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叶:在诚惶诚恐中写作【转帖】 (旭日动态:中国作协会员刘奇叶访谈录) 10月23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市知名作家刘奇叶应邀赴一中讲学,受到广大学生尤其是文学爱好者的欢迎。讲学结束后,刘奇叶老师欣然接受了旭日文学社的采访。 旭日文学社(以下简称“旭日”):您认为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可以成为作家? 刘奇叶(以下简称“刘”):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作为一名作家,在社会生活中,尤其在作品中,要敢爱敢恨,敢怒敢歌,敢喜敢悲,所欲所求,在城市的罅隙中坚韧的说出自己,在乡村的禾草垛下绝不掩饰自己的绝望。情感是一种伟大的东西,“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歌德语)” “我一面作恶行和善德的目录,描写性格,记述社会生活中的最主要的事件,一面恐怕正在写着历史家忘却了的历史——正在描写风俗史。”同样,要想成为一名作家,还须记住巴尔扎克说过的话。 旭日:您的文学道路实在不平坦,一路走来,您觉得除了写出《资水从武冈拐了了个弯》等7部专著外,另外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刘:另外收获最大的自然是生活。生活就是一种财富。对于一名作者而言,生活又是一笔一生用之不竭的宝藏。尤其是那种苦难的生活。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十九世纪菲律宾民族诗人、作家何塞·黎萨尔说:“善良正直的人必须遭受苦难,他们的理想才能传播和推广。就像你必须敲打石头,才能迸出火花!”所以,我要感谢苦难生活。 旭日:您在中学的时候就写出了近8万字的长篇作品,令人钦佩。那您认为中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刘:不管以前还是现在,我都不敢称我写的东西为作品,顶多称之为一些有可读性的文字吧。贾岛诗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前苏联伟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开采一克镭,需要终年劳动。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古今中外名家的金言警句,犹如一种当头棒悬在半空,我才疏学浅,在写作中唯有诚惶诚恐,未敢半点狂妄和放肆。你们正处于学知识练本领的黄金时期,爱好文学只能仅仅当是一种爱好而已,千万不可鲁莽脱离学习,盲目去搞文学创作。 “文章切忌死句。(陆游)”我国现代作家吴梅说:“各人有各人之情景,就本人身上,挥发出来,悲欢有主,啼笑有根,张三之冠,李四万万戴不上去。”所以,文章贵在精炼和真实。我也和你们一样,也是在学习写作之中。 旭日:老师在评价我们的作文时总是说带有很浓的学生腔,大概就是稚嫩或者肤浅吧。您认为高中生写作如何才能脱离学生腔? 刘:解开这个问题或许很简单,你们作文时往往多是注重书本中的索取,而忽略了万花筒般的生活。普希金说:“去倾听农民的语言吧,······从它里面,你们可以学会许多在书本中找不到的东西。”美国启蒙诗人杨格说:“创造性的作品就是这个春天最美的花朵。”记住名家的锦句吧,会对你们的写作有所帮助。 旭日:现在网络语言对中学生写作带来了比较重的负面影响。比如说一些新词的出现就让人摸不着头脑。对于我们中学生作文语言的规范问题您有什么见解? 刘: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你们是中学生时期,鉴别能力还较弱,千万不可迷信于网络语言,而我们真正的语言在于大自然,在我们真实的生活中。浏览互联大千世界,在文学上姑且有一些精品和闪光的思想之作,但是,切忌在意那些超指数值流量的语言噪音和垃圾。雪莱说得好:“我们必须运用人们熟悉的语言,······这必须是一种真正的一般人民的语言,而不是作家所隶属的某个特定阶级的语言。”网络语言,多是一些渲泄性和极大随意性的语言。我们要坚持用人民的语言写作。 旭日:现在的高考作文规定了只能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高中老师指导我们作文的时候特别强调文体特征要鲜明,这似乎与文学创作有一定的矛盾。对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看法?可以谈谈吗? 刘:文学创作是一项伟大而又严肃的事业,是作家披肝沥胆、呕心沥血的事业。一般而言,中学生从事文学创作,会受到时间和精力的条件,生活和想象的空间,人文精神和审美的角度之限制与束缚。我不太赞成。你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作文起来只要主题思想突出、情感充沛或审美客观,就会显得轻松明快、游刃有余了。当然,不同文体的文章,语言运用均有不同的要求,但要尽可能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无论记叙文或议论文。 旭日:您认为校园文学活动怎样开展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提几点建议吗? 刘(笑):我觉得你们的校园文学活动搞得很丰富多彩,富有成效,校园文学刊物也办得颇有特色。其实,这方面最好的老师就是你们身边的校园文学指导老师——陈云龙老师了。 旭日动态:中国作协会员刘奇叶访谈录网址: http://www.nc21.cn/renwen/article.asp?nc=2-166-167-10-4874.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成海之恋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兵子驼
不错,谦虚了............
