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冈新闻 人文武冈武冈傩戏----图文资料

武冈傩戏----图文资料

武冈论坛 图文武冈 黄高远 2008/6/14 22:20:00

武冈傩戏----图文资料

注:以下资料和图片为寒号鸟提供

武冈傩戏----图文资料

在老一代武冈人嘴里,傩戏被称作鬼戏,是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武冈傩戏约在清代中叶已盛行,起源始自唐代。

遗憾的是,历经数朝数代的傩戏,到了今天,这股山间的溪水,有了干涸的迹象,

当年演傩戏的,如今老的老了,死的死了,年轻的宁肯出去打工,

也不再稀罕赚这每场二十来元的演出费,

更无心留恋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致使武冈的傩戏,正面临着断代的危机。

武冈傩戏表演分外戏和正戏两种。

有些剧目在历史上,剧情和人物较简单,虽然曾经戴面具演唱,

但清末以后受地方戏曲影响,部分剧中人逐渐改面具为涂面,

节目也逐渐发展为戏曲形式,多用锣鼓伴奏,也增加些许弦乐和高腔曲调。

这些节目以娱人为主,减少了娱神的法事,被称作武冈傩戏中的外戏,也叫阳戏。

阳戏和正戏截然相反,它形式活泼、轻松,语言诙谐、朴实。

题材基本上以人们身边事为主,反映了劳动群众的聪明和智慧。

从最有代表性的《降招财》中截取一小段就可见一斑:

甲 对面山上么咯(什么)叫?

乙 那是纺织娘在叫。

甲 纺织娘冒得嘴巴,又何格(怎么)晓得叫?

乙 它有两个夹夹。

甲 螃蟹有两个夹夹何格又冒叫?

乙 它在水里头。

甲 麻蝈(青蛙)在水里头又何格晓得叫?

乙 它口生得宽。

.......

在过去一些老人的精神世界里,傩戏是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的。这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图腾崇拜意识的舞仪,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成了历史悠久的武冈文化中的一种跨时代文化现象,即傩文化。在日常交谈和文学作品中,常有“鬼脑壳”、“鬼崽崽”、“鬼捉起”这样的傩语出现;在很多的风俗习惯中,这种傩文化的痕迹更浓。稍作留意,就会发现新人结婚时,礼物上分别都要摆放“猪头”剪纸花;老人百年去世时,灵柩上都要站立一只纸扎的“仙鹤”;端午节时,各家各户都要洒雄黄酒驱邪;七月半时,家家户户都要举行隆重的“接老客”仪式……统统这些,实质上就是被傩化了的一种社会现象,其生命的渗透力之强不能不叫人赞叹。

---------文摘自<<千年武冈>>李峰

阅读 1.0万
分享到:
评论列表
风驰_7563

现在那种戏我们这些年轻人可能不喜欢

16年前

做工作服找【厂服军】廖哥

武冈应该叫阳戏吧

16年前

兵子驼

是啊,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看过这方面的戏呢,?

16年前

大明王

如果阳戏能像京剧有国家和政府扶持,作为国粹流传那还差不多!

16年前

大明王

阳戏我只听说过,从来没有看过,喜欢看的人也是老年人,没有吸引青年人的地方,没有人看,就没有市场,不断代也难啊!

16年前

xiaohuaduo

不错,可惜领导不喜欢

16年前

关注武冈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