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新闻 巫水为什么是城步的“母亲河”?

巫水为什么是城步的“母亲河”?

苗乡城步 2024-10-11 11:22

作者:肖丁勤(15873907157)

巫水汤汤,苗乡潮涌,激荡千年风流;南山巍巍,风云际会,抒写万千气象。
山水城步,国家公园,将城步确立为国家公园湖南唯一试点区域不是没有道理的。城步高山磅礴,水系密布,层层高山,条条大川,山水神奇造化,孕育形成了城步雄浑秀丽的地理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图片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湘西南生态屏障,城步山川毓秀,生态壮美,越城岭与雪峰山脉在此交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在这里分岭。作为湘桂屋脊的“群山之宗”“万水之源”,城步雄山秀水响誉三湘,成为湖南地理坐标和旅游目的地。
山川形成地理,地理决定性格,性格形成文化,文化影响经济。学者总结湖湘文化,“盖湖湘地理使之然也”。因此,山水可以说是城步地理最大特色,也是城步历史文化魂之所系。

图片

那么,城步历史文化源头在哪里呢,几千年历史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追溯城步历史文化缘起,所有脉络均指向城步第一大河——巫水。
巫水是城步“母亲河”,源出城步,穿越绥宁,西抵洪江,注入沅水。巫水古称雄溪,为武陵五溪之首,故城步苗族曾被称为“雄溪蛮”。巫水是沅江最大支流,北源出自县境巫山,东源出自金紫山林场风雨殿。因境内有巫山巫水巫傩,故史上均以巫山北源为巫水之源,巫水为巫傩文化之源。巫水一路接纳众多溪流,自丹口镇匡塘口浩荡出县。

图片

城步是巫水、资水、渠水、浔江四水之源,为何唯独巫水被尊为“母亲河”,为何地位在城步众多水系中最为尊崇?我想,不仅其是县境最大河流,更重要的是巫水孕育了城步苗族的魂和根。
苗族是城步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是巫水最先接纳和哺育了城步苗族的先祖们。苗族始祖蚩尤部落涿鹿战败以后,苗族先民经历了无数次的迁徙,其中一支在汉代沿沅江而上,开枝散叶于武陵巫水流域的五峒四十八寨。
有水流的地方就会有村庄,有村庄就会有苗族聚居,至元代苗族已成为县境内主体民族。巫水横贯县境东西,流经全县半数乡镇,在县城儒林镇穿城而过,将县境一分为二,其流域面积近二千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2/3。
巫水两岸及山谷盆地是苗族最适合农业耕种之地,为城步苗族繁衍发展奠定了自然地理和物质基础,巫水自此也成为苗族文化的发端和源头。
千百年来,苗族先民祖辈躬耕于此,世代与巫水相伴,区域经济和社会形态不断繁荣进步,苗族文化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兼蓄并融,形成了如今魅力独具的城步民族文化。这种历史文化长河,与一路奔涌不息、不择细流以成其大的滔滔巫水,何其相似。
千百年来,巫水像母亲一样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苗族文化,以其根源性、连续性、包容性等文化特质成为城步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塑造了城步苗族的精神风貌,深刻影响了城步苗族的性格形成。
巫山巫水巫傩,古老的城步民族文化最初由“巫”发端而来,一个“巫”字将城步文化源头笼罩上神秘气息。巫,源于祭祀。史载,秦朝50万大军南征百越,曾在城步古田山驻扎。古时的巫水流域为山野疬瘴、疫病多发之地,境内蛮烟瘴气和毒蛇蚊虫横行,南征将士死伤无数。
蜀汉年间,诸葛亮挂帅亲征南蛮,到达城步熊溪河畔,筑土城巫江上,建立诸葛城,始有“步城”之名。因将士水土不服,诸葛亮询问当地百姓了解缘由后,对着河流设坛做法,祭奠冤魂,浑浊河水才得以清澈;并将古田山改名为巫山,雄溪改名为巫水。从此,巫山巫水之名沿用至今,巫傩文化也由此绵延开来。

图片

巫傩是苗族文化的最初表现形式。以白毛坪“庆鼓堂”为例,表现的是苗族群众驱邪祭祀、祈愿天下太平的生活场景,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被誉为原始宗教“活化石”,已成为城步傩戏表演的代表节目,又被称为“苗族山歌史诗”“城步第一山歌”。
“庆鼓堂”以最质朴的方式演绎了古老的传统民俗。掌坛师请神、齐兵斗灾、祭社公等众多祭祀环节依次呈现。完整的庆鼓堂演出,需三天三夜,气势恢宏,神秘惊悚,扣人心弦,既有惊心动魄的打斗场景,又有高亢悠扬的山歌唱腔,凸现出浓浓的古苗野韵和神秘的宗教色彩。
山歌是苗族优秀传统文化,也由巫傩文化所衍生。山歌是苗族精神和性格特征的声音表达,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含量,闪耀着夺目的文化光芒。
城步苗族自古有唱山歌的习俗。苗族群众逢年过节唱山歌,山上田头生产劳动唱山歌,小伙姑娘谈情说爱唱山歌,婚嫁喜庆和丧葬唱山歌,在家中闲空时唱山歌,特别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更是他们大开金嗓大唱山歌的约定俗成的日子。可以说,城步是山歌的海洋,山歌的种子不仅撒遍这里的土地,也种植在每个人的心坎里。
油茶历史源远流长,油茶习俗代代相传。相传,诸葛亮南征孟获时,孟获之妻逃入城步深山老林,被当地苗人喂了一碗油茶,才保住性命。孟妻为感激城步苗人救命之恩,回家以后便天天打油茶吃,被苗人尊为“油茶之母”。

