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水云生的一篇有关“高跷”的文章,儿时的一些往事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来。
高跷,我们那里叫高脚。形状单一,制作简单。以一根直径4-5公分、高度1米左右的圆木为主干,在离底端20-30公分位置凿孔卯入一段15-16公分宽的脚踏木;脚踏木底面和主干离脚踏木底面10多公分位置分别凿孔,三角形装入一根支撑棍。如果想手握持舒服些,可在主干顶端锯出卯榫,卯入一个把手。一支高脚就大功告成,当然,高脚是成对使用的,还需再做一支配成一双才行。
高脚既是男孩们儿时为数不多的娱乐用具,又是男孩们雨雪天的通行工具。
记忆中的娱乐项目有:
打跛脚---骑着一支高脚,不间断的跳动,看谁跳得久;
撞架---两个人各骑一副高脚,互相侧面相撞,看谁被撞倒;
骑马---骑着高脚,到积水的土坪地上,将高脚尽力往泥巴中插,插稳后人可以立于一支高脚上并背靠这支高脚的主干;
跑马---多个人骑着高脚,同时起跑,看谁先到终点。
七十年代国家工业物资还是较为贫乏的,胶鞋、套鞋这类雨雪天使用的日用品数量少、价钱贵,一般家庭都不会每个人都单独配备。有些家庭还在使用老辈人留下来的钉鞋做为雨雪天的通行工具。
于是,雨雪天的上学路上就会有三五成群的男生披着油纸、骑着高脚,大踏步的往学校赶。拜年的时候亦会看到一群人中有一两个骑高脚的男孩在泥泞的路上疾行。
印象中我的第一副高脚是老爸用“田家渡”仓库砍下来的桃子树做的,是有把手的那种。拿到高脚时,兴奋得不得了。马上就骑上去,没骑两步就摔倒,摔倒了又起来骑,摔了几次后慢慢地就可以骑行了。记得去外婆家拜年,大晴天的我也骑着高脚,后来到二姨家去拜年也是骑着高脚去的,从林家人上去的路太陡,就用高脚当拐棍戳着往上爬。
高脚是木制的,骑行在雨雪天的光滑的石头上就会打滑摔跤。小伙伴们是各自出招,有在主干下端钉方形钉子的,有钉圆形钉子的,有钉钉鞋的鞋钉的。钉好之后,不会打滑。但以钉钉鞋的鞋钉的最好,尤其是骑行在石板上还会发出嘀哒嘀哒的响声,特别的有派头。只是这个钉鞋鞋钉来之不易,首先要有不能穿了的钉鞋,然后要将钉鞋的鞋底剪烂,再把剪出来的一个个带鞋底的鞋钉放到火中去烧(由于鞋底是用棕和布单纳好,然后用桐油多次油刷以防水,再加上不知多少双脚踩穿,燃烧时散发出的气味实在难闻),烧干净鞋底后的鞋钉还要把钉鞋底部分的铁钉纠正直。
高脚在男孩子们的折腾下,一般能骑个两三年。在农业社,山土是集体的。想做副高脚,木料还真不容易。不过男孩子都很调皮,几根高脚木还是难不倒他们的。趁着放牛到山里的时机,带好毛力刀、钉锤、凿子,找一处大人们不怎么关注的地方,剁几根柏树或杉树,砍掉枝、去掉皮、截成合适的长度、凿孔、削卯榫,然后组装好,一副合适自己的高脚就新鲜出品了。
记不清高脚是从90年代还是00年代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的,反正儿子是没有得到我做的高脚,孙子也没得到儿子给过高脚,唯有我记忆中的老爸给我做的桃树高脚。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王老金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