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文学 新发管理文章:破解十大辞工现象

新发管理文章:破解十大辞工现象

舟子 2010-10-26 12:02 28

我不得不承认,编辑老师这一改,砍掉几千字,真的比原文好多了!我又一次学习了如何写文章!

破解十大辞工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企业管理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0-10-22 10:04:10 查看次数: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的辞工管理,有如大禹治水,只能“疏”,不能“堵”。事先做足辞工者的思想疏导很重要,工厂有形无形的大门,都应向辞工者民主地敞开,这才是真正以人为本、和谐治厂的有效管理手段。
■ 文/周卫华
俗语云: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同样,铁打的工厂流水的打工人员。工厂人员流进流出,其中经常不间断有一定数量的人员通过辞工的途径离职,这是工厂管理代谢的结果,属正常现象。
不过,就算是极为正常的辞工现象,在当下招工难、育人难、留人难且时不时出现“民工荒”、“用工荒”的情况下,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用长远和前瞻性的眼光,了解、辨析企业内部正常与非正常的个案和群体辞工现象,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做到防患于未然,将有利于企业团队的稳定和长远健康发展。事先做足辞工人员的思想疏导工作,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管理奇效。
一、跟风
这种现象主要在新员工中比较普遍。一个新员工说得特别直接,“我刚进这单位,就看到老员工在忙着写辞工书。我想这个工厂肯定很不好,于是也要了一张辞工单写起辞工书来。”
管理学上有一个“破窗理论”:一座大厦如果打破了一扇玻璃窗而没有及时修补,就有可能有更多的玻璃窗被人打破。辞工跟风现象,也正是缘于这个原理。所以首要的解决办法是要找到始作俑者,积极消除负面影响,让一切回归正常。
在一次“辞工潮”中,我首先锁定了几个“始作俑者”,跟他们一对一谈心,一是劝他们要考虑清楚,现在工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找,最好不要轻言辞工;二是提醒和警示他们,你们辞工可以,但不能用负面的东西去影响身边的工作伙伴。由于沟通方式得当,他们承诺并保证在辞工期间,会尽量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再给其它人员增添负面情绪。同时,在交流中我只要发现思想有松动者,就趁热打铁,乘势追击,不厌其烦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促使他们放弃辞工想法并主动收回辞工书。如此一番工作下来,至少避免了辞工人员所带来的“负面情绪扩大化”,从源头上有效扼制了辞工“跟风”的不正之风。
接下来,就是“正本清源”的修补性挽留工作。一些新进人员之所以“跟风”辞工,主要是缘于对公司制度不了解,对所去工作单位情况不了解,这就需要管理人员主动站出来,以公司或单位的名义,向这些人员多做解释说明工作,最终达到消除心理隔阂、实现团结合作的目的。我经常性的做法是召开内部沟通会议,把自己当成新闻发言人,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由员工提问题,我来具体作答。问什么,我答什么,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满意为止。如果员工不发问,我就设计提问自问自答,以此带动和引发员工参与提问讨论,并在一问一答的沟通过程中,巧妙施以教育手段,晓以利害,许以愿景。如是一番唇枪舌战下来,一般都能收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最后,还要继续做一些“固本培元”的工作。对一些思想疙瘩还没有完全解开的员工,实施长期跟进,耐心说服,如是多次,只要将思想工作做到员工心里,他们迟早会“茅塞顿开”。
二、盲从
几个员工平时关系较好,其中有一人突发奇想,不想做了,又觉得一个人辞工孤单,走时想拉几个伴儿。于是千方百计怂恿身边相好的人一起辞工。有些人本意并不想辞工,但耳根子软,经不起游说,头脑发热,立场不稳,盲目随众。
现在企业招进来的员工,一般以80后、90后居多,年轻人热情大方,讲义气,容易互相捆绑,共同进退,形成自己的群体和团队。他们三五一群,几个一伙,进厂一起进,出厂一起出。从招工的角度看,是好事;可从辞工的角度看,就成了坏事。
在一次辞工人员的调查中,我偶然间发现,同部门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辞工书,内容一模一样,字迹似乎还是同一个人的手笔。经了解,这四人同一天进厂,同一天结识,虽说来自不同的省份,但在工作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平时称兄道弟,形影不离。辞工的事情,是其中的甲发起的,甲打算带另外三人去他哥哥的工厂打工。
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
首先,我没有采取正面接触,而是先到人事部查到四个人的档案,了解他们入职前的基本情况。幸好公司的入职档案记录详尽,让我对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工作经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找到了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
