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新闻 刘期贵|隆回梅树寺的前世今生

刘期贵|隆回梅树寺的前世今生

高罗人网 2024-09-23 10:56

隆回梅树寺的前世今生

文/刘期贵

今湖南隆回县境内的五座名山,即望云山、白马山、庞家山、大东山、天台山(又名古台山)被称为小五岳,是佛教、道教圣地,山上的寺庙均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天台山的梅树寺系宋代创建,明代重修,清顺治时重建。20世纪80年代易址重建,改名梅树寺庵院。

图片

宋代创始,香火旺盛

据说四川峨眉山有一个和尚,一路拖钵化缘,其间不知游历多少名山大川。一个晴暖的冬日,他持钵来到天台山下夜宿,师傅托梦给他,让其“见梅而居”。和尚见天台山雄奇壮丽,次日来到半山腰,此处果然梅树漫山遍野,其中一株有数丈之高,树冠如盖,古意盎然,生机勃勃,鹊声鼎沸,热闹非凡,堪可为结庐修行之胜地。于是,他在树下搭一竹棚,住了下来。后来,该僧修成正果,在一个大雪纷飞、梅花盛开的日子圆寂。

北宋初年,当地善男信女尊称该僧为“雪梅仙师”或“雪梅大禅师”,在其修成正果的地方建寺,取名梅树寺。据今梅树寺庵院主管赵达云说,梅树寺中原来有块碑,碑文记载过此事。

梅树寺最兴盛的时候,坐拥良田千顷,僧房二百余间,和尚百零八个,狗粑凳四十八个。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粮米要用大斛桶盛装,所以有了“斛桶坳”的地名;上供的斋粑多得无法摆放,只好摊在晒簟里,放到寺右的一块大坪去晒,那个大坪就叫“晒粑坪”。

梅树寺菩萨灵验,香火旺盛。“神灵庙祝肥”,于是一些毛贼打起了寺院的主意,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三五个毛贼翻墙进入寺院,准备盗窃功德箱,岂料惊醒寺中和尚,大喊捉贼。慌乱之中,几个毛贼触动寺内机关,殿中数个面貌狰狞的罗汉菩萨扑面而来,吓得几个毛贼魂不附体,落荒而逃,其中有两个得了疯癫。自此,寺院夜不闭户。

图片

明朝重修,后又毁于战火

据清康熙《宝庆府志》记载,明朝末年,大定庵的僧人真常曾重修梅树寺,后毁于战火。

常真梵律精严,受戒于三昧和尚,传授戒法三十余年。他深感佛教经典的严重不足,捐资刻印《楞严》《法华》《楞伽》《华严》《万佛》《千佛》《梁皇》及诸经懴,镂板充栋,流布四方,为僧侣学习佛经提供了极大方便。对于他的这一壮举,宝庆人刘应祁曾给予大力支持,并在其圆寂后,为其建塔。常真著有《行脚》等,徒弟如正继承其衣钵,在龙龟山传播佛法。

清代重建整修,再化灰烬

清顺治十年(1653),宝庆府的士绅及各乡百姓重建了梅树寺,中为佛殿,前为护法堂,左右房屋两排,“屏峰罗列,溪水环流,询西北胜境也”。因梅树寺环境优美,文人雅士经常在此集会,故寺中碑塔、匾额多出自名家之手。

据清嘉庆《邵阳县志》记载,此时的梅树寺“古木青杉,蒙郁掩映,白云时束,梵音远闻,亦山川胜概云”,依然环境清幽,香火旺盛。

梅树寺所在土地的主人左属赵姓、右属李姓。清道光年间,寺右遭受火灾被毁,李姓无力整修。守御使欧昌邦目睹该寺的破败景象,拿出银子数百两,捐出田地数十亩,毅然独自担负起修缮工作,“遂使佛像庄严,鼓钟锽?,梵宇焕然改观”。为此,时任邵阳知县慈溪人裘琨鸣,专门作有《记》文,对其慷慨解囊的义举予以表彰。

清咸丰九年(1859),太平天国翼石达开拥兵30万,围攻宝庆府二月余,被清兵打败。一些散兵游勇从邵阳逃至梅树寺,一路打家劫舍,将寺里和尚赶走,一把大火将梅树寺化为灰烬。

图片

民国时期,传说故事多

数年之后,在一赵姓大户人家的倡议下,梅树寺又修建成了一正二横左右厢房的寺院。

清末民初,寺院香火也大不如从前,寺庙的和尚也不那么六根清净了。尤其是其住持,欲念丛生,信奉“佛祖心中生,酒肉穿肠过”。当地为人正直、法术高强的大雕匠欧阳先生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去寺里规劝。一言不合,双方斗起法来。欧阳先生扎了一把“苗竹梢”,和尚也扎了一把“苗竹梢”。欧阳先生从菩萨座下打起出,和尚从寺庙门口打起进,两人斗法半个时辰,结果元气俱伤。欧阳先生心软,留住一个观音菩萨未退像,让和尚每天进一升米养命。欧阳先生只过了三个月就魂归西界,和尚师傅瞎了双眼,生不如死,痛苦不堪。

民国时期,院左侧有当地两个大姓葬有坟墓,相互圈地,双方家属一个是省厅处长,一个是国军团长,都是有权有势的官宦人家,双方各不相让,官司打到邵阳县。时任邵阳县县长徐君虎(外号老虎县长)实地调处,夜宿梅树寺,通过明查暗访,终于划清界址,“化干弋为玉帛”,使双方重归于好。

改革开放后,浴火重生

1949年后,寺院萧条,和尚遣散,香火冷落。“破四旧”运动时,寺院拆毁,残砖断瓦,破烂不堪。魏光焘、魏定南、邹汉勋、刘馨山等乡贤名士,在寺院东西两壁留下的亲笔题诗惜毁于一旦。赵达云还记得其中一首佚名者所作《游梅树寺》诗:

步入天台异境开,清香瑞气醉蓬莱。

疑惊琼阁催云出,恍见仙师驾鹤来。

寺内钟声绕佛座,林中鸟语闹青台。

白云似解游人意,伴送斜晖洒玉阶。

20世纪80年代初,神州大地迎来改革开放。当地信人阳锡朋、阳冬财、刘述龙、赵达云等人为纠首筹集钱粮,两易其址,耗尽心血,终成梅树寺现在之规模,新庵院红墙绿瓦,飞檐斗拱,大门上的对联叙述了它的毁灭与重生:

李唐兴梅树,曾经宋赐明封,圣僧百位隆香火;

后燹毁禅堂,依旧民康物阜,余烈千秋度众生。

梅树寺庵院今已被政府部门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颇有几分热闹。高低有致的锣鼓声,伴着明快悦耳的诵经声,穿透薄雾,萦绕耳际,香烟缕缕,经歌阵阵,如同一汪山间清泉,涤荡心中尘垢,宛如置身仙境之中,禅意如花,妙不可言。在烛光摇荡中我见到了雪梅仙师的样子,红光满面,神彩奕奕,仿佛刚刚化缘归来,或者是打坐刚起。两边罗汉们则还是一贯的或怒目圆睁、凶神恶煞,或笑容可掬、慈眉善目。


(作者系邵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编辑)


阅读 877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