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城乡教育,为“大班额”瘦身
2016年03月24日01:59 《郑州晚报》
一个班级七八十上百人,老师上课要用小喇叭,后排学生站着听讲,三四个学生用一张课桌……近日,“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娃进城上学,不少城镇中、小学班级规模超过50人、45人的相关规定,有学校最大班额达150人。大班额、超大班额的教育质量令人担忧。(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A05版)
据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专项监测结果发现,班额的大小与教育质量高低直接相关,班额大的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真是苦了学生,累了老师,害了教育。
为何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呢?一方面,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发展失调,教育优质资源的均衡,城市“重点校”模式造成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重点班和名校的涌现催生了择校热,现有的城镇学校规模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无法适应小班化配置;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发展严重滞后,农村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待遇低,福利差,留不住教师,从而形成了一个教育的“洼地”,农村家长为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就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入城市中小学校,班额自然会迅速膨胀。与此同时,学生大量流入城镇,农村中小学校自然会出现大量空巢或半空巢现象。据统计,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约为56%,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城镇化程度则达到7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文件都明确要求遏止超大班额现象。像安徽、江西等地方政府已着手破解这个困局,像山东省将于2017年底,全面解决大班额问题,将建设中小学2963所,新增5.5万个班。但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政府还应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入手,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环境,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让乡村教师之职成为国人心目中的“香饽饽”,那么才能让年轻的大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乡村教育才有发展、振兴的希望……当乡村学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那么城市中小学校的大班额顽症也就容易整治了。【□林日新2016年03月24日 《郑州晚报》和《大河报》】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林日新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