精度,大概是什么限制出口的技术吧!当初引进时,是要签订一份保证书的:保证此项技术及设备不得用于军事及核武的研究。
其次是关于磁头组合的机械组装精度,诸如:磁头的装配高度,磁头的初始倾斜,弹性金属薄片的弹性力的控制等。根据大量的试验和统计分析,弹性力每变化0.1克大约影响磁头飞行高度约0.5纳米,所以,对弹性力的控制规格是在0.05克内。我们都开发有相应的设备来度量这些要素,这些设备从初期的测量单一要素的手动机型,发展到现在的联合自动测量,效率一直在不断地被改进。
现在到了最关键的地方了,我们究竟如何才知道每个磁头的实际飞行高度呢?
为了测量这个间隙或飞行高度,我们经历了三次技术变革。最早是通过信号的强弱来判断。简单介绍一下:在磁头里面集成有一个电阻,当加上一定功率的电流时,电阻会膨胀,使磁头的读写极尖位离碟片近一些。这个膨胀是纳米级别的,基本上和加上的功率成线性关系。所以当磁头的读写极尖位离碟片近时,信号就强一些;反之,信号就弱一些。
这种第一代根据信号强弱来判断的技术很快就被淘汰掉了,因为精度不够,重复性和再现性都达不到要求。其中误判的风险是导致磁头硬性触碟,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第二代技术的原理是这样的:当磁头读写极尖位离碟片很近时,我们可以探测到碟片的转速有一个微小的变化。通过这个微小的变化,我们可以判定磁头的飞行高度。但是因为硬盘马达的多样性,这种技术在使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也被淘汰了。
第三代技术的原理是用高灵敏度的振动传感器来捕捉判断条件。因为当磁头读写极尖位迫近碟片时,会产生一个振动。传感器捕捉到这个振动,把它转换成电信号,经过处理,便可作为判断依据使用了。这一代技术是比较成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比较好,唯一的缺点是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环境噪音的影响需要排除。不过,由于磁头接近碟片时产生的振动是一些特有的频率,通过算法可以把这些频率的波形分离出来,这样就可以做到和环境噪音无关了,除非环境噪音里面刚好包含有相似频率的波形。
结束语:技术进步是永不停歇的!我们也是经历过数年的发展,集合众人的智慧,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每每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而新技术,新发明,新专利,新人才的涌现又不断地为我们输入新鲜的血液。技术的开发有时候就是一种境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克服这种局限性的唯一途径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完)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持节云中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