然后,我找到了辞工人员丙。丙来自单亲家庭,只有一个寡母,且和我是同乡,我知道他们那里的经济情况。与丙谈话之前,我还通过档案表上的电话联系到他的母亲,先是肯定了丙的工作表现,然后又讲了他准备辞工的情况及公司的挽留之意。他母亲不知道他辞工这回事,很着急。我和他母亲说好,如此这般谋划一番,然后再找丙谈心。
丙和我见面,刚开始有点抵触,想好了一套我若劝他辞工的说辞。哪知我根本就不提辞工的事,而是左拐右拐和他聊起家乡。我和他谈农村的苦,谈他没啥学历找了个稳定的工作不容易,谈寡居在家的母亲日夜操劳、想为他修新房子娶媳妇也不容易。丙聊着聊着眼圈都有点红了。我趁此机会,拨通了他家的电话,他满腹狐疑地接过电话,原来竟是他妈在那头说话他后来拿回了辞工书,并主动讲,他其实不想辞工,只是碍于兄弟感情和面子。
第二个找的是丁。丁的问题很好解决,我找到当初介绍他进厂的表哥,和他一起出马,很快打消了丁的辞工念头。
第三个找的是乙。我叫了丙和丁两人一起找他谈,乙很快拿回了辞工书。
最后找的是甲,谈了几次,还叫上乙、丙、丁三人一起谈,也没有打消他的念头,只得放他走。但大约两个月后,乙、丙、丁三人向我反馈,说甲在他哥那个厂其实也不好混,现在想回来,只是不好意思,怕没面子。我大度地说,你们去和他讲,现在工厂正要人,他是熟手,可以回来上班。后来,甲就回来上班了,不过没有将他分回原单位。毕竟,甲的影响力强了点,我怕他以后再多事。
三、不适应
人的适应能力有强有弱,有的不适应工作环境,有的不适应人际关系,有的不适应管理方式。种种不适应加起来,形成工作焦虑,又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内心的郁闷无法排解,只得逃避现实,选择辞工。
一个员工由于手掌大面积溃疡辞工,是接触车间循环水所致。其它员工也有类似症状,但没他这么严重。医生说这是真菌感染,医务室暂时没有特效药。我觉得问题比较严重,拍了相片给老总看,同时汇报相应情况。老总十分重视,从国外找到了一种特效药,疗效极佳。该员工擦了药膏后手掌溃疡很快治愈,也就不辞工了。同时,公司还加强了对循环水质的改良与监测,配备相应劳保用品,基本杜绝了类似溃疡病的再发生。
对于一些员工不适应站着工作的方式,由于工作特性如此,只能做思想工作要求其尽快适应,能调整的尽量调整,不能调整的就尽量在言语上加以更多的问候与关心,同时以过来人的经验,教给他们一些舒解疲劳的方法和窍门。凡是我谈过话的员工,以后只要碰到他,我就会问寒问暖,并加以鼓励与支持。有一部分员工,在这种细心关怀与鼓励下,没有离开团队。
一些员工还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娃儿,处理人际关系相对较差。一个员工辞工的原因,就是感觉和谁都合不来,工作上有人排挤他,宿舍里有人孤立他。针对这种情况,我牵头开了一个小型沟通会,大家面对面交谈,互说优缺点,同时互提希望和要求。随后,又开了几次小型的民主生活会。几番工作做下来,工友之间很快就消除了隔阂,成了亲密的朋友。
四、闹矛盾
在车间工作,需要协调配合;协调配合,需要时间磨合;人与人磨合,难免产生矛盾。特别是与自己的直接上司或有极大利害关系的人员产生矛盾后,有些人由此形成心病、心魔,惶恐以后他们给自己穿小鞋、下套子,自觉无路可逃,只得辞工走人。
遇到上述情况,我一般会花时间单独找当事双方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从中揣摩双方各自真实的心态。然后再找一个恰当的时机,找双方面对面交流,互相陈述,一吐为快,握手为和,达成谅解,消除顾虑。一般做到这一步,辞工者只要真心留厂,辞工念头也就基本打消了。如果实在协调不了,辞工者仍然把持自己固执的看法,也可以让他保留意见,工厂最多量才而用,给他另外换岗或调部门即可。
在管理上,我们一直提倡“对事不对人”,但大家并非圣人,真正完全做到,其实也并非易事。我喜欢采取一种积极的姿态,尽量让当事人面对面沟通,其实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高调告诉那些准备报复或正在实施打击报复的人员,你的行为公司已经密切关注,警钟已孟?
五、心怀不满
员工因事心怀不满,个人或群体愤而辞工,这样的案例虽说不多,但每出现一例都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样的案例,已经反映了工厂管理存在严重漏洞和缺陷,同时也容易产生人与人之间、人与工厂之间的信任危机。处理稍有不当,可能还会酿成群发性公共事件,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面对这样的情况,公司要有专人最快速度介入,安抚员工情绪,及时做出回应,采取应对措施,公布处理结果,消除负面影响。
一个部门负责人,在班后会上说了一句“员工如鞋子,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极不负责任的话,严重挫伤了员工群体的自尊心,一下子引起公愤,大部分人一气之下,都向公司递交了辞工书。在确认事情属实后,公司迅速做出回应,该单位负责人马上被降职调岗察看处理。
对于这些曾经发生过群体性事件的单位,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持续加以跟进,绝不能掉以轻心。闹过群体性事件的单位,有可能建立起他们的“经验性”文化,凡事动不动就以群体辞工相要挟。所以,要想办法稀释这种文化,以免同类事件再度发生。
六、难言之隐
有些员工,不是不想做,而是因为有难以启齿的个人隐私,需要较长假期,但批不到假或担心批不到假,无奈之下,只得辞工。这些“难言之隐”可能就是当事人无法化解的心结和困难,如果我们能急人之所急,解人之所困,从旁帮忙解决一下,再去挽留这个员工,肯定有极大胜算。
一个做了三年多、工作表现一直很好的木工,突然递交了辞工书,原因只有四个字“家中有事”。在我的真诚询问下,他说了实话,夫妻俩需要静养治病生孩子。原来他辞工就是怕请不到长假。我请示公司特事特办,先给他一个月假;如果假不够,可再续,直至他老婆怀孕为止。
