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男人与大山的故事--清明绥宁城步徒步之旅
--缘分其实就是我喜欢上你的美,而后我们便有了故事。
这么说我们三个男人便与大山有了缘分,有了故事。背上行囊的那一刻,我们肩上的负担重了,心里的压力轻了。
三天半的时间,我们从武冈出发,坐汽车达绥宁关峡大园村,从关峡开始徒步向黄桑自然保护区挺进,穿越黄桑自然保护区,抵上堡古城,又从上堡古诚折回往源头山赏铁杉,而后翻越源头山进入城步境内,从长兴村到长安营,最后抵达南山牧场。
2.行程
第一天下午(4月3日):从武冈西站出发,坐车达关峡大园村。然后从大园徒步走达关峡乡西头的定远桥。扎营定远桥上。
大园村就是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拍摄的地方。电影里那座桥,那座老房子,鹅卵石的巷子还有水车我们只看到了几样。现在的大园村许是富了,路都改成了水泥道,连那桥也铺了水泥,全没有了电影里的味道。我们的心里都有一丝的失落。出村的时候我们正好在桥上碰到几位采橛而归的孩子,他们手中的厥子嫩而肥硕。我想这厥长着时应该也很漂亮,但它也免不了成为人们盘中的佳肴,这也是它生命的部分意义吧。
关峡乡西头的定远桥横跨两山峡谷中的兰溪之上,入夜后风声疾响,风带着大量的水汽从桥上吹过。置身桥上,总觉得衣服单薄,于是便在桥头拾柴生火,这才觉得暖和了许多,火也给这清冷的夜增加了几许生动。三个男人围坐火边并没有太多的言语,拍照,默默地添加柴火,一切只在火的陪伴下进行着。身上暖了又默默地把火熄了,清理垃圾后就钻进帐篷里打起牌来,仍然没有太多的言语,但初次徒步野营的欢欣与新鲜感都写在了脸上。
入睡后才发现定远桥虽美却其实并不是扎营的好地方。桥上当风,晚上两山峡谷里的风逆流而上,水气全落在帐篷上,就像是下雨一样。桥头的路上还不时地有车辆呼啸而过,汽车的灯光和鸣笛声再加上桥下哗哗的流水声那一晚曾无数次的让我从梦中醒来。早上醒来洗脸漱口,匆匆收拾好行李后在桥头拦了辆开往绥宁的巴士,在巴士上我又睡着了,梦里还是哗哗的流水声。
第二天:晨起定远桥,搭车至绥宁县城,又从绥宁县城搭车至黄桑乡。下车后开始往上堡村方向挺进,下午抵达上堡,夜宿上堡村口风雨桥上。
从黄桑乡下车后我们沿着穿越黄桑自然保护区的公路往前走。路上行人只有我们三个,连过路的车辆都少,只偶尔有摩托车或拖拉机经过。路的左侧是陡峭的大山,右侧是潺潺的溪水。徒步与纯粹的旅游不一样,它注重的是行的过程,而不单单是要去某个所谓的景区。行的过程是一种磨练,一路的风景是我们的同伴,那条无止境的路是幸福的载体。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尽可能的在所有“空闲”的时间里用相机记录着路上的点点滴滴。考虑到时间问题,我们并没有往六鹅洞瀑布去,而是选择了上堡--那个据说曾建立独立苗人政权的村子。
下面,我们就用图片来讲述这三个男人与大山的故事。
1.穿行路线示意图。![]()
![]()
![]()
![]()
![]()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黄高远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武冈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admin@4305.cn)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