图片

城步苗家自古就用油茶祛湿散寒,春止渴,夏提神,秋除瘴,冬御寒。一碗油茶,一种传承,让人欲罢不能,生生不息,奔流在城步人的血脉里,生长进城步人的基因里,绽放在城步人的爱情里,镌刻在城步人的历史里。无论海角天涯,你与城步的距离只相隔一碗油茶。
千百年来,城步苗族一路砥砺前行,从巫傩文化到苗族文化,写就一部荡气回肠的城步苗族发展史。城步民族文化博物馆将城步苗族历史文化概括为11个“苗”,个人认为非常精准。
11个“苗”是“苗乡概况”“苗岭武将”“苗域非遗”“苗民服饰”“苗城美味”“苗族建筑”“苗韵八景”“苗人婚嫁”“苗寨节庆”“苗疆特产”“苗风雅艺”。城步文化烙上了深深的苗族印记。
巫水出城步入洞庭,苗族与其他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苗族文化由闭塞走向开放,由单调不断丰富,由弱小走向强大,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组成部分的优秀一支。
“文化兴县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高度的文化繁荣”,城步苗族发展历史上,文化灿烂,人文蔚起,这就是城步文化自信的深厚底气。城步历史上,就有多位文曲星与巫水发生碰撞产生链接,给城步苗族文化带来新气象。

图片

时间回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朝,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之盛誉的大诗人王昌龄在今湖南龙标(今黔阳)写下流传至今的《送柴侍郎》: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城步何曾有幸,就这样通过流传至今的巫水、沅江,跟唐朝、跟大诗人王昌龄攀上了文缘。“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疫情期间这两句感动了全体中国人。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这是王昌龄另外写送友人赴任城步的离别诗《送程六往武冈》,也跟城步关联。宋代大诗人陈与义途经城步也叹曰,“丹枫如染带烟光,幻出人间锦绣乡”。
诗中的武冈即是城步。隋代在此建立武攸县。唐代改武攸县为武冈县,县治仍设儒林。宋代,武冈北迁至今天的武冈城,在城步设置军事统治的“军”和“寨”,最早使用城步之名。
城步是全国最早“改土归流”的苗区,比城步1504年置县还早两年。在当时蛮荒之地的湖南边陲,能作为朝廷册封地,并最早改土归流,成为全国最早并入“皇土”的少数民族地区,足见城步有其不同之处。
城步原称“步城”,“步城”的来历,“步者,水陆凑会之名,水边之城;城者,言有故城也”。城步县城为巫水北岸与黔峰西麓之地,故为步者水陆;故城即三国诸葛城和唐代武冈城。
儒林镇一直是城步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不像其他县市笼统称之城关镇,“儒林”之名有儒雅书香、雅士如林之意。早在元代始设儒林书院,明清又开设秋江书院、潜龙书院、白云书院、青云书院、凤山书院,清乾隆又建文场(考棚)。
儒林学子,家国情怀。虽然我们今天无法知晓书院当年青年才俊荟萃的盛况,无法闻听清风朗朗的读书之声,但仍可感受这种宁静庄严肃穆的学风,凝聚千年而不散。这么多书院避开外界纷争,专注于弘扬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确实难能可贵。
岁月如河,奔流不息。如今进入新时代,今日城步之“城”,又被赋予新的含义,即城之浩大,城之风情,城之美丽,城之人文,城之久远。

图片

县委书记余勋伟在2023年《苗乡好儿女》一书序言中,深情说道“城步是一方古老而神奇的热土,民风质朴彪悍,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人文蔚起。历代苗乡儿女出生于斯,成长于斯,奋斗于斯,接续建设美丽家园。”
“这里,历史人文积淀醇厚。城步是中国南方杨家将故里。自古将脉绵延、名将辈出,宋代杨再兴,元代杨完者,明代蓝玉、沐英、杨洪等众多将星从城步走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足迹。城步是中国山歌之乡。中国山歌在苗族,苗族山歌在城步。悠扬山歌像滔滔洞庭一样奔腾不息,出湖南入长江,走向全国,融入世界。”
“历史各个时期,无数的城步苗乡好儿女遍布大江南北,为中华民族发展和家乡建设贡献智慧才华,抒写人生豪迈篇章,成为苗乡人民的骄傲。”
综上,巫水在城步文化发展上影响极其深远,城步历史以巫水为宗,视巫水为母亲河,这种说法是十分贴切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从历史深处流出的巫水将焕发出新的容颜,向世人展现她那与日俱增的风采神韵。


阅读 704
分享到: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已输入0/200 个字!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