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稳 蔡 家 塘
蔡家塘位于武冈云山西麓,地带狭长,东南/西北走向,最南和最北两端相距四公里左右,东南向与云山及城步苗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落子铺、赤塘为邻,院落集中,人口稠密,中心地带距武冈古城六公里许。
武冈城区和城西南民间流传一句俚语:老稳蔡家塘!短短五字,意蕴明了,字字铿锵,饱含几多蔡家塘人的自信与豪迈,彰显多少他乡人对蔡家塘的赞美与向往!俚语源自何年何月?流传了多长岁月?无从考究。问老人,都说上辈、上上辈都这么叫。
蔡家塘因当地蔡姓人氏的一口水塘得名。水塘如今依在,水面面积四分左右,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相传很久很久以前, 一蔡姓人,被强盗追赶,逃至现在的蔡家塘,藏一涵洞内,躲过一劫。感恩福地,遂落籍于此,买地置房,繁衍至今。
作为一个地道的蔡家塘人,几十年来,我在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轨迹中,不断寻访和探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参悟“老稳蔡家塘”的丰富内涵。
蔡家塘有一条老街,街长一公里不到,宽丈许,路面清一色河卵石,街道两边是整齐的木结构房子,商铺、客栈、药铺、当铺、理发店错杂其间。老街虽小,却曾人来客往,热热闹闹。沙罐客、货郎子常来常往。城步大古、长佃、江口、白沙人往返武冈,多从老街经过;武冈人往返城步大古、长佃、江口、白沙,老街是必经之处。岁月更替,时代变迁,小街样貌依稀可寻,昔日矮小的木房子早被高大的楼房所替代,只有几处残留的河卵石路段锃亮生辉,似在向人们诉说老街的过往。
云山西麓,是广袤的田野,赧水河从田野间蜿蜒而过。这里,土壤肥沃,农民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收获。这里,没有洪水,这里,久旱不雨田地里开不了坼。蔡家塘人得天独厚,背靠大山,面向沃野。上山可伐竹木,可捞柴草,可猎野物;下地可种谷物,可种蔬菜,可植果木;下河可捕鱼虾,可拾螺蚌……丰富的生存资源,令蔡家塘人薪火相传,人丁兴旺。
依偎云山,托六九福地之福,蔡家塘宝地一块。没有地震,没有泥石流,没有水涝,没有旱灾,没有难耐严寒,没有难忍酷暑,没有野兽出没,没有虫害肆虐……蔡家塘人,勤勤恳恳劳作,安安心心歇息,世世代代,安居乐业,未经战战惊惊、惶惶恐恐、东躲西藏避难之险,不历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似人非人逃荒之艰。
未经战火,是蔡家塘人最大的福份。蔡家塘非兵家战略之地,历朝历代,战火不曾烧到此处。近现代的国内军阀混战,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的侵略之战,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挑起的民族内战,战火使多少生灵涂炭,让多少村庄院落夷为废墟,蔡家塘有幸成为战火不经之处。当年日本兵败,侵略者残部途经武冈,沿途烧杀抢掠,远见蔡家塘院落稠密,唯恐有伏,只得沿蔡家坊、黄木井、天心、山岚、渡头一带仓惶逃行,后遭我军民奋勇抗击,全军覆没于武冈,其中扶冲一战,直杀得日军哭爹喊娘、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以致当地杨梅多年无人敢食。
虽未经战火,熊熊的革命烈火却让蔡家塘成为一块红色热土。大革命时期,武冈的工农革命运动如火如荼,武冈的第一个农协组织——蔡家塘农民协会就诞生于此。蔡家塘的段仁安、王子鲁、姚子霞、钟菊生等积极投身农运,开展打土豪劣绅、减租减息等斗争。1926年12月,段仁安代表武冈在长沙毛泽东主持召开的湖南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上作农运先进经验介绍。后由于大革命失败,段仁安、王子鲁、姚子霞、钟菊生等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烈士的鲜血唤醒民众,激励无数革命志士前赴后继,推翻旧中国,迎来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好山好水养育一方好儿女。蔡家塘民风纯朴,百姓勤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古至今,虽无大圣大贤,却也鲜少打家劫舍、无作非为之辈。
如今的蔡家塘,今非昔比,早已不是旧时模样。蔡家塘人紧随时代步伐,戮力同心,向着美丽乡村目标奋发前进。
(王忠义)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王忠义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