两个多月后,他老婆已经怀孕,他也回来上班了。这么好的木工,如果辞工走了,对公司不是一种损失吗?而现在他回公司上班,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因为感恩而更加尽职尽责!
七、外界诱惑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打工的人希望能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绝对无可厚非。对于一心辞工准备跳槽的员工,拼命阻拦压制或讲大道理没用,最重要的还是思想上的疏导。
找准备跳槽的员工谈话,一般从四方面入手:一是了解其跳槽的原因、对手企业的情况及目前相应岗位的薪资行情;二是在尊重对方选择的前提下,给其做“跳槽”与“不跳槽”性价比分析,从中寻找工作切入点,劝其放弃跳槽想法,寻找利企利他的双赢方案;三是对于去意已决的跳槽人员,加以热情勉励,祝他成功的同时,提示他跳槽只能作为个人行为实施,不得策动他人跳槽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四是给他留后路,外面不好混的话,要记得回来。
曾有一个工作五、六年的资深班长,因为受对手企业的高薪诱惑,头脑一下子发热,同意去对手企业出任新建车间的主管。做大量思想工作无果后,只得放他离厂。但是在对手企业工作不久,他因不适应和无法融入,工作处处受阻而萌生退意,托人探询公司的口气,表达悔恨和想回来的诚意。
当时车间因为对手企业“挖角”,正有人心浮动之势。如果去过对手企业的人又回来上班,不正是很好的反面教材吗?他回来后,在全体生产干部会上,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对手企业工作的体会,同时也检讨了自己的盲目和冲动。他的现身说法,对其它干部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效果。
八、尝试创业
打工者有创业的想法,无论成与不成,都值得尊重。同他们交流的时候,我常常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替他们考虑,甚至帮忙出谋划策。
车间有一个做了十多年的操作工,曾拿着辞工书来找我,说自己想当老板,结束这种打工的状态。我说这想法很好,有项目吗?他说有,别人说这个项目很好。我又问,要多少资金?他说二十万。我又问,这是你全部的家底吗?他说是的。我又说,按你现在这个年纪,应该上有老下有小吧?既然家庭情况如此,把全部家底压在一件事上,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吗?你能保证一定赚钱吗?他沉默了。我建议他再想想。他后来大概觉得这样投资有点不靠谱,没有辞工。
因为我根本没创过业,思想肯定存在局限,所以,在员工创业方面的建言,我一般说得很少。我所要做的疏导,只是不希望辞工者“尝试创业”的行为,造成企业和单位人心浮动而已。当然,也会给这些“创业者”留后路,往往会温馨提示:外面不好混的话,还是回来上班。毕竟这些辞职创业者,一般都是企业的优秀骨干人员。
九、职业疲惫
一个人从事某个工作或呆在某个岗位的时间太久,慢慢就会失去斗志,缺乏激情,提不起劲,这就是职业疲惫。当这种职业疲惫的极度厌烦超过心理承受临界的时候,辞工不做的行为也就应激而生了。
对于因职业疲惫而辞工者,最终疏导的途径大约有四条:一是情感安抚,耐心说服,化解其心中郁闷,让他从不高不兴来辞工,劝到开开心心重返岗位去上班;二是工作调整,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调整单位和岗位,变换工种和环境;三是创造机会,比如角色转型,以前搞技术者,可以尝试去搞管理;以前搞管理者,可以尝试去搞技术;四是给他放假,专门特批他一段时间,对身体和心理进行休整,能调整过来就继续上班,不能调整过来的,该让他走就让他走吧!
因职业疲惫辞工的都是公司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流失一个,有可能造成重要岗位的人才缺失。在疏导他们思想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工作方式,务必做到仁至义尽,让他们心服口服,重燃工作激情,重回工作正轨。
十、死活不做
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往往造成工作选择人,而不是人去选择工作;往往是岗位在等人,而不是因人去设岗。对于一般打工者,如果条件不是特别优秀,在无数次找工无果的情况下,只得被工作选择,被动进入一个自己并不看好的行业或工作岗位。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群人:当他进厂工作一段时间后,突然就对目前所做的工作,产生了极度的厌恶甚至憎恨,恨不得一下子逃离岗位而后快。这种情况,就是“死活不做”。
对于这样的辞工者,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耐着性子,听他们将话讲完,将不满发泄干净。待他们说累了,气顺了,我再以一个知情人的身份或旁观者的角度,给他们做工作性质和岗位愿景的分析。此种情况下,我更愿意做一个工作或岗位的推销员,试图通过细致的讲解和精彩的描绘,让他理智看待工作与现实的矛盾,换个角度看问题,从“死活不做”到“回意转意”。
目前,这类疏导性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并不大。其实多了解他们工作的诉求,多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对管理者已经很重要了。面对越来越多有独立想法的年轻员工,多做调研性的工作,对以后的员工管理大有好处。■

