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析学生打架斗殴心理及矫正
苏九皇
学生打架的类型分析

按打架时的心理状态,学生的打架可分为积怨型、偶发型。
积怨型:打架的一方事先曾有明确的意识,对另一方有强烈的不满,长期看不顺眼一直想找机会打架,一旦能借题发挥,打架事件,一触即发。
例如:某男生甲平时行为不佳,且自高自大。另一男生乙早就看他不顺眼,总想找机会“修理”他。某日,男生甲无意踩脏了男生乙的鞋,于是男生乙动手打了男生甲。
偶发型:在打架事件发生前,打架双方毫无思想和心理准备,在双方接触中,由于一言不合,加上冲动,双方就动起手。
例如,双方在饭堂吃饭,甲方看了乙方一眼,乙方言语挑衅“看什么看”,甲方回敬“看你怎么样,找打是吧”,于是双方就斗起来了。

按参与打架的人数,可分为团伙打架和单独打架两类:
团伙打架:一般一方人数在两个以上,甚至是多达半班的人参与,多是为了哥们义气,占着人多势众来达到目的,其后果极为严重。
单独打架:这类打架若事先有所准备,使用刀、棒等工具,后果也很严重。

学生打架的心理分析
学生打架的动机和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方面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
心胸狭隘
有些学生往往做不到心胸宽阔。这类学生性格多内向,孤僻,看到别人谈笑风生,内心不舒服,往往采取挑衅的方法,借题发挥,寻求发泄。看到别人做了一点对自己不利的事,马上进行报复。
冲动心理
有的学生遇事易冲动,头脑易发热,使意识处于麻痹的状态,无法有效控制自己。
虚荣心理
虚荣心理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而在其背后掩盖的往往是自卑等深层心理。一些学生在学习或其他方面表现不佳时,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不被其他同学瞧不起,往往依靠打架来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弱。
狭隘的集体观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经常进行各项的评比。一些学生出于狭隘的集体现,为“集体”争光,引发打架事件。

打架斗殴学生的心理特征
从认识方面看,这些学生常常把盲目大胆视为“英雄”行为,把打架看作是“勇敢”;相反地,他们通常缺乏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从性格来看,这类青少年显得外向,善于交际,喜欢热闹,不拘小节,好胜心强,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因为小事发生冲动。
从意志方面看,他们明显地表现出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
从动机方面看,这类青少年的攻击动机带有鲜明的情绪色彩。时常出于愤怒、敌意、不满和嫉妒等消极情绪而发生攻击行为。
从行为的持续性来看,攻击行为主要是发生在初中阶段到高一年级。
同时,我们感到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矫正不是轻而易举的。

与学生打架斗殴有直接关系的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种种不良环境都会使中学生误入歧途。比如,受不暴力影视的影响,挣地盘或充“大哥”;或因早恋;或替人出头等等。
家庭因素:也许是家庭的负面影响,也许是缺少了父母的爱,也许是缺少了那么一点点的沟通。
心理因素:现代社会的中学生的心里有太多说不出的东西..有太多压力了......有太多想法了.......有太多想不通的事了,也许是心里的某种因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青少年攻击行为与性别因素是有关的。对这个问题,要看到社会因素是与性别因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我们的成人普遍地希望男性比女性更活跃,让小男孩玩打仗的游戏,还买有象征攻击性意义的玩具如坦克、轰炸机、机关枪等给男孩玩,而且在育儿态度和方式上,家长对男孩和女孩也有许多区别,这样,逐渐形成性别因素对青少年攻击性的明显差别,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打架殴斗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