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新闻 三个新邵人的故事:周继祚、钟梓衡、黄学海

三个新邵人的故事:周继祚、钟梓衡、黄学海

遇见魏源图书馆 2024-01-08 16:47

新邵县,隶属于湖南省宝庆邵阳市管辖,是宝庆邵阳地区最年轻的县城。做为新邵人,我们亲身经历了新邵县发展的各个阶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进入经济困难时期,及至笔者出生的八十年代,我们新邵县虽然紧邻邵阳市区,但是经济上还是相对落后。就是在这么个经济发展困难的环境下,仍旧有一批不屈服的新邵人做出了各种努力和尝试,其中,不乏有一些具有领头羊式的人物涌现,据《新邵县志》记载,新邵境内的带头开七四煤矿的 周继祚、开砂石公司的 钟梓衡、做绝缘材料的 黄学海 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讲讲这三个新邵人的故事。

图片

1968年7月4日,坪上乡接办小煤窑,命名为“七四煤矿”,现在年龄大一点的新邵老乡可能还有记忆。七四煤矿刚开始的时候,在资金、技术、设备上都很匮乏,矿工出身的 周继祚 带领25名工人,用锄头、岩斧重新开一口矿井,苦干一年,于1969年下半年投产。1970年就能产煤10500吨。此后,周继祚 带领工人两次对矿井进行改造,三次改进生产工艺,到1979年的时候产煤已经达到3万吨,产值达到100万元。1980年利用老矿井的造血功能,自筹资金200多万,在灰溪大队杉木冲,重新建了一口矿井,这口矿井在1982年投产,到当年的年底就能产煤6万5千吨。此后,周继祚 持续加强资金的投入和采矿技术的改造升级。20年间,周继祚 的煤井共采煤80.5万吨,其中保电上调38万吨,上交国家税收70万元,乡、村的管理费41万元,补给地方30万元,另外捐款11万元。

图片

关于新邵县历史上发展的各个方面的记录,建议大家找笔者分享一下《新邵县志》。笔者收藏的这个版本的《新邵县志》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第一个版本的《新邵县志》,它由新邵县官方组织编撰,于1994年出版。《新邵县志》收集和整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素材,包括大家平时难得一见的各种统计图表,《新邵县志》是研究新邵县发展历史和了解新邵人性格特点的百科全书。对新邵县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很值得仔细阅读。

图片

笔者有《新邵县志》可以分享给大家

新邵县的沙湾村是民营经济非常活跃的地方,自1964年组织10个社员为七零三厂捶砂子铺路开始,1967年发展到烧红砖、捞河沙、榨油、磨粉等项目,沙湾村的经济收入是比较好的。1979年1月,沙湾村投资22万元建水泥制品厂,生产12米、10米、8米、7米的水泥电杆。1985年又开办砂石公司。沙湾村的民营经济在村书记 钟梓衡 的带领下开展的如火如荼,所以说中国农村基层有一个好的村官是多么的重要。据《新邵县志》的记载,沙湾村投资的58万购买的挖砂船在离资江540米的渔溪安装,因为水位下降不能驶入资江水域,钟梓衡 第一个脱衣下水,带领200多村民在一米多深的水中作业,疏通一条长500米,宽5米的河道,将日产200吨的挖砂船驶入资江水域。沙湾村到1989年有水泥厂、汽修厂、纸袋厂、金刚石厂、砂石公司等12家企业。

图片

巨口铺乡洪庙村位于板子山山脚下,交通是很不便利的。当地村民历来靠种山土和竹林收入为主。1976年大队书记 黄学海 从损坏的电机中发现竹槽,深受启发,决心利用本村楠竹的优势,建立竹槽厂。从外地买回样品、图纸和模具进行仿制。此后黄学海 又带领人员跑到上海、浙江等地学习技术,1980年后,陆续增添机械设备80台,相继开发新产品布板槽、聚氯乙烯绝缘漆管和高压螺母等35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1800多个厂家。到1986年的时候,新邵绝缘材料厂已经有379人,极大的解决了本村劳动力的分配问题。新邵绝缘材料厂也为新邵的税收带来巨大贡献,同时还投资7万元建了学校。黄学海 老书记为新邵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

图片


阅读 1020
分享到: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