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店,山野情怀
黄高远点评:走货的摇着鼓的郎中,小村的小店,那些小时常有的场景,如尘封的记忆,越来越远了。
乡村,之所以区别于城市,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在于人际关系的不同。城市是迅速发展起来的,人员流动极为迅速,城市的人群没有固定的居所,上一辈住着这一套房,下一辈也许在城市的另一面拥有另一套新房,所谓“邻居”这一种人际关系,就显得不固定,随时都有重组的可能。而乡村,却习惯于祖祖辈辈守着一座房子,几百年来,房子几经推倒重建,可那一处房子的主人还是那个姓氏。于是在这种状况下建立起来的邻居关系,就显得固定和长久得多。
人际关系的区别,也就造成了城市与乡村,商店经营模式的不一样。城市的商店,来来往往购买商品的,大多是陌生人,买了就走,纯粹的商业关系。而乡村的商店就大不一样了。以我家的小卖部为例:
首先,乡村的商店(小卖部)是无需挂招牌的。用不着花钱制作一块牌子大书“**小卖部”挂在大门上,只要将大门打开,货物摆在货架上,别人自然就知道你家在卖东西了。不过,经商许可证还是得照办,税收也要照交。不过听说近来政策好了,农村的小商店无需缴税了。也是,那么一点小本经营,所赚仅能糊口,确实不该上税。
其次,从来不必打广告,一切形式的东西都没有必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来购买东西的,都是认识的人。人们从来是需要什么,就直接走来我家,询问有没有那样东西,若是没有,就要其他替代品,若是必定要那件,第二天我父亲去进货时就顺带捎上。
第三,不是超市,却胜似超市。小卖部需要值守,这是自然的。可父母常喜欢在里面的客厅看电视,常常有人来买东西,一边高呼一声要什么什么,一边如走到自家般很迅速熟练地取出那样东西来,然后走到里面的客厅将钱递给我父母,甚至连要找多少钱也报出一个数来。
第四,要能承受打赊账。毕竟是一个村的,人人都熟悉,买东西打赊账就在所难免。有人炒菜炒到一半,突然发现没盐了,就打发自己的孩子,快,去**家买一袋盐回来,等会来数钱。那小孩就一阵风般跑我家赊一袋盐回去。父亲专有一个本子用来记账的。但有些小帐,常常懒得记,只心里记着,若是忘了,就只能靠对方的自觉了。
第五,有国际商场的风范(仅仅限于我家)。有几个小孩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些港元的硬币,别处是花不掉的,钱在身上却换不来吃的,他们当然不甘心。于是尝试着来我家买零食吃。我父亲看着那港币,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将一元港币当成一元人民币,将零食卖给他们。哪怕港币比人民币便宜,反正也没多少钱,就图个好玩!
第六,按需生产(专指那些非专业卖场。)村里有人在资江打渔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脾胃,一方面也为村里人的脾胃着想。他们倒不是天天打渔,打渔只是副业。家乡有一种腊碎鱼,味道极佳,但价格也贵。往往是某一家想吃腊碎鱼或是远方的亲戚怀念腊碎鱼的香味了,就提前跟那家人说,那人就花一两个晚上,在河里麻到一定数量的鱼,并洗净烘干,制成腊碎鱼卖给买主。——着实是无风险无积压的买卖。
有一位美女姐姐名菜子者,梦想于某一天也进驻乡村去,开一家小店,卖点护肤品。这可是个高雅的活,要实施的话,必定要选一个相对来说富裕点的乡村,而且是村里的年轻美女越多越好。若是爱聊天的少妇比较多,也很合适。但是护肤品的价格要实惠,不能太高档。
若是开张起来,山清水秀的乡野中,有一间精致的小护肤品店,菜子姐一边和一群美女美妇聊天八卦说护肤的心得,一边拍点漂亮的照片写点有趣的村事于博客,必定是趣味横生。光是想想那情境也是美的,那个,不就像那个什么豆腐西施么?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淡淡清辉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