阅读 5255
分享到:
评论列表

叠云积雨

留住员工的方法很多,所在公司的比较特别的做法有:
1)新员工进厂培训时,所在工位劳动强度,环境基本了解
2)新员工入厂后有2~3次调整工位的机会,1~2月内有选择不加班权利
3)优先录用本地员工,工作十五六年的老本地员工很多,
4)较多培训普升机会,管理者绝大部分从员工提拔,
5)劳动强度大的工位有合适的劳保,但更多的是通过改善变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改善是管理者必修课
6)和员工交流是管理者每天的工作
7)七八个月还上班的孕妇会特别的照顾(也可停薪留职),当然还有可观的生育保险金贴和3个月产假期基本工资照拿。

114年前

作者回复:

受教,谢谢!

2010/10/27 21:41:05

熏陶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啊,离开只是迟早的事情!
我对面的一个台资企业基本上天天在招工,但他的效益还是很好的,虽说温总理09年还来参观考察了,人员流动性还是很大,这也许就是当前社会的趋势吧!
毕竟对于80、90后这些年轻人,打工进厂只是他(她)们人生的一个驿站而已!何谈长久论

114年前

作者回复:

有道理!

2010/10/27 14:03:06

月之影

专程顶帖,只是减了几千字,稿费就少了不少,哈

14年前

作者回复:

没事,这几期他一期发我两篇,一篇用真名,一篇用笔名!哈哈!

