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下班了,收拾好东西就回家做饭,等会还得跳舞去……”11月4日,在文坪镇双龙兴村龙诚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村民霍小燕一边整理着食品包装袋,一边对记者说。
》》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脱贫增收
7点起床准备早餐,8点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回家准备晚餐,晚上跳舞,这是霍小燕每天的行程。在2018年以前,她每天不是在庄稼地里就是在养殖园内,别说跳舞,连歇脚的时间都没有,自从2018年村里办起了扶贫车间,夫妻俩都在车间就业,霍小燕负责给豆腐包装袋打印日期,其丈夫负责卤制,一月下来夫妻俩共收入6000余元,一年可增收7万余元。“现在政策是越来越好了,家门口就能就业。你瞧,咱钱袋子是鼓起来了,但文化生活咱也得跟上不是?”霍小燕美滋滋地说。
为了帮助村民增加收入,特别是帮助村里贫困户、闲置劳动力有事干、有钱赚,2018年双龙兴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引进能人返乡创业,龙诚食品有限公司与豆制品扶贫车间便是由该村优秀能人于2018年创办。豆制品扶贫车间主要以加工制作豆腐为主,龙诚食品有限公司则以包装、销售为主,2个扶贫车间共为双龙兴村解决了80余名村民就业问题,帮助30余名贫困户顺利摘掉“贫困帽”。
在距离车间2公里处是该村群众另一“造血”增收基地——罗汉果基地。成片的棚架下挂满了清香诱人的罗汉果,村民李海芳正忙着采摘、装袋。“今年4月在这里工作,主要负责种苗、除草、人工授粉、采摘,目前已增收8000余元。”罗汉果基地是双龙兴村2019年引进的新项目,目前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与企业合作,由于罗汉果易种植、收益高,村民们纷纷种植,从而大力发展了罗汉果种植业。“一亩可种植150多株,一年下来,种植好的可纯收入挣8000多元,普通的也能有3000多元,发展罗汉果种植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村支书霍德跃告诉记者。
近年来,双龙兴村积极拓展村民的致富渠道,从扶贫车间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不断探寻从“输血”到“造血”的致富道路,巩固脱贫成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呈现出“务工务农两相宜,挣钱顾家两不误”的美好局面,贫困户凭着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帽”。
》》破除陈规陋习 推进移风易俗
物质上去了,精神文明也不能落后。双龙兴村把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作为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除了完善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外,积极推动移风易俗、组织文体活动、开展志愿活动等成为了该村的一大亮点。
村民霍载松是双龙兴村出了名的爱热闹,只要家里有喜事,就会大摆筵席,每次请客不少于30桌。而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却一改往日风格,只简单与家人聚了聚。问其缘由,他说:“热闹也就一时,意义不大,现在都强调文明新风,能够为村里移风易俗工作出点力更有意义!”
为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文明风尚,2017年,按照上级要求,双龙兴村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和文明乡风工作,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多措并举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活风尚。先是挨家挨户做宣传,同时还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再把村民组织起来举办文化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对移风易俗工作进行集中宣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新方法、新规定,各位朋友要记清,红白喜事要控办……”这是村民邓和香、刘时云等人自创的《移风易俗顺口溜》。通俗易懂的语句,朗朗上口的音律备受村民好评,也让移风易俗规定深入人心。
“过去,每逢重大节日,当夜幕降临,烟花爆竹声不断,红白事方面,大家都是大办特办,攀比心理严重。”村支书霍德跃回忆。
如今的双龙兴村新风换旧俗,村民们自觉抵制跟风攀比、大操大办等不良行为,树起“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此外,双龙兴村还积极开展丰富的文化生活,通过文化惠民,点亮农村群众多彩生活。
由于近年来年轻人大量外出,村里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了丰富大家的娱乐生活,村里组织起舞蹈队、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同时,紧紧围绕“崇尚、向上、诚信”主题,积极开展“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实践标兵”“五星级文明户”等7项文明评选活动,着力营造文明和谐、遵纪守法、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文明风尚在潜移默化中蔚然成风,一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社会有序”的画卷在乡村大地铺开……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武冈论坛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