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东莞为改善自身形象,努力摆脱“文化沙漠”的帽子,市委市政府确实做了不少事。别的不说,单以图书馆、展览馆、玉兰大剧院、文化周末工程等,设计之高档、建筑之气派、规模之宏大、花费之巨额,在广东乃至全国,并不多见。
可如此多的基础设施、如此惊人的文化投入,生活在东莞这片土地上的普通百姓及新莞人朋友,仍感觉缺少文化氛围,仍在疾呼尖叫:“东莞是文化的沙漠!”以致咱们的党政领导再次提出宏伟的建设目标,5年50亿,用于打造文化名城。
我想,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讲,政府愿意花费更多的钱用于文化建设是正确的,作为老百姓,作为纳税人,并无意见。但我们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有无考虑这些文化设施建设起来了,老百姓能否利用、如何利用、如何让文化设施在老百姓心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让普通百姓享受文化设施带来的丰硕成果,却是社会各界必须共同关注的焦点。
举个例子,目前东莞文化项目叫得最响的应属文化周末工程,如果我未记错,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至少有三次以上的报道。作为一个地方文化项目,能让中央电视台如此关注,且是《新闻联播》这种举国关注的节目,意义与价值绝非一般。
可不少人在反问,文化周末工程究竟在做什么?那些节目表演得好吗?我们为什么不能进去看看嘞?一连串的发问使我们不得不考虑高雅艺术与老百姓的距离有多遥远?除了高雅艺术的引进,难道老百姓的普通需求就不照顾吗?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一直是对矛盾,可在社会影响深远、扎根群众的往往不是高雅艺术,因为它对欣赏者的素质要求特别高,非普通百姓能接受,而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市井节目往往深入人心。
所以,在加强高雅艺术节目引进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数以千万的普通百姓。如果他们看不到自己所能接触的文化节目或文体设施,即使政府花500亿甚至5000亿用于文化名城打造,生活在莞邑大地上的绝对多数者仍会说——东莞是文化的沙漠。
顺便提一下,东莞在征集城市口号,可从本地最大的网站——阳光网统计的结果看,到8月20日14:34,累计投票才4273票,就是最火热的“海纳百川,莞香天下”获得投票也才寥寥2340票,该数据与东莞千万人口的城市级别比,真是太区区了。投票之少只能说明普通百姓对文化名城建设的参与度与关注度不高。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东莞文化名城建设的目标何年何月才能实现呢?
古人云:“独乐乐,与之众乐乐,孰乐?”如果深谙其中的道理,文化投入与全民参与同步并举,那东莞与告别“文化沙漠”的帽子就不远了。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罗建云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