2010/10/27 14:02:29

梦的开始

我现在也想骂人,不听话的,不做事的,爱摸鱼的。。。

总之不热爱工作的,对工作没有激情的。。。

114年前

梦的开始

我现在也想骂人,不听话的,不做事的,爱摸鱼的。。。

总之不热爱工作的,对工作没有激情的。。。

114年前

梦的开始

我现在也想骂人,不听话的,不做事的,爱摸鱼的。。。

总之不热爱工作的,对工作没有激情的。。。

114年前

梦的开始

我现在也想骂人,不听话的,不做事的,爱摸鱼的。。。

总之不热爱工作的,对工作没有激情的。。。

114年前

梦的开始

我现在也想骂人,不听话的,不做事的,爱摸鱼的。。。

总之不热爱工作的,对工作没有激情的。。。

214年前

梦的开始

我现在也想骂人,不听话的,不做事的,爱摸鱼的。。。

总之不热爱工作的,对工作没有激情的。。。

114年前

梦的开始

我现在也想骂人,不听话的,不做事的,爱摸鱼的。。。

总之不热爱工作的,对工作没有激情的。。。

114年前

梦的开始

我现在也想骂人,不听话的,不做事的,爱摸鱼的。。。

总之不热爱工作的,对工作没有激情的。。。

114年前

梦的开始

我现在也想骂人,不听话的,不做事的,爱摸鱼的。。。

总之不热爱工作的,对工作没有激情的。。。

114年前

梦的开始

我现在也想骂人,不听话的,不做事的,爱摸鱼的。。。

总之不热爱工作的,对工作没有激情的。。。

114年前

梦的开始

我现在也想骂人,不听话的,不做事的,爱摸鱼的。。。

总之不热爱工作的,对工作没有激情的。。。

114年前

梦的开始

我现在也想骂人,不听话的,不做事的,爱摸鱼的。。。

总之不热爱工作的,对工作没有激情的。。。

114年前

农民子弟

我所在的公司待遇一般,所以有人辞工,我是来者不拒。但是我想留下的人,我还是会留住他们,我的方法是有本领的加薪,没本领的骂他几句,骂得他不敢辞工(善意的骂)。

114年前

作者回复:

我想看你如何骂人,你能细细写出来么?哈哈!

2010/10/26 22:20:25

叠云积雨

人性化管理+兄弟姐妹的关怀+合适的薪水+现地化可以留住80%以员工,
我们公司的辞工率一般能控制3%以下。

114年前

作者回复:

有具体的案例么?可以写出来交流一下!

2010/10/26 22:21:11

兵子驼

舟子就是牛人啊,他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114年前

深圳佳宝萱

顶了再看。。。。。。

114年前

舟子

哈哈,你们的评论早在我意料之中,我发这个贴子,就是想抛砖引玉,引出一些同行的观点,或招来一些同行之间的交流!这本国家级核心期刊,每月发行量48万份,他们的社长挺好的一个人,上次我刚发了人网那篇<突破思维定势>过去,他就打电话给我,要我多写!我觉得能上去露下面,吹吹牛,我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欢迎一些喜欢吹水的管理同行与我交流,可以互换观点,也可以合作投稿!我主要是想找到更多的观点或素材,也愿意和爱好文字的人一起闹热闹热!

114年前

芒果.

话又说回来,如果企业不能给予员工优厚的福利待遇,至少不要比同行业的工资低了个档次,就算天王老子出来做思想工作都没用

114年前

作者回复:

这本杂志是国家级的,人家想去上面发论文还要自己掏钱,我不仅不要掏钱,还给钱!我没想太多,我知足了,哈哈!

2010/10/26 15:09:04

芒果.

第二点的盲从现象确实很普遍,尤其是90后的年轻打工仔,没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候的那种艰难求职历程。进一家企业上班没几天,看到人家辞职走人,哪里哪里有好厂,哪里哪里的工作既轻松工资又有多高,自己也跟着一起辞职,结果十有八九好工作没找到,钱也花光了,最后又打着狗脑壳回到原来的工厂来。
诚然,当今到处都存在民工荒的现象,找份普工的工作很容易,但想要找份好的工作也并非容易的事

114年前

xiangming

闖飄你也不要太現實了嘛,不過只要鐵了心要走的話也沒有人留得住.

114年前

闯飘

划船的说得条条是道,可以肯定写得很有逻辑可寻,不过,不知道你们公司3年以上老员工在你们公司还占多少比例。
在现实管理中,有些东西,纸上谈兵还可以,真打起仗来就无可操作性。
我认为真的问题来了,一个也很难用得上,不是没人愿意去这样做,就是没有人愿意往这个套子里去钻。不过发到杂志上变为铅字用来赚钱还可以。

纯属个人观点!哈哈!

114年前

作者回复:

狗日的,你那么较真干嘛!能发表就是好事,能给人点点启发就更好了!

2010/10/26 15:08:08

兵子驼

后来做传销亏钱了,所以就又来找工了..........

114年前

兵子驼

我原来在做传销的时候,我也辞了工.......原因就是想去做传销了.......

114年前

兵子驼

抢了板凳啊.............

114年前

刘兴勇

顶.............

214年前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