1413年前
金财
从钟连城博客转来 新浪网友2012-04-06 18:19:08[举报]“如时下某些人一样一年写几个小说发到文学期刊上,然后由政府养着。偶尔也写长篇小说,不一定要有市场,但可以自费出版” 你说的是刘奇叶吧!只有他写的东西没人看,由政府养着啊! 我也认为刘奇叶就是这样的人,
1313年前
李行素
嗯,读了不少的书,好有文化的……
山间白云
假装文艺地说一句:我佩服刘老师学识的渊博,旁征博引。
1513年前
刘作采访现在武冈的龙头企业段世辉,那时候段总还在深圳开小公司,我不知道是不是刘作的宣传影响了段总,但至少刘奇叶去拜访了这个人为武冈做了宣传。不敢认楼主的观点!据我所知,刘奇叶去拜访段世辉,不是为了宣传武冈,主要还是为了能从段那里得一些钱的赞助。肥一下自己的口袋!他不但拜访了段世辉,而且还拜访了很多在外发了财的当了官的武冈人士。我知道的就有在城步当财政局长的荆竹人曹某、在娄底检察院当的某某、至于发了财的人只要他知道的,他就会去拜访!但从来就不见他去拜访过在外面落了难的武冈人!他曾要人帮他提供
文章切忌死句,请刘老师明示出处,我好长点见识。因为我查了《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电子版,没有这句话呀。
1613年前
张一
一中是我的母校,只要跟一中有关的帖子我都很关注,看到母校文学社的问答题,有点“蠢蠢欲动”,如果从我这个角度来回答,答案应该是:第一题:以写作为工作或者为生,其作品大都能够获得正规出版社的出版,并在市场上畅销,拥有一定的读者群,就可以算是作家了。第二题: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现在的社会地位。第三题:中学生的文学创作不要注意什么问题,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第四题:学生作文就应该有学生腔,不要刻意去脱离。第五题:网络语言是时代的产物,写作时用一些网络语言,才富有时代特色。第六题:记叙文与议论文是写
“师爷”啊,你的知识真渊博,一个简单的回答引用那么多名人名言。狄德罗、歌德、巴尔扎克、奥斯特洛夫斯基、何塞·黎萨尔、贾岛、马雅可夫斯基、陆游、吴梅、普希金、杨格、雪莱……惭愧得很,这么多中外名人汇集一堂,我仅仅知道陆游——记得他那么三两首诗词。文学社的指导老师陈云龙老师,才是我最熟悉的,读书的时候看过他写的诗歌与文章,是我当年的偶像。
已输入0/200 个字!
挖冬笋
光明电影院和乐洋电影院
清明时节忆恩师《邵阳日报》
唐老师的“幸福号”自行车
生椰拿铁
武冈一中航拍记录片武冈视频
武冈历史沿革武冈概况
武冈农村婚礼习俗纪实武冈视频
武冈米花里的年味武冈视频
关于武冈市武冈概况
宗氏典藏包装项目文功文创
生金科技园生金物业
快巴、红钢纸介子三雄电子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除作者特别声明原创之外,其他均来自网上,若侵犯你的权益请告知,本站获通知后将立即删除!联系QQ:165410523
Copyright © 2006-2025 武冈人网 ICP证:粤ICP备2023087779号 粤公网安